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933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及GIS领域,包括以下步骤:一、通过点选绘制多段线的方式,在倾斜摄影模型上对地质对象的出露线进行勾绘,并通过倾斜摄影模型获取点的三维坐标序列;二、计算上述三维坐标序列对应的屏幕二维坐标;三、对屏幕坐标以及倾斜摄影模型对应位置的三维多段线进行加密;四、对三维坐标点进行选择性的微小偏移;五、连接所有偏移后的三维坐标点,并赋以颜色和线型信息,形成地质界线。本发明专利技术考虑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特点及当前GIS平台对倾斜摄影模型可视化效果的局限性,为高陡边坡上地线标绘过程提供一种可视化优化方法,辅助地质分析。辅助地质分析。辅助地质分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工程地质勘查、GIS、三维可视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地质勘查是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运维等各个阶段的基础性工作,其任务量极其繁重。目前的水利水电地质勘查工作主要依赖于人工记录和绘制,数字化程度低,分析效率低且数据不易管理,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多家单位开始致力于研发数字化的野外地质信息采集系统,如河海大学研发的EgoInfo摄影地质编录系统以及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勘察数字采集信息系统。不过,目前这些相对成熟的数字化编录系统主要采用的是二维模式,在照片或CAD底图上进行地质对象的绘制和记录。二维层面的数据底图难以反映地质对象的空间分布情况,在外业采集和内业分析过程中均存在着较大程度的局限性。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基于Skyline平台研发了三维实景地质填图系统,通过DEM与DOM叠加的形式还原地表的地质现象。该系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野外采集编录系统的实用价值,然而,其主要的不足在于其精度仍还难以完全满足实际勘察的需求。
[0003]在还原三维世界的真实形态方面,通过无人机航拍制作的倾斜摄影模型有着巨大的优势。各大水利水电勘察设计院纷纷将建立倾斜摄影模型作为地质分析过程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倾斜摄影模型上进行点、线、面等地质对象的绘制可以有效地解决野外数字编录过程中精度不高的问题。然而,倾斜摄影模型的数据结构复杂,国内外的各大GIS平台均难以利用倾斜摄影模型实现较为复杂的空间计算。目前,利用倾斜摄影模型编录过程的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地质界线编录问题。通过鼠标在倾斜摄影模型上点选,可以计算出模型上各个点的三维坐标,通过依次连接三维坐标,即可呈现出空间三维地质界线。三维地质界线的形态有“绝对高程”和“贴地表”两种模式,其中由于地表形态是起伏的,绝对高程模型下的地质界线会被地表断断续续地遮挡,可视化效果不好,因此“贴地表”模型通常更能满足编录需求。但是,“贴地表”模式本质是空间三维多段线沿Z轴垂直向下投影到倾斜摄影模型上的结果,因此当所编录的地质对象为坡度很大的悬崖峭壁时,投影出来的线会直接形成“糊”在模型上的面——这一过程采集到的坐标点数据是正确的,但可视化效果却极差,并会在很大程度上野外现场分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针对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模型的特点,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与空间几何计算,对基于倾斜摄影模型的地质界线编录的可视化过程进行优化,以提高外业地质勘察的质量与效率。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06]A.通过点选绘制多段线的方式,在倾斜摄影模型上对地质对象的出露线进行勾绘,并通过倾斜摄影模型获取点的三维坐标序列;
[0007]B.计算出步骤A中三维坐标序列对应的屏幕二维坐标;
[0008]C.对屏幕二维坐标以及倾斜摄影模型对应位置的三维多段线进行加密;
[0009]D.对加密生成的三维坐标点进行微小偏移,使之高出地表一段微小的距离;
[0010]E.连接所有偏移后的三维坐标点,并赋以颜色和线型信息,形成地质界线。
[0011]步骤A中的绘制多段线采用绝对高程模式。
[0012]步骤A中的地质对象包括地层界线、岩性界线、断裂出露线、褶皱轴线、物理地质现象范围线、阶地界线、料场范围线以及裂隙。
[0013]步骤C中的加密是在绘制过程中每点选一个坐标就进行一次加密,具体步骤包括:
[0014]C1.获取当前点的屏幕二维坐标,进而获得该屏幕坐标对应的三维模型上的空间坐标;
[0015]C2.获取上一点的空间坐标,并反算出其所对应的屏幕二维坐标;
[0016]C3.将两个空间坐标点组成的空间线段平均分成N

