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纺织材料
,涉及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电磁屏蔽织物是一种重要的电磁兼容材料,广泛应用于军事国防、航天航空、电力电气以及民用医疗等领域。然而长期以来,电磁屏蔽织物存在着一个严重技术缺陷,就是多采用不锈钢纤维、镀银纤维等反射型材料生产,不仅易在屏蔽腔体内发生多次反射而对保护对象造成更大伤害,而且会因反射对周围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以塑料瓶、塑料袋、废旧纺织品为代表的生活及工业聚酯类垃圾连年增长,且难以通过自然条件降解转化,给地球环境造成了极大危害,但其功能化再生利用技术目前仍然存在很多不足,尤其是同时使再生聚酯纤维具有电磁屏蔽屏蔽及吸波功能的技术还没有出现。因此,如何高效利用废旧聚酯材料,使其变废为宝,成为克服电磁屏蔽织物目前弊端的新型材料,即节约石油资源,保护自然环境,又解决电磁屏蔽织物存在的问题,是国内乃至世界范围内的重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r/>[0003]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导电聚酯形成的双开口谐振器区域及由磁性聚酯形成的增强吸波区域,所述双开口谐振器区域包括设置外环导电聚酯(1)以及与外环导电聚酯(1)同轴且位于外环导电聚酯(1)内的内环导电聚酯(3),所述外环导电聚酯(1)和内环导电聚酯(3)上分别开设有一个外环开口(2)和一个内环开口(4),所述外环开口(2)和内环开口(4)相对应设置且位置朝向相反;所述增强吸波区域包括位于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内的芯部磁性聚酯(5)、位于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和外环导电聚酯(1)之间的内层磁性聚酯(6)以及位于外环导电聚酯(1)外侧的外层磁性聚酯(7),所述芯部磁性聚酯(5)、内层磁性聚酯(6)及外层磁性聚酯(7)相互相连贯通填充在双开口谐振器区域外的所有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和外环导电聚酯(1)材质相同,为再生聚酯熔体与导电微粒的共混物,所述导电微粒与再生聚酯熔体的质量比为1:2~1:10,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和外环导电聚酯(1)的相对导电率大于0.1,所述导电微粒为ATO导电粉、导电炭黑、导电石墨烯、银粉、高分子导电材料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导电聚酯(1)的直径与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的比为6:10~9:10之间,所述外环导电聚酯(1)的宽度为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的5%~20%,所述外环开口(2)的弧度尺寸与外环导电聚酯(1)周长比为1:10~3:10,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与外环导电聚酯(1)的间距为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的5%~20%,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直径与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比为2:10~5:10,所述内环导电聚酯(3)的宽度为再生聚酯纤维整体直径的5%~20%,所述内环开口(4)的弧度尺寸与内环导电聚酯(3)周长的比为1:10~3:1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磁性聚酯(5)、内层磁性聚酯(6)及外层磁性聚酯(7)材质相同,均为再生聚酯熔体与磁性微粒的共混物,磁性微粒与再生聚酯熔体质量比为0.5:10~3:10,所述芯部磁性聚酯(5)、内层磁性聚酯(6)及外层磁性聚酯(7)的相对磁导率大于10,所述磁性微粒为纳米铁氧体、纳米镍粉、纳米铁粉中的一种或多种的混合物。5.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制备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其特征在于,具体按照如下步骤实施:步骤1,根据油污含量及有机粘性物含量对废旧聚酯瓶片进行分级;步骤2,根据废旧聚酯瓶片分级确定纳米清洗剂二氧化钛与普通清洗液的用量,清洗时辅以光照系统完成对废旧聚酯瓶片的纳米清洗;步骤3,对经过步骤2清洗的聚酯瓶片进行投料、预干燥及真空干燥结晶;步骤4,配置导电聚酯熔体及磁性聚酯熔体;步骤5,对步骤4配置导电聚酯熔体及磁性聚酯熔体进行流变性能进行提升;步骤6,把步骤5经过流变性能进行提升的导电聚酯熔体及磁性聚酯熔体采用喷丝装置根据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的结构将导电聚酯熔体及磁性聚酯熔体向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的各个区域的分流及传输,所述喷丝装置采用多通道喷丝板(10);步骤8,经步骤6喷丝后再进行纺丝、卷绕、落桶、集速、牵伸卷曲、松弛热定型、冷却及切断,得到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吸波型电磁屏蔽再生聚酯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纳米二氧化钛与普通清洗液的质量比为1:5~1:1,确定好纳米二氧化钛与普通清洗液的质量比后,将纳米二氧化钛与普通清洗液分散至水性分散液中,确保分散后液体的浓度为5%
‑
70%。所述步骤4中配置导电聚酯熔体具体为:将导电微粒与再生聚酯熔体按照质量比为1:2~1:10混合,然后进行加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哲,贺思佳,汪秀琛,尉霞,马廷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