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棘孢木霉6S-2及其在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1128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株棘孢木霉6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棘孢木霉6S

2及其在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农业微生物
,具体涉及一株棘孢木霉6S

2及其在减轻苹果连作障碍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苹果连作障碍(ARD)是一种由多种因素引起的复杂疾病(Mazzola和Manici,2012;Spath等,2015),普遍认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失衡是造成ARD的主要原因(Mazzola和Manici,2012;Manici等,2018)。前期研究表明,镰孢菌是引起渤海湾地区ARD的主要病原菌(Wang等,2018),而实验室最近筛选和鉴定的与ARD相关的专化型层出镰孢菌(Fusarium proliferatum)MR5对苹果植株具有高致病性。传统的化学熏蒸和农药施用对防治ARD非常有效,但不符合生态发展的理念(Lu等,2020)。
[0003]目前,木霉属、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和链霉菌属被广泛用作生物防治剂(Harman等2004;Hu等,2020;Maciag等,2020),符合“双减”的理念。此外,与根际土壤微生物相比,内生菌可以更有效地定殖在植物体中,以适应环境变化,从而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促进植株的生长(Bogner等,2016),因此内生真菌也常被用作生物防治剂、植物生长促进剂(Saad等,2019;Poveda等,2021;Poveda,2021a)。例如,从天竺葵等分离出的内生真菌具有丰富的生防次生代谢物(Saad等,2019)。Poveda等(2021)还发现内生菌可以通过增加对养分(氮、磷、钾、锌、铁)的获取、产生植物激素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0004]木霉属是农业生产中最传统的有益微生物属,对植物病害显示出强大的生防效果。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是木霉属中的一种重要真菌,研究表明,用棘孢木霉接种洋葱具有作为合成杀真菌剂替代品的潜力,可用于保护洋葱免受病原菌的侵染(Zapata

Sarmiento等,2020)。棘孢木霉可以分泌几丁质酶、葡聚糖酶和蛋白酶,降解真菌细胞壁,促进真菌寄生,对禾谷镰孢菌菌丝的抑制率高达60%,并能够产生聚酮化合物、烷烃和其他抗真菌次级代谢产物以抑制病原体生长,其颗粒菌肥的施用促进了玉米的生长(Wu等,2017;He等,2019)。棘孢木霉与菌根真菌共同作用可促进植物防御体系,抵抗黑荚果病。虽然棘孢木霉在绿色农业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尚未见其对引起ARD专化型镰刀菌生防作用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专利技术人经长期的技术与实践探索,专利技术人从连作果园中经常出现的“抑病土壤”现象入手,从连作果园健康的苹果根中分离得到一株棘孢木霉6S

2,该菌株是一株内生菌,且对ARD专化型层出镰孢菌MR5和多种病原菌均具有拮抗作用;具有蛋白酶、纤维素酶、淀粉酶和漆酶等活性;分泌铁载体、生长素(IAA)和产生氨气,且具有一定的溶磷能力;发酵萃取液具有抑菌和促生的活性;挥发性物质也具有抑菌能力。孢子液施加到连作苹果园土壤中,可减少植物的氧化损伤,促进苹果砧木生长,减轻苹果连作障碍。
[0006]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涉及以下技术方案:
[0007]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一株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该菌株已于2021年10月0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简称CGMCC,地址为: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其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23275。
[0008]所述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分离自连作苹果园健康果树根系,具有如下特征:
[0009]在PDA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初期菌丝为白色的羊毛状,向边缘扩散,菌落背面无色;中期逐渐变成浅绿色,发育较早的菌丝上开始形成孢子环,逐渐由黄色转变为绿色,气生菌丝更为茂盛,变厚,呈现棉絮状;后期菌落会形成3个白绿相间的同心轮纹,圆环上附着有浓密的分生孢子,菌株整体呈现深绿色,且越接近中心的部位颜色越深,缺少气生菌丝,5天即可长满平板;在查彼得培养基上生长时,初期平板上会形成黄色的疱状突起结构,后期逐渐成熟变绿,最终形成黄绿相间的圆环,有利于孢子的产生与繁殖;在CMD培养基和SNA培养基上生长时,菌丝纤细稀薄,菌落透明,呈现辐射状,3天左右即可覆盖整个培养基,分生孢子呈簇垫状,最终形成暗绿色的疱状圆环,在CMD培养基上疱状更加聚合,紧凑,而在SNA培养基中,疱状结构比较分散,呈现半环状或者片状。
[0010]在60倍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时,菌丝细长有隔,主枝呈树枝状,细长,分生孢子梗分枝形成次生枝,主轴顶端下面生出的初生分枝常呈对生,与主轴的夹角为近90
°
,随着离顶端距离的增加,初次分枝的长度也增加,每对分枝的长度几乎相等,在接近主轴位置形成的二次分枝最长,二次分枝能够产生第三次分枝,而第三次分枝则不再进一步分枝。分生孢子梗上的瓶梗呈现对称分布,瓶梗产生于初次、二次和三次分枝的顶端,瓶梗较短,在瓶梗尖端会急剧收缩变细,弯曲,中间膨大,呈现安瓿瓶形,顶端3个或4个一组轮生,呈旋涡状排列,发育成熟后,会在瓶梗尖端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为绿色的球形或者卵圆形,聚集或者分散排列,壁上有细密的小刺,且会有厚垣孢子产生。
[0011]上述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悬液、孢子粉、发酵萃取液和/或挥发性物质也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12]作为优选,所述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悬液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0013]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置于PDA培养基上28℃培养7天后,用无菌水冲洗孢子,制成孢子悬液。
[0014]作为优选,所述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粉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
[0015]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悬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28℃恒温培养10

14d;发酵结束后风干、粉碎、过筛,得到孢子粉;所述发酵培养基是由麦麸和玉米粉按照体积比4:1混合,加入无菌水,使发酵培养基中无菌水的质量分数为45%。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案中,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粉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7]将保存在试管中的6S

2活化后接种在PDA培养基上生长7天至长出孢子,无菌水冲洗孢子,制成孢子液;后采用浅盘发酵的方法扩繁6S

2的孢子粉。将400g灭菌培养基(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其生物保藏号为:CGMCC NO.23275。2.权利要求1所述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悬液、孢子粉、发酵萃取液和/或挥发性物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悬液、孢子粉、发酵萃取液和/或挥发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悬液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置于PDA培养基上28℃培养7天后,用无菌水冲洗孢子,制成孢子悬液;所述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粉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悬液接种于发酵培养基中,28℃恒温培养10

14天;发酵结束后风干、粉碎、过筛,得到孢子粉;所述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发酵萃取液由如下方法制备而成:将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置于PDA培养基上28℃培养7天后,用无菌水冲洗孢子,制成孢子悬液;将孢子悬液加入到PDB培养基中,160r/min,28℃,培养8天,过滤后,12000r/min离心5min,收集上清液;将所收集到的上清液与乙酸乙酯按照体积比1:1的比例进行萃取,收集萃取液并浓缩至干粉状,然后再重新回溶于甲醇溶液中,离心后过滤膜除去杂质,制备得到发酵萃取液。4.权利要求1所述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或者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6S

2的孢子悬液、孢子粉、发酵萃取液和/或挥发性物质在如下(1)

(4)至少一项中的应用:(1)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以及孢子的萌发;(2)制备用于抑制植物病原菌的产品;(3)防治由植物病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承苗王海燕毛志泉刘鑫吕毅陈学森沈向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农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