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501508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22 2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亲本培育:在繁殖前一年秋季,选择月鳢和乌鳢作为杂交繁育的亲本进行培育;强化培育:第二年将乌鳢和月鳢的亲本转移至温棚内进行强化培育;挑选亲本:挑选性腺成熟的月鳢和乌鳢为亲本;人工催产:对挑选的乌鳢和月鳢进行人工催产;人工授精:采用干法受精;孵化管理:将受精卵孵化,受精后鱼苗孵化出膜;鱼苗培育:孵化出膜后的鱼苗,培育到鱼苗长至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杂交育种是最经典的育种方法。杂交可以通过亲本基因的分离和重组,选出具有双亲优良性状的子代个体。依据父母本之间的亲缘关系,杂交可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远缘杂交指种间、属间、亚科间杂交,甚至亲缘关系更远的生物类型之间的杂交。它能够使父母本的基因组重组,改变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和基因型,同时,它能突破种内限制,扩大遗传变异,从而产生新的变异类型或新物种。在渔业上,杂种优势的利用己成为提高渔业产量的重要途径。
[0003]乌鳢(Channa argu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除高原地区外,主要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及北至黑龙江一带,长江以南亦有分布,但较为少见。乌鳢具有个体大、生长快、耐低温的特点,当年6月繁育的鱼苗平均能长到200g

300g,第二年能长到1000 g

2500g。
[0004]月鳢(Channa asiatica),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头大而宽扁,吻短而圆钝,口大,鼻管粗大,向前伸过上唇。鳞较大,头顶鳞片扩大,但不规则;头侧鳞片也较大。背鳍和臀鳍基部长;胸鳍和尾鳍均为圆形;无腹鳍。体缘黑色乃至灰黑色,腹部灰白。眼后头侧有2条黑色纵带,伸至鳃盖,上带且弯向胸鳍基底;体侧有7

9条尖端向前的“人"字形横带;尾鳍基底有1黑色眼状斑,斑周珠色或为1圈珠色亮点;全身布满珠色亮点,背鳍与臀鳍各有多行珠色亮点,尤以雄性更显著。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广大丘陵、山区的沼泽溪流中,长江以北较少发现,是一种野生肉食性小型凶猛鱼类。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养阴补血,去淤生新等许多药理作用,群众喜爱胜于乌鳢和斑鳢,被两广、两湖、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市民视为高档保健营养食品。但是月鳢生长速度较慢,养殖1周年即达到性成熟,平均体重为100g

250g,最大的接近500g左右。
[0005]近年来,鳢科鱼类的育种工作开展了很多。冯晓宇提出了一种雌性斑鳢和雄性乌鳢杂交人工繁殖方法(专利号:201010241841.3);在乌斑杂交鳢一文中有学者提出了以乌鳢为母本、斑鳢为父本的杂交繁殖方法(乌斑杂交鳢[J].海洋与渔业,2019(09):42.);赵建等在开展了全雄乌斑杂交鳢的培育(专利号: 201910682816.X)。大部分都是利用乌鳢与斑鳢进行正反交配。
[0006]杨春英等研究表明洞庭湖水系乌鳢的染色体数为2n=48,斑鳢的染色体数为 2n=42,月鳢的染色体数为2n=44,乌鳢为这3种鳢科鱼类中最原始类群,月鳢为最特化类群;乌鳢与月鳢的亲缘关系最远,斑鳢与乌鳢的亲缘关系比之与月鳢更近(杨春英,刘良国,杨品红,韩庆,邹万生.洞庭湖水系3种鳢科鱼类的染色体组型分析[J].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16,34(04):493

498.)。基于以上的研究结果表明,乌鳢与斑鳢的杂交已经应用于生产,月鳢与乌鳢属于同属不同种,目前养殖的乌鳢属于鳢科鱼类体型较大的鱼类,生长速度快,
但养殖过程中病害多,与月鳢相比肉质不够细嫩;月鳢的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但体型较小且生长速度慢,对环境要求高,目前规模化养殖面积较小。还未见到有关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报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目的: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杂交育种技术将乌鳢和月鳢进行远源杂交,利用基因重组可以获得兼具月鳢的细嫩肉质和乌鳢的优良生长性状,从而获得生长速度快、抗病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肉质细嫩的新品种,提高养殖经济效益。
[0008]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9](1)亲本培育:在繁殖前一年的秋季,选择月鳢和乌鳢作为杂交繁育的亲本,放养池塘内进行培育,11

