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德桂专利>正文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706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植物提根培育方法,首先制作多个上下开口的圆台状模具,将第一层模具放置在地面上,加入营养土并使得土面中间高四周低,在土面上铺设控根膜,确保控根膜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空隙,继续加入营养土直至土面与所在模具的上开口齐平,在土面上间隔均匀地设置一圈垫块,将第二层模具放置在垫块上并与第一层模具对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模具由下至上依次放好;然后将植物种子均匀播撒在顶层模具的开口处及相邻模具间的空隙处,间苗、补苗,种植管理;最后保留顶层模具的植株的枝叶,其余植株仅保留根蔸,拆除所有模具,水洗、修剪后得到目标提根苗木。本方法可在较短时间内批量产出根系发达、粗壮且外露的提根苗木。提根苗木。提根苗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植物提根培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艺术造型
,具体地,涉及一种植物提根培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露根植物一直深受园林单位和园艺爱好者的喜爱,其外观独特且具有自然的美感,但这类露根植物的野外数量极少,而需求却不断增加,因此人工培育的市场前景广阔。
[0003]常见的提根方法包括垫根法、盘根法等。所述垫根法为:对植物的根系进行修剪,去除向下生长根系,保留四向生长根系,然后在植物底面垫上木头、石块等硬物,并将剩余根系用棕丝稻草绳等固定在硬物上,使根系继续向四周生长,然后覆土正常栽植养护。所述盘根法为:将植物连根挖出,洗净根部并进行适当修剪,然后将根部按一定造型盘曲编扎,并用棕丝稻草绳固定。
[0004]但上述方法均只适用于体型小巧的盆景植物,方便在生长过程中对其进行根系修剪和整体移动,但对于如紫薇、红枫、金合欢、乐昌含笑等可生长至数米乃至十几米高的大型园林植物来说,上述方法均不具备可操作性。通常的做法是:首先在1~3米高的圆桶内装满土,然后在土壤的表面均匀播种,种子成长为独立的植株,不同植株间的根系交错相连并随着时间推移最终合为一体,最后去掉圆桶,清除浮土使根系上部粗壮的部分裸露在外。
[0005]但该方法同样存在如下问题:
[0006]1、根系的生长情况完全无法控制,中间位置的种子向下生根扎入土壤中,向外部生长的根系数量稀少,根系集中在土壤内部,不仅作为不可见部分对提根造型没有任何意义,而且会使得最终得到的提根造型尺寸较小,外部可见的根系大多为沿桶周边播撒的种子所长出的根,分布稀疏,造型不饱满。
[0007]2、由于只能在土壤表面种一层植物,且不能影响到植株的正常生长,因此根系的初始数量(即生根点)有限,特别是对于罗汉松等生长速度缓慢的品种来说,即使根系间会交错连接在一起,其初始规模也较小,整个提根造型需要花费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0008]3、植物根系沿桶壁一直向下生长,整个提根造型上下宽度区别不大,存在歪斜甚至倾倒风险,且根系的远端(即新生位置)较为纤细,而根系的上部(即主根位置)则较为粗壮,呈现出一种“头重脚轻”的视觉效果,影响提根美观性,后续需要进行大量的修根工作。
[0009]因此,本领域亟需研究出一种新的植物提根培育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提根培育方法,在低时间成本的前提下获得造型优美、外围根系密度大的植物提根作品。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如下:
[0011]一种植物提根培育方法,涉及使用特制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所述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包括模具、控根膜和垫块,所述模具为上下开口的管道状结构,且上开口面积小于或等于下开口面积,所述模具的数量至少为两层,且上层模具的下开口面积小于下层模具的上开口面积;
[0012]所述植物提根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3]步骤1)将第一层模具放置在地面上并加入营养土,确保营养土土面的最高位置低于所在模具的上开口的高度;
[0014]步骤2)在营养土的土面上铺设控根膜,所述控根膜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空隙,在控根膜上方再覆盖一层营养土,在该营养土的土面上间隔均匀地围设多个垫块;
[0015]步骤3)将第二层模具放置在垫块上并与第一层模具对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将所有模具由下至上组装好;
[0016]步骤4)将植物种子均匀播撒在最上层模具的开口处以及相邻模具间的空隙处,待种子萌发后,对植物幼苗进行间苗和补苗;
[0017]步骤5)种植管理;
[0018]步骤6)除最上层模具以外,将其余模具内的植株的枝叶全部剪去,仅保留根蔸,拆除所有模具,用水冲洗表面泥土,二次修剪后得到目标提根苗木。
[0019]需注意的是,本申请步骤1)中提到的“模具放置在地面上”是指模具位于地面上方,此时,模具可以是与地面直接接触,也可以是通过其他结构件(如垫块等)与地面间接接触。