1份,并提取出所对应的N个三维坐标点(P1,P2,

,P
N
);
[0017]C4.连接两个屏幕二维坐标形成线段,将线段平均分成N

1份,并提取出所对应的一系列二维坐标点;
[0018]C5.求出上一步中所对应的二维坐标点序列所对应的三维空间坐标序列(Q1,Q2,

,Q
N
)。
[0019]步骤C3和C4中的加密程度根据所绘制地质界线的延展规模、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以及研究人员的具体需求确定。
[0020]步骤D包括:
[0021]D1.按顺序匹配P
i
和Q
i
点,形成点对序列;
[0022]D2.设置限值δ;
[0023]D3.判断每一对(P
i
,Q
i
),如果Q
i
的高程高于P
i
的点的总个数大于总点数的5%,或者存在Q
i
与P
i
之间的距离大于限值δ,则需要进行下一步的偏移,否则不需要进行偏移;
[0024]D4.设置微小偏移量ε;
[0025]D5.将每一个高于P
i
的Q
i
沿空间直线P
i
Q
i
的方向移动ε;
[0026]D6.重复D2

D4,直至不需要再进行点偏移;
[0027]D7.按顺序连接偏移后的(Q1,Q2,

,Q
N
),则形成了优化的空间地质界线。
[0028]步骤E构造形成的地质界线在数据库中存储时同时将偏移前和偏移后的空间坐标序列同时入库,以保证地线坐标信息的精准性和可视化展示的合理性。
[0029]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考虑了水利水电工程地质特点及当前GIS平台对倾斜摄影模型可视化效果的局限性,为高陡边坡上地线标绘过程提供了一种可视化优化方法,避免了地表高于地线的情况下对地线造成遮蔽的现象,使地线的三维呈现效果更清晰,从而能够更有效地辅助地质分析。
附图说明
[0030]图1是本专利技术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原理示意
图;
[0031]图2A是算法调整前的地质界线编录效果图;
[0032]图2B是算法调整后的地质界线编录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4]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通过点选绘制多段线的方式,在倾斜摄影模型上对地质对象的出露线进行勾绘,并通过倾斜摄影模型获取点的三维坐标序列;B.计算出步骤A中三维坐标序列对应的屏幕二维坐标;C.对屏幕二维坐标以及倾斜摄影模型对应位置的三维多段线进行加密;D.对加密生成的三维坐标点进行微小偏移,使之高出地表一段微小的距离;E.连接所有偏移后的三维坐标点,并赋以颜色和线型信息,形成地质界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绘制多段线采用绝对高程模式。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的地质对象包括地层界线、岩性界线、断裂出露线、褶皱轴线、物理地质现象范围线、阶地界线、料场范围线以及裂隙。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利用点偏移技术的陡边坡倾斜摄影模型地质界线优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C中的加密是在绘制过程中每点选一个坐标就进行一次加密,具体步骤包括:C1.获取当前点的屏幕二维坐标,进而获得该屏幕坐标对应的三维模型上的空间坐标;C2.获取上一点的空间坐标,并反算出其所对应的屏幕二维坐标;C3.将两个空间坐标点组成的空间线段平均分成N

1份,并提取出所对应的N个三维坐标点(P1,P2,

,P
N
);C4.连接两个屏幕二维坐标形成线段,将线段平均分成N

1份,并提取出所对应的一系列二维坐标点;C5.求出上一步中所对应的二维坐标点序列所对应的三维空间坐标序列(Q1,Q...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文超李明超陈亚鹏韩帅高义军朱维娜符家科王国岗于文龙李明昊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