12月份水温降低后,将种鱼转移到温棚内培育;
[0010](2)强化培育:第二年3

4月份,逐步升温,对乌鳢和月鳢进行强化培育;
[0011](3)挑选亲本:5

6月份,挑选性腺成熟的月鳢和乌鳢为亲本
[0012](4)人工催产:对步骤(3)挑选的乌鳢和月鳢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人工催产;
[0013](5)人工授精:采用干法受精;
[0014](6)孵化管理:将受精卵采用微流水孵化,提供充足溶氧促进孵化;受精后鱼苗孵化出膜,可获得鱼苗;
[0015](7)鱼苗培育:孵化出膜后的鱼苗,卵黄囊消失、鱼苗可平游,开始开口摄食,培育到鱼苗即可长至1

2cm左右,即可转入池塘内培育。
[0016]其中,步骤(1)选择的月鳢为1足龄以上且无病无伤,体重100g以上的月鳢,选择的乌鳢为2足龄以上,体重600g以上的乌鳢作为杂交繁育的亲本。
[0017]其中,步骤(2)中第二年3

4月份,将乌鳢和月鳢的亲本转移至温棚内进行强化培育;投喂高蛋白配合饲料结合鲜活鱼虾作为饵料,并定期冲水促使性腺成熟,培育期间通过加热设施控制温棚内水温20

25℃,定期检查亲本性腺发育情况。
[0018]其中,步骤(3)中挑选出性腺已经发育至Ⅳ期的优质亲本进行杂交繁育,乌鳢和月鳢的雄鱼挑选:生殖孔狭小、微突、末端微红,轻挤腹部两侧有精液流出;乌鳢和月鳢的雌鱼挑选:腹部膨大、松软,仰腹中间出现明显凹沟,且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稍有红肿突出。
[0019]作为优选,步骤(3)中月鳢雌性体重应在200g以上,雄性体重应在300g 以上;乌鳢雌性体重750g以上,雄性体重1000g以上。
[0020]步骤(4)中催产药物包括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LRH

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乌鳢雌鱼的注射剂量如下:HCG(1000

1200IU/kg)+ LRH

A2(10

15μg/kg);雄鱼剂量HCG(500

600IU/kg)+LRH

A2(5

7.5μg/kg);雌鱼和雄鱼均采用一针注射;月鳢雌鱼的催产药物剂量如下:HCG(1500

1800 IU/kg)+LRH

A2(15

18μg/kg);雄鱼剂量HCG(750

900IU/kg)+LRH

A2(7.5

9 μg/kg)。采用二次注射法,第一次注射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亲本培育:在繁殖前一年的秋季,选择月鳢和乌鳢作为杂交繁育的亲本,放养池塘内进行培育,进入11

12月份水温开始降低时,转移到温棚内培育;(2)强化培育:第二年3

4月份,逐步升温,对乌鳢和月鳢进行强化培育;(3)挑选亲本:5

6月份,挑选性腺成熟的月鳢和乌鳢为亲本;(4)人工催产:对步骤(3)挑选的乌鳢和月鳢进行人工催产,且对月鳢进行提前催产;(5)人工授精:采用干法受精;(6)孵化管理:将受精卵进行孵化,鱼苗孵化出膜,可获得鱼苗;(7)鱼苗培育:孵化出膜后的鱼苗,培育到鱼苗可长至1

2cm,即可转入池塘内培育。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优选选择的月鳢为1足龄以上且无病无伤,体重100g以上的月鳢,选择的乌鳢为2足龄以上,体重600g以上的乌鳢作为杂交繁育的亲本。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第二年3

4月份,将乌鳢和月鳢的亲本转移至温棚内进行强化培育;投喂高蛋白配合饲料结合鲜活鱼虾作为饵料,并冲水促使性腺成熟,培育期间通过加热设施控制温棚内水温20

25℃,检查亲本性腺发育情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挑选出性腺成熟的亲本进行杂交繁育,乌鳢和月鳢的雄鱼挑选:生殖孔狭小、微突、末端微红,轻挤腹部两侧有精液流出;乌鳢和月鳢的雌鱼挑选:腹部膨大、松软,仰腹中间出现明显凹沟,且卵巢轮廓明显,生殖孔稍有红肿突出。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月鳢雌性体重应在200g以上,雄性体重应在300g以上;乌鳢雌性体重750g以上,雄性体重1000g以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乌鳢和月鳢杂交繁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人工催产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2号和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进行,乌鳢雌鱼的注射剂量如下:HCG(1000

1200IU/kg)+LRH

A2(10

15μg/kg);雄鱼剂量HCG(50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煜恒陈军周广帅王煜轩王子怡颜子豪张子琳王会聪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