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碳
‑
碳键形成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碳
‑
碳键形成方法,其通过将反应的原料液通液至铂族金属催化剂来进行生成碳
‑
碳键的反应。
技术介绍
[0002]近年,以铃木-宫浦偶联反应、薗头偶联反应、沟吕木
‑
赫克偶联反应为代表的将钯等铂族金属用于催化剂的碳
‑
碳形成反应(偶联反应)在医药中间体、液晶等高功能材料的合成工艺中越来越重要。
[0003]以往,上述铂族金属催化剂大多在均匀系统中使用,显示高的催化活性,但存在难以回收催化剂,产品被作为催化剂的金属污染的缺点。因此,开发了将上述催化剂负载于载体,使催化剂的回收变得容易并且降低金属对制品的污染的不均匀催化剂,近年,也开发了将反应底物溶液通液至不均匀催化剂而连续形成碳
‑
碳键的方法。例如,日本专利第5638862号公报报告了在多孔二氧化硅载体中负载钯而成的催化剂中,连续形成碳
‑
碳键的方法,但没有公开实际的反应例。另外,日本专利第52552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碳
‑
碳键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进行(1)芳香族卤化物与有机硼化合物的反应、(2)芳香族卤化物与末端具有炔基的化合物的反应、或(3)芳香族卤化物与具有烯基的化合物的反应,形成碳
‑
碳键,其中,将含有芳香族卤化物和有机硼化合物的原料液(i)、含有芳香族卤化物和末端具有炔基的化合物的原料液(ii)、或含有芳香族卤化物和具有烯基的化合物的原料液(iii)从填充有铂族金属负载催化剂的填充容器的导入路径导入至该填充容器内,将该原料液通液至该铂族金属负载催化剂,从该填充容器的排出路径排出反应液,从而进行碳
‑
碳键的形成反应,该铂族金属负载催化剂是在非颗粒状有机多孔离子交换体中负载有平均粒径1~100nm的铂族金属的纳米颗粒的铂族金属负载催化剂,该非颗粒状有机多孔离子交换体包含连续骨架相和连续空孔相,连续骨架的厚度为1~100μm,连续空孔的平均直径为1~1000μm,所述非颗粒状有机多孔离子交换体的总细孔容积为0.5~50ml/g,干燥状态下的每单位重量的离子交换容量为1~9mg当量/g,离子交换基团均匀分布于该有机多孔离子交换体中,该铂族金属的负载量在干燥状态下为0.004~20重量%。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
‑
碳键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颗粒状有机多孔离子交换体具有:在彼此相连的大孔和大孔的壁内具有平均直径为1~1000μm的共有的开口(介孔)的连续气泡结构,总细孔容积为1~50ml/g,干燥状态下的每单位重量的离子交换容量为1~9mg当量/g,离子交换基团均匀分布于该有机多孔离子交换体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
‑
碳键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颗粒状有机多孔离子交换体是:平均粒径1~50μm的有机聚合物颗粒凝聚而形成三维连续的骨架部分,在该骨架间具有平均直径为20~100μm的三维连续的空孔,总细孔容积为1~10ml/g,干燥状态下的每单位重量的离子交换容量为1~9mg当量/g,离子交换基团均匀分布于该有机多孔离子交换体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
‑
碳键形成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颗粒状有机多孔离子交换体是气泡状大孔彼此重叠、该重叠部分形成平均直径30~300μm的开口的连续大孔结构体,总细孔容积为0.5~10ml/g,干燥状态下的每单位重量的离子交换容量为1~9mg...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中村慎司,高田仁,佐治木弘尚,泽间善成,山田强,
申请(专利权)人:奥加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