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低轴承钢圆钢脱碳层深度的热送热装生产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钢铁轧钢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轴承钢圆钢脱碳层深度的热送热装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加热炉是钢铁行业热轧工序中的主要生产设备,同时也是主要能耗设备。其不仅影响圆钢的产量和性能质量,同时也影响轧机的寿命和能源消耗。传统意义上,轴承钢圆钢的生产是冷装后加热轧制,工艺是将出连铸机的连铸坯直接入保温坑缓冷或堆冷,待冷却到常温和精整检验合格后,再进行连铸坯的装炉加热和轧制过程。这一工艺的优点是:适应性广,生产安排灵活,产品质量保证性强。
[0003]但是,连铸坯的余热得不到有效利用,导致能源的浪费,碳排放的增加,同时连铸坯缓冷和加热过程,增加了连铸坯的氧化烧损和脱碳。因此,通过利用一种新的轴承钢圆钢生产方法,在保证碳化物均匀性的前提下,达到降低热轧圆钢脱碳层深度,同时满足节能减排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降低轴承钢圆钢脱碳层深度的热送热装生产方法,其优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低轴承钢圆钢脱碳层深度的热送热装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将原料通过转炉冶炼、LF精炼、VD真空处理、连铸操作,得到连铸坯;(2)基于步骤(1)得到的连铸坯,利用保温车或保温输送滚道,将连铸坯热送热装,保持一定的温度区间热装入加热炉;(3)基于步骤(2)热装入加热炉后,连铸坯在加热炉内加热,同时控制加热炉内空气与煤气的比值控制在1.15
‑
1.35间;所述加热炉内加热的具体程序为:预热段温度≤800℃,停留时间<50分钟,关闭加热源,通过加热一段传热;加热一段温度900
‑
1100℃,停留时间<50分钟;加热二段温度1160
‑
1230℃,停留时间<80分钟;均热段温度1180
‑
1250℃,停留时间<80分钟,总在炉时间不低于200分钟;(4)基于步骤(3)加热炉内加热后,连铸坯出加热炉,在20
‑
26MPa间进行高压水除磷;(5)基于步骤(4)高压水除磷后的连铸坯进行控轧控冷,具体条件为:开轧温度在1040
‑
1120℃间,连铸坯按照1.2
‑
4.2m/s的成品速度轧制,先后经过粗轧、中轧、精轧、KOCKS轧机轧制,终轧温度控制在750
‑
850℃,上冷床温度控制在650
‑
750℃;(6)基于步骤(5)控轧控冷后,对上冷床的圆钢进行表面质量检查、剪切、收集打包、精整和检验;其中,所述轴承钢圆钢由下列重量百分比的成分组成:C:0.96~1.03%,Mn:0.30~0.40%,Si:0.20~0.30%,Cr:1.42~1.50%,P≤0.015%,S≤0.012%,Ni≤0.10%,Cu:0.04
‑
0.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兆全,雷三祥,王鲁义,朱爱华,
申请(专利权)人:联峰钢铁张家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