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98472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通过承载座对蓄电池、水泵、净化箱、转化部和导流管的装载,使得本装置整体可以进行在陆地上进行固定式的污水处理,也可以放置在外部池塘的非流动的污水中,进行水面上的直接污水处理,且通过转化部和蓄电池的配合,对水泵进行供电设置,使得本装置能够在野外单独工作,降低对电源的需求,通过将净化箱设置三个以上,使得能够对污水进行多重处理,方便针对于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更改和设置,同时设置的电磁阀,使得污水自上而下经过的净化箱可进行选择,在长期的独立污水处理中,能够针对于污水的的洁净程度进行选择,降低处理的层数,提高污水处理的速度。提高污水处理的速度。提高污水处理的速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环境治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污水处理:为使污水达到排入某一水体或再次使用的水质要求对其进行净化的过程。污水处理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农业、交通、能源、石化、环保、城市景观、医疗、餐饮等各个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的日常生活,在对于野外的死水现有技术中却未有针对性的设计,使得只能采用现有的技术方案即为污水处理设备进行直接的处理,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工作人员进行守候,在面对野外不同环境的污水处理需求中,也很难进行有效的适应,造成野外的非流动的污水处理非常困难,且电缆加设困难,需要额外的电力配套设备,为此提出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旨在解决或改善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之一。
[000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
[0005]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包括:承载座,所述承载座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蓄电池、水泵、净化箱、转化部和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净化箱内部,所述导流管的出水端设置在承载座右端,所述转化部与所述蓄电池电连接,以将转化部获得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内,所述水泵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左端,所述水泵的出水端对准所述净化箱上端口;其中,所述净化箱至少设置三个,且采用纵向插接安装,所述转化部被配置为分别将光能、重力势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所述导流管包括:电磁阀,所述电磁阀用于控制所述净化箱内部水向所述导流管内部流动。
[0006]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通过承载座对蓄电池、水泵、净化箱、转化部和导流管的装载,使得本装置整体可以进行在陆地上进行固定式的污水处理,也可以放置在外部池塘的非流动的污水中,进行水面上的直接污水处理,且通过转化部和蓄电池的配合,对水泵进行供电设置,使得本装置能够在野外单独工作,降低对电源的需求,通过将净化箱设置三个以上,使得能够对污水进行多重处理,方便针对于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进行更改和设置,同时设置的电磁阀,使得污水自上而下经过的净化箱可进行选择,在长期的独立污水处理中,能够针对于污水的的洁净程度进行选择,降低处理的层数,提高污水处理的速度,同时也提高部分净化箱在相同寿命的情况下的使用时间,通过转化部对光能、重力势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使得本装置的能源获得途径多样化,提高了在野外不同环境中的电能供应稳定,通过水泵的进水端和导流管的出水端左右分开设置,并且被承载座隔开,可避免处理后的洁净水和污水即刻混合,降低了污水处理的难度。
[0007]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0008]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承载座下表面后端转动安装导向板,和/或所述承载座前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斜角,和/或所述承载座外侧壁固定安装环形架,和/或所述承载座外侧壁固定安装密闭悬浮壳。
[0009]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承载座下表面后端转动安装导向板,可通过导向板纵向开设通孔,然后插接螺栓与承载座螺接配合固定导向板,通过导向板的导向偏移,使得承载座在移动中始终具有移动偏转,最终承载座的移动轨迹为近似的圆形,以便承载座的移动中不会触碰到岸边,造成移动终止;
[0010]承载座前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斜角,可使得承载座的前侧壁面向移动方向,降低前侧壁在水中的移动阻力,有助于承载座的移动稳定,避免首尾反复移动,同时也是的承载座在水中更容易移动;
[0011]承载座外侧壁固定安装环形架,可使得承载座具有环形的防护隔离结构,避免与外部障碍直接碰撞造成侧壁凹陷甚至是破裂,在长期的移动过程中保证了承载座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环形架也可通过外部绳索进行岸边的固定,以便进行固定的污水处理和暂时的停放;
[0012]承载座外侧壁固定安装密闭悬浮壳,可使得承载座增大在水中的浮力,以便承载座能够搭载本装置的各种结构在水中稳定移动。
