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506330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包括通风管道、控制器、压差传感器、驱动电机和转动杆,所述通风管道的顶部与控制器的底部活动安装。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控制器抗干扰性强、响应快、通用性强,采用了无模式自适应算法对管道送风排风风量进行自动化地控制,无模式自适应算法通过对受控系统输入输出数据进行计算并产生合理的系统驱动量,使得系统输出值趋近于目标值。基于无模型自适应算法的控制器具有不依赖于模型易于实现、在线自适应、控制过程平稳且效果良好的优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对现场中的一个实验室的通风管道调试完成后,可将参数应用到所有相同环境的实验室通风管道的控制器上,减少了工程人员的工作负担。程人员的工作负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实验室控制器
,具体为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

技术介绍

[0002]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用于实现实验室送排风阀门的变风量自动控制,从外部接收0~10V的直流电压信号后,转换成目标风量,由算法通过执行器对通风管道的阀门开度进行控制,从而达到目标风量。
[0003]现有技术中,采用PID算法实现自动化控制,PID算法流程为通过接收外部控制器发送过来的风量信号(0

10V电压信号转换为风量值),作为目标值,进行PID计算后,控制通风管道的阀门开度调整总风量使得流过管道的风量达到所需要的风量。
[0004]但是在现有技术中,PID自动控制算法具有依赖于特定模型的特点,即在一个实验室通风管道环境下调试可用的参数无法适用于另一个实验室环境中,这样的特点导致需要对每一个通风管道都需要进行参数的调试,大大增加了工程人员的工作量,并降低了实验室环境的一致性。
[0005]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包括通风管道(1)、控制器(4)、压差传感器(6)、驱动电机(8)和转动杆(9),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的顶部与控制器(4)的底部活动安装,所述通风管道(1)的一端底部与压差传感器(6)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通风管道(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板(7),所述固定板(7)的顶部与驱动电机(8)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8)的底部与转动杆(9)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9)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阀门(10),所述控制器(4)包括控制器本体(41)、弧形盖板(47)、风机(44)和提杆(43),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两端对称开设有若干个散热槽(53),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两端对称固定连接有防护壳(52),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顶部两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杆(42),所述连接杆(42)的底部与风机(44)的顶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1)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入风管(3),所述通风管道(1)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出风管(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差传感器(6)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线(5),所述连接线(5)的顶部与控制器本体(41)的一侧活动安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送排风变风量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顶部与提杆(43)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控制器本体(41)的底部与弧形盖板(47)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弧形盖板(47)的两端对称设置有螺栓(50)。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无模式自适应控制的实验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海龙冯国建彭凌捷程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物图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