[002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每一层模具均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结构。
[0021]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未铺设控根膜前,模具内营养土土面的形状设置为中间高四周低。
[0022]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根膜为圆形且外周边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1~2cm空隙。
[0023]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控根膜为大棚膜。选择优质全新熟料厚白膜,厚度在0.8mm以上。
[0024]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垫块采用可降解材料。
[0025]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模具的侧壁上设有若干补种位。
[0026]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种植管理包括根据植物所处的生长阶段对植株进行浇水、施肥、除草、修枝和防治病虫害。
[0027]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修枝包括:
[0028]对于最上层模具内的植株,当生长到预设高度后,将中心位置的部分植株捆扎在一起,作为主顶,周围余下的植株分成若干份分别捆扎,作为侧枝,所有侧枝向外倾斜定型,待植株生长成一体后,解除捆扎用具;
[0029]对于其他模具内的植株,通过对生长旺盛的植株进行打尖和去除部分枝叶,确保所有植株同步生长,在植株落叶后发芽前,将除最上层模具以外的所有植株修剪成同一高度,促使其在来年开春多发芽并同步生长。
[0030]在一些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步骤6)中,在修剪位置处涂抹伤口愈合剂。
[0031]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32]本方法可快速且批量培育出目标根艺苗木,种植人工少,时间成本低,为大规格名贵树种走向根艺市场铺平道路,且所有植株个体均为种子发芽长成而非后期移栽,抗逆性强,成活率高,降低培植过程中的损耗。
[0033]本方法所用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为特制,无论是整体形状还是单层模具均呈现出
上小下大的特点,配合垫块有利于维持重心稳定,降低培植过程中的倾倒风险,通过使用该装置实现种子由上至下分层播种,避免粗壮的主根集中在根蔸上层的问题,且利用控根膜以及中间高四周低的营养土土面设置,确保所有植株的根系在向下生长一段距离后被迫向外侧生长,尽可能多的实现根系外露,提高植物根蔸艺术性表现。
附图说明
[003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5]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使用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的轴向剖视图;
[0036]图中:1、模具,2、控根膜,3、垫块,4、营养土,A、播种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植物提根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涉及使用特制的植物提根培育装置,所述植物提根培育装置包括模具、控根膜和垫块,所述模具为上下开口的管道状结构,且上开口面积小于或等于下开口面积,所述模具的数量至少为两层,且上层模具的下开口面积小于下层模具的上开口面积;所述植物提根培育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第一层模具放置在地面上并加入营养土,确保营养土土面的最高位置低于所在模具的上开口的高度;步骤2)在营养土的土面上铺设控根膜,所述控根膜的边沿与所在模具的内壁间留有空隙,在控根膜上方再覆盖一层营养土,在该营养土的土面上间隔均匀地围设多个垫块;步骤3)将第二层模具放置在垫块上并与第一层模具对中,重复上述过程,直至所有模具由下至上组装好;步骤4)将植物种子均匀播撒在最上层模具的开口处以及相邻模具间的空隙处,待种子萌发后,对植物幼苗进行间苗和补苗;步骤5)种植管理;步骤6)除最上层模具以外,将其余模具内的植株的枝叶全部剪去,仅保留根蔸,拆除所有模具,用水冲洗表面泥土,二次修剪后得到目标提根苗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层模具均为上小下大的圆台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植物提根培育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未铺设控根膜前,模具内营养土土面的形状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德桂
申请(专利权)人:李德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