[0013]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蓄电池侧壁固定安装固定螺母,所述固定螺母上表面滑动连接导轨,所述导轨上表面开设调节孔,所述导轨通过调节孔插接螺栓与所述固定螺母固定装配。
[0014]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固定螺母与导轨滑动连接,使得蓄电池能够沿着导轨进行短距离的移动,以便调整承载座的重心,使得承载座在水中的移动轨迹相较于预期设置更加准确,通过螺栓螺接固定螺母插接通孔进行蓄电池的固定,避免蓄电池出现接受到外部作用力而移动。
[0015]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水泵出水端固定连接进水管,所述进水管出水口纵向对应所述净化箱顶端进水口。
[0016]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进水管可将水泵抽取的水向上输送,最终从净化箱的顶端落下,使得污水能够自上而下的流动并出去夹杂的有害物质。
[0017]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净化箱内壁固定安装净化层板,所述净化箱内壁上端和外壁下端分别开设装配槽,两个纵向相邻的所述净化箱通过装配槽插接装配,所述净化箱下表面中间处开设锥形出水口。
[0018]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净化层板的设置能够对污水进行在向下通过的过程中过滤和净化处理,结构简单方便设计和使用安装,通过向下的装配槽的相互插接对纵向的两个净化箱进行装配,方便拆装易于更换,通过锥形的出水孔使得净化箱内部的污水能够在低端中部集中落出,方便下一层的处理。
[0019]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净化箱外壁上端固定安装密封环,所述密封环用于密封上下相邻的所述净化箱连接缝隙。
[0020]在该技术方案中,加设密封环可对上下装配的净化箱的连接处缝隙进行封堵,既提高装置的密封性,降低污水的外溢。
[0021]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转化部包括:风力发电机,所述风力发电机传动轴固定安装扇叶;水力发电机,所述水力发电机传动轴固定安装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侧壁啮合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内部固定安装转轴,所述转轴侧壁转动连接所述承载座,所述转轴两端壁分别固定安装叶轮,所述叶轮外壁开设凹槽;太阳能板,所述太阳能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方;其中,所述风力发电机、所述水力发电机和所述太阳能板安装在所述承载座上,所述叶轮分别位于所述水泵进水端上方和所述导流管下端口下方。
[0022]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风力发电机、水力发电机和太阳能板电连接蓄电池,使得外部风能、太阳能和处理水下落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可进行利用的电能,供水泵进行使用,在蓄电过多时可进行岸边的停靠向外部设备进行电力输送,通过太阳能板在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上方设置,可为其遮挡雨水和灰尘,降低啮合传动处的阻力;
[0023]通过叶轮分别位于水泵进水端上方和导流管下端口下方,可对下落的处理水和外部排污管道的下落污水进行接触和能量转化,进一步增多了本装置的能源转化途径。
[0024]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管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座(1),所述承载座(1)上表面分别固定安装蓄电池(2)、水泵(3)、净化箱(4)、转化部和导流管(8),所述导流管(8)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净化箱(4)内部,所述导流管(8)的出水端设置在承载座(1)右端,所述转化部与所述蓄电池(2)电连接,以将转化部获得的电能储存在蓄电池(2)内,所述水泵(3)的进水端设置在所述承载座(1)的左端,所述水泵(3)的出水端对准所述净化箱(4)上端口;其中,所述净化箱(4)至少设置三个,且采用纵向插接安装,所述转化部被配置为分别将光能、重力势能和风能转化为电能,所述导流管(8)包括:电磁阀(801),所述电磁阀(801)用于控制所述净化箱(4)内部水向所述导流管(8)内部流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座(1)下表面后端转动安装导向板(101),和/或所述承载座(1)前侧壁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斜角(102),和/或所述承载座(1)外侧壁固定安装环形架(103),和/或所述承载座(1)外侧壁固定安装密闭悬浮壳(1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2)侧壁固定安装固定螺母(201),所述固定螺母(201)上表面滑动连接导轨(202),所述导轨(202)上表面开设调节孔(203),所述导轨(202)通过调节孔(203)插接螺栓与所述固定螺母(201)固定装配。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泵(3)出水端固定连接进水管(301),所述进水管(301)出水口纵向对应所述净化箱(4)顶端进水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风光水互补储能的多重污水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箱(4)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中琪庞冬冬冯一文赵聪慧孙永雪江浩刘炜卢铭博宁祝鑫杨曦林存傲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