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50496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34
本申请公开了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其中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和贯穿本体的弓丝槽;本体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粘接面,另一侧为弧形配合面;弧形配合面的颌向侧缘和龈向侧缘相对设置且靠近粘接面,颌向侧缘和龈向侧缘的中间部位远离粘接面以形成增厚部,弓丝槽设置在增厚部内并贯穿远中向侧缘和近中向侧缘。本申请通过美学固定矫治器的优化设置,实现了美学固定矫治器和透明隐形矫治器的多场景的应用,兼顾了在各种不同分类病例治疗过程中对安全、疗效、美学等方面的需求,既提高治疗进程又提升了患者的感受,同时让正畸临床医生充分发挥出他的专业技能。临床医生充分发挥出他的专业技能。临床医生充分发挥出他的专业技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牙科矫治领域,特别是涉及美学固定矫治器以及联合矫治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牙科正畸在临床使用中常常采用的是金属、陶瓷类固定矫治器。金属、陶瓷类固定矫治器采用的是将不锈钢牙弓丝来放置在托槽的弓丝槽内来控制牙的移动。但是该类矫治器具有外观不够美观,不易清洁,容易产生牙结石等问题。
[0003]口腔正畸固定矫治器除了金属材质和陶瓷材质的正畸托槽外,还有用透明高分子材料加工的隐形活动矫治器,现市场上的隐形活动矫治器最初由美国Align Technology公司专利技术制造。这类矫治器最大的优点就是佩戴方便、随时可取、患者异物感小、隐形美观。
[0004]专利技术人发现,隐形矫治器及其相关技术在临床矫治中很难控根,不适合用在拔牙病例和疑难病例上,而正畸临床拔牙病例往往会超过6成以上。针对普通病例,隐形矫治器及其相关技术在矫正过程中需要增加各种附件才能对牙齿进行移动和控制,由于隐形矫治器提供的矫治力较弱,并且矫治过程中还经常发生矫治失败需要重置,这不但导致矫治周期变长,同时对治疗进程造成了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临床技术问题,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联合矫治技术中可以与透明隐形矫治器配合使用的、且可以替代现有固定矫治器的美学固定矫治器,该美学固定矫治器的本体采用高强度的透明生物高分子材料或者透明陶瓷制造,且上面设计有贯穿本体的弓丝槽,能够如同常规的托槽类矫治器一样放入牙弓丝。
[0006]具体的,本申请公开了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弓丝槽;所述本体为一体结构,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另一侧设计有可以用于放置牙弓丝的弓丝槽和用于卡接隐形矫治器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的两端是美学固定矫治器的龈向侧缘和颌向侧缘,另外两个侧缘是美学固定矫治器的近中向侧缘和远中向侧缘。其中所述龈向侧缘和所述颌向侧缘相对设置且靠近所述粘接面,所述龈向侧缘和所述颌向侧缘的中间部位远离所述粘接面以形成增厚部,所述弓丝槽设置在所述增厚部内并贯穿所述近中向侧缘和所述远中向侧缘。
[0007]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0008]可选的,颌向侧缘厚度小于或者接近龈向侧缘厚度。
[0009]可选的,所述龈向侧缘、所述颌向侧缘、所述近中向侧缘以及所述远中向侧缘均通过至少一个止动平面与所述粘接面配合。
[0010]可选的,所述弧形配合面与所述粘接面之间的最大距离H1位于所述增厚部且H1取值范围为0.8~1.4mm,所述弓丝槽最狭小处的内径D1取值范围为0.4~0.6mm。
[0011]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等径延伸;或者靠近所述近中向侧缘和所述远中向侧缘的两端设置有喇叭状的弓丝导入口。
[0012]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或者矩形。
[0013]可选的,所述颌向侧缘和所述龈向侧缘中间设有相较于所述弧形配合面凹陷的中轴线槽,该中轴线槽用于实现定位,所述的中轴线槽延伸方向与所述弓丝槽的延伸方向相交。
[0014]可选的,所述中轴线槽自所述弓丝槽上方经过,所述中轴线槽独立于所述弓丝槽或与所述弓丝槽连通。
[0015]可选的,所述中轴线槽的开口宽度W1取值范围为0.1~0.3mm。
[0016]可选的,所述中轴线槽的开口深度D3的取值范围为0.1~0.2mm,且在中轴线槽的颌向端或者龈向端设置有用于辨别方向的标志物。
[0017]可选的,所述标志物为箭头。
[0018]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以及用于将所述牙弓丝保持束缚在或覆盖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的透明隐形矫治器。
[0019]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弓丝槽弧形配合面;
