高压气体放电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290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气体放电灯,包括一灯管和一灯座,该灯管内设置有一远光灯及一近光灯,其特征在于,该灯管内以远光灯产生一第一发光源,以近光灯产生一第二发光源,且该灯管倾斜一角度,使该第一发光源及该第二发光源在三维空间中位置上邻近该灯座中心线,让射出光线可以获得良好光学投射关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压气体放电灯,特别是涉及一种可具有双灯管的头灯。
技术介绍
汽车在黑夜中行驶,主要是通过车体前方两侧大灯照射来明确指示行驶方向,驾驶者方可在茫茫黑夜中,也能得到最为良好的视觉,进而提高行车安全。如图1所示,为公知的车用卤素灯泡的立体示意图,由图中可知,该车用灯泡为一般卤素灯1,可装设于车辆头灯座体上,以作为行车照明之用,该卤素灯1内一般有两个灯丝11,因灯丝11金属材质具有挠性的关系,可以很容易靠近中心线12,使发光源靠近中心,让射出光线均匀投射在灯罩上再向外投射。上述公知车用灯泡,虽可运用于车辆上,但于使用上却存有下列缺点1、传统卤素灯亮度不足,使用寿命短。2、控制装置较为复杂且安装不易。3、灯泡用久容易老化,造成使用上的危险。请参阅图2、3所示,为一种汽车大灯的氙气灯(简称H.I.D)结构,主要由一氙气灯泡50及容置有一电磁吸铁61的灯座60所组成;其中,氙气灯泡50为单灯芯52结构,其接头51端顶面凹设有扣孔53,接头51侧缘穿孔供两电线54穿入连接于对应灯芯52的电极线上;灯座60前端扣结块外缘以倒Y状凸设有凸脚62,中央贯设有嵌结孔63,后端凹设有开口向上容置槽64与嵌结孔63相通,并供一电磁吸铁61容置,容置槽64开口可进一步形成唇缘供与之同形的外盖65盖合,该氙气灯泡50利用接头51嵌套于灯座60的嵌结孔63固定位,并使凹设有扣孔53的接头段凸伸入容置槽64内,以包覆于电磁吸铁61中央的轴杆66末端的扣结段67恰可嵌入接头51的扣孔53内,以使轴杆66因电磁吸铁61排斥作用产生一进一退前后位移时,可同步带动单灯芯的氙气灯泡具有长短调节位移功能,以进一步达到大灯可变化远、近灯使用效果。此结构的氙气灯虽可产生较前述卤素灯约3~5倍的光亮效果,能提供驾驶者亮度较亮的视觉以达到安全行驶目的,但因需通过电磁控制远近灯泡来取代公知卤素灯泡,由于是通过机构设计(电磁吸铁)使单灯芯前后移动来获得投射,因该电磁控制远近光灯泡须加装控制线至灯泡,因此线路将较为复杂、且灯管体积较长不易安装且灯泡为单一光点,需移动支座产生位移,来达成远近灯光切换的目的,故由此种方式其结构设计需非常复杂且体积较大,因此于安装时较为不方便。另请参阅图4所示,该高压气体放电灯20,由一灯管21、一灯座22所组成,该灯管21内设置有一远光灯211及一近光灯212,并于灯管21外侧设置有一反射灯罩213,该灯罩213呈圆筒喇叭状,用以投射该灯管21所发出的光线,经该灯罩213反射形成向前投射光线,该灯管21内以远光灯211产生一第一发光源215,以近光灯212产生一第二发光源214,此一双灯管的高压气体放电灯解决了单灯管高压气体放电灯进行远近光源切换时所需的复杂构件,然而因远光灯211及该近光灯212的灯管的管径关系,此一双灯管高压气体放电灯的第二发光源214位于一灯座中心线217上,该第一发光源215的中心点与该中心线217上具有一距离d1,因而造成远光灯的发光源中心点与中心线间的距离d1较大,依光学投射关系,若发光源越偏离中心线将无法获得良好的均匀光线投射关系,以致于双灯管高压气体放电灯无法获得如卤素灯般的光线投射关系。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压气体放电灯,以解决现有双灯管高压气体放电灯因管径的问题而与中心线间隔一距离,造成无法获得良好的光线投射关系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气体放电灯,包括一灯管和一灯座,该灯管内设置有一远光灯及一近光灯,其特点在于,该灯管内以远光灯产生一第一发光源,以近光灯产生一第二发光源,且该灯管倾斜一角度,使该第一发光源及该第二发光源在三维空间中位置上邻近该灯座中心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将第一及第二发光源于三维空间中位置上接近与该灯座中心线上,将可以获得良好投射关系,并且即可获得如一般卤素灯的投射关系。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公知的车用卤素灯泡的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公知的车用氙气灯结构分解图;图3所示为公知的车用氙气灯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公知的车用气体式放电头灯双灯泡平面结构示意图;图5、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高压气体放电灯双灯泡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卤素灯 11灯丝12、21 7、317中心线20、30头灯21、31灯管22、32、60灯座211、311远光灯212、312近光灯213反射灯罩215、315第一发光源214、314第二发光源319法线50氙气灯泡51接头52灯芯53扣孔54电线61电磁吸铁62凸脚63嵌结孔64容置槽 65外盖66轴杆67扣结段a夹角 d1、d2距离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参阅图5、6,图5、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其包含一高压气体放电灯30,由一灯管31、一灯座32所组成,该灯管31内设置有一远光灯311及一近光灯312,并于灯管可设置有一反射灯罩(图中未示),用以投射该灯管31所发出的光线。该灯管31内以远光灯311产生一第一发光源315与近光灯312产生一第二发光源314,该第二发光源314位于一灯座中心线317上;该第一发光源315中心点与该中心线317上具有一距离d2,该灯管31一法线319与该灯座中心线317具有一夹角a设置于该灯座32上,本专利技术将该第一及第二发光源315、314于三维空间位置上接近该灯座中心线317上,让射出光线均匀地投射在灯罩上再向外投射以获得良好投射关系,让照射更加均匀。由上述公知图4所示得知,以双灯管的氙气灯因灯管管径关系,将使远灯或近灯的发光源与该灯座中心线之间的距离间隔较大,依公知光学投射原理得知,若发光源越靠近中心线其所获得的投射光线能越均匀,因此离中心线越远越无法获得良好的均匀光线投射,进而形成强弱不一的投射光线分布。本实施例所示的图5与公知图4的差异是将灯管斜插设置于灯座上,该倾斜设计因灯管发光源设置于中心线位置上时,其所获得的灯光投射均匀效果为最佳,如公知图4所示该距离d1与本实施例第5图所示该距离d2相比较,因该距离d1远大于该距离d2,因该第二距离d2离中心线设计愈趋近于零,故形成在光学投射分布的实施状态效果为最佳,并且即可获得如一般卤素灯的投射关系,因此本专利技术倾斜的设计使远灯或近灯的发光源向中心线靠近进而能获得最好的光学投射关系。虽然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但其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员,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当然可作一些更动与润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当以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压气体放电灯,包括一灯管和一灯座,该灯管内设置有一远光灯及一近光灯,其特征在于,该灯管内以远光灯产生一第一发光源,以近光灯产生一第二发光源,且该灯管倾斜一角度,使该第一发光源及该第二发光源在三维空间中位置上邻近该灯座中心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气体放电灯,包括一灯管和一灯座,该灯管内设置有一远光灯及一近光灯,其特征在于,该灯管内以远光灯产生一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正豪徐国卿
申请(专利权)人:群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