[0020]所述本体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另一侧为用于卡接其他部件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弓丝槽至少一部分暴露于所述弧形配合面。即可以理解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可以与透明隐形矫治器配合使用的开放式美学固定矫治器。
[0021]可选的,所述弧形配合面具有相对的龈向侧缘、颌向侧缘、近中向侧缘以及远中向侧缘,其中所述龈向侧缘和所述颌向侧缘相对设置且靠近所述粘接面,所述龈向侧缘和所述颌向侧缘的中间部位远离所述粘接面以形成增厚部,所述弓丝槽设置在所述增厚部位内并贯穿所述近远中侧缘。
[0022]可选的,颌向侧缘厚度小于或者接近所述龈向侧缘厚度。
[0023]可选的,所述远中向侧缘和所述第四近中向侧缘之间的中部位置设有清洁槽,所述清洁槽自所述弧形配合面与所述弓丝槽连通。
[0024]可选的,在靠近所述粘接面的方向上,所述清洁槽的尺寸逐渐缩小且内表面平滑过渡。
[0025]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的入槽口分别位于弧形配合面的近中向侧缘以及远中向侧缘。
[0026]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的入槽口位于增厚部。
[0027]可选的,所述弓丝槽的入槽口为喇叭状的弓丝导入口。
[0028]本申请还公开了联合矫治系统,包括多个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美学固定矫治器、穿设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之间的牙弓丝、用于将所述牙弓丝束缚在或覆盖于各美学固定矫治器上的透明隐形矫治器。可选的,所述透明隐形矫治器覆盖所述弓丝槽并且至少一部分延伸至所述弓丝槽内。
[0029]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美学固定矫治器,包括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弓丝槽;
[0030]所述本体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另一侧为用于
卡接透明隐形矫治器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上设有约束结构,所述约束结构相较于所述本体突出或者凹陷,且至少包括两个相交的定位平面。即可以理解为,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单独锁片式的美学固定矫治器。
[0031]可选的,所述约束结构包括若干个设置在所述弧形配合面上的定位柱,所述定位柱相较于所述弧形配合面凸起。
[0032]可选的,所述定位柱远离所述弧形配合面的一端径向扩张以形成膨大部。
[0033]可选的,所述定位柱两两成组设置,且至少有两组定位柱分别位于所述弓丝槽的两侧。
[0034]可选的,所述约束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本体上的若干个约束孔,所述约束孔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弓丝槽的延伸方向平行。
[0035]可选的,所述约束孔设有多个且两两成组设置,至少两组分别位于所述弓丝槽延伸方向的两端,且每组内的两约束孔分别位于所述弓丝槽两侧。
[0036]可选的,所述约束孔截面形状为非圆形。
[0037]可选的,所述约束结构包括开设于本体上的若干个约束槽,所述约束槽的开口方向与所述弓丝槽的延伸方向相交。
[0038]可选的,所述约束槽中的至少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弓丝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贯穿所述本体的弓丝槽;所述本体为一体结构,且其中一侧为用于与牙表面连接的粘接面,另一侧为用于卡接其他部件的弧形配合面;所述弧形配合面具有相对的颌向侧缘、龈向侧缘、远中向侧缘以及近中向侧缘,其中所述颌向侧缘和所述龈向侧缘相对设置且靠近所述粘接面,所述颌向侧缘和所述龈向侧缘的中间部位远离所述粘接面以形成增厚部,所述弓丝槽设置在所述增厚部内并贯穿所述远中向侧缘和所述近中向侧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颌向侧缘、所述龈向侧缘、所述远中向侧缘以及所述近中向侧缘均通过至少一个止动平面与所述粘接面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配合面与所述粘接面之间的最大距离H1位于所述增厚部且H1取值范围为0.8~1.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美学固定矫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弓丝槽最狭小处的内径D1取值范围为0.4~0.6mm弧形配合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全红陈贤明周王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亚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