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玻璃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740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4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玻璃杯,包括杯身、活塞杆、连接套、限位凸点和限位孔,所述杯身内部悬空有内胆,且内胆顶部与杯身顶部熔接,所述杯身与内胆之间留有隔热层,且内胆外表面电镀有银镀层,所述隔热层底部安装有储油罐,且储油罐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储油罐内部固定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贯穿活塞板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储油罐顶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该双层玻璃杯,设置有储油罐和导热油,转动旋转件,旋转件通过螺纹杆与活塞杆配合推动活塞板,使储油罐内的导热油进入隔热层内部,继而填充杯身与内胆之间的间隙,便于内胆内的温度向外界散发,方便内胆内的水快速降温,便于饮用。便于饮用。便于饮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玻璃杯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玻璃杯
,具体为一种双层玻璃杯。

技术介绍

[0002]高硼玻璃经过600
°
以上的高温即可烧制呈玻璃杯,而玻璃杯通常分为单层玻璃杯和双层玻璃杯,其中双层玻璃杯相比单层玻璃杯具有更加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0003]现有的双层玻璃杯的隔热保温效果通常无法调整,在需要快速饮用玻璃杯内的水时,保温效果强反而成为了缺点,使得现有的双层玻璃杯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现有的双层玻璃杯在放入茶叶时,其内部的茶叶长时间持续与水接触,导致茶水浓度偏高,影响茶叶的饮用效果,使用起来不够实用,在现有的双层玻璃杯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限制,双层玻璃杯内部夹层无法进行抽真空,导致现有的双层玻璃杯的保温隔热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玻璃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双层玻璃杯的隔热保温效果通常无法调整,在需要快速饮用玻璃杯内的水时,保温效果强反而成为了缺点,使得现有的双层玻璃杯使用起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现有的双层玻璃杯在放入茶叶时,其内部的茶叶长时间持续与水接触,导致茶水浓度偏高,影响茶叶的饮用效果,使用起来不够实用,在现有的双层玻璃杯的加工过程中,由于加工工艺限制,双层玻璃杯内部夹层无法进行抽真空,导致现有的双层玻璃杯的保温隔热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玻璃杯,包括杯身、活塞杆、连接套、限位凸点和限位孔,
[0006]所述杯身内部悬空有内胆,且内胆顶部与杯身顶部熔接,所述杯身与内胆之间留有隔热层,且内胆外表面电镀有银镀层,所述隔热层底部安装有储油罐,且储油罐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所述储油罐内部固定有限位杆,且限位杆贯穿活塞板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储油罐顶部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所述储油罐外侧固定连通有通气管,且通气管设置在隔热层内部,所述储油罐内部填充有导热油,所述隔热层内部开设有环槽,且环槽内部镶嵌有橡胶垫圈,所述储油罐底部贯穿开口与锁紧件螺纹连接,且开口开设在杯身底部,所述活塞杆贯穿储油罐底部与活塞板固定连接,且活塞杆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锁紧件外侧转动连接有旋转件,所述螺纹杆底部固定在旋转件一侧;
[0007]所述连接套底部与杯身顶部螺纹连接,且连接套与杯身之间设置有环片,所述杯身内部悬空有外茶漏,且外茶漏内部贴合设置有内茶漏,所述外茶漏与环片之间以及连接套与内茶漏之间均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且外茶漏外侧开设有第二滤网,同时内茶漏外侧开设有第一滤网,所述连接套顶部螺纹连接有杯盖。
[0008]优选的,所述杯身顶部设置有限位凸点,且限位凸点镶嵌在限位孔内部,同时限位孔开设在环片表面;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凸点与限位孔配合限制环片的旋转角度,起到固定环片的作用。
[0010]优选的,所述杯身的中心线与内胆的中心线重合,且内胆底部与通孔之间留有一定间隙;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储油罐内的导热油经过通孔进入隔热层内部。
[0012]优选的,所述储油罐内导热油的体积等于隔热层的容积;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热油完全进入隔热层时,使导热油完全填充杯身与内胆之间的间隙。
[0014]优选的,所述活塞板在储油罐内部的滑动距离小于活塞杆与螺纹杆之间的螺纹连接长度,且活塞杆的最下端与储油罐的最下端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螺纹杆,通过螺纹杆推动活塞板移动,使活塞板推动所有导热油脱离储油罐。
[0016]优选的,所述单向阀设置有两个,且两个单向阀的安装方向相;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个单向阀限制导热油的流向,避免导热油在无压力的情况下流出储油罐。
[0018]优选的,所述通气管顶部设置在隔热层上侧,且多个通气管呈环形阵列状分布在隔热层内部,同时通气管底部与储油罐底部相连通;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隔热层内的空气在压力的作用下经过通气管流入储油罐底部。
[0020]优选的,所述橡胶垫圈顶部贴合储油罐,且储油罐与杯身之间通过橡胶垫圈构成密封连接;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完全封闭隔热层的作用。
[0022]优选的,所述内茶漏的中心线与外茶漏的中心线重合,且内茶漏外端贴合外茶漏内壁;
[00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连接套,使内茶漏随之转动,随后外茶漏封闭第一滤网,内茶漏封闭第二滤网,便于完全阻断内茶漏内部茶叶与内胆内水相互接触。
[00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双层玻璃杯,
[0025](1)设置有隔热层和银镀层,内胆与杯身熔接后,隔热层通过开口与外界连通,随后在低气压设备中将储油罐与杯身密封连接,使隔热层内部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降低隔热层内空气的热传导效率,同时内胆外侧电镀的银镀层可阻断热辐射,进一步提高保温隔热效果,使用起来更加实用;
[0026](2)设置有储油罐和导热油,转动旋转件,旋转件通过螺纹杆与活塞杆配合推动活塞板,使储油罐内的导热油进入隔热层内部,继而填充杯身与内胆之间的间隙,便于内胆内的温度向外界散发,方便内胆内的水快速降温,便于饮用;
[0027](3)设置有内茶漏、外茶漏、第二滤网和第一滤网,内茶漏和外茶漏配合限制茶叶,避免使用者饮用时茶叶脱离内胆内部,转动连接套,连接套通过连接杆带动内茶漏转动,此时内茶漏内壁封闭第二滤网,外茶漏内壁封闭第一滤网,使内茶漏内的茶叶脱离与内胆内水的接触,避免茶叶长时间与内胆内的水接触,继而导致内胆内茶水过浓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2为本专利技术连接套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0]图3为本专利技术杯身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4为本专利技术储油罐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5为本专利技术旋转件仰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3]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4]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杯身,2、内胆,3、隔热层,4、银镀层,5、储油罐,6、活塞板,7、限位杆,8、通孔,9、单向阀,10、通气管,11、导热油,12、环槽,13、橡胶垫圈,14、开口,15、锁紧件,16、活塞杆,17、螺纹杆,18、旋转件,19、连接套,20、环片,21、外茶漏,22、内茶漏,23、连接杆,24、第二滤网,25、第一滤网,26、杯盖,27、限位凸点,28、限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玻璃杯,包括杯身(1)、活塞杆(16)、连接套(19)、限位凸点(27)和限位孔(28),其特征在于:所述杯身(1)内部悬空有内胆(2),且内胆(2)顶部与杯身(1)顶部熔接,所述杯身(1)与内胆(2)之间留有隔热层(3),且内胆(2)外表面电镀有银镀层(4),所述隔热层(3)底部安装有储油罐(5),且储油罐(5)内部滑动连接有活塞板(6),所述储油罐(5)内部固定有限位杆(7),且限位杆(7)贯穿活塞板(6)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储油罐(5)顶部开设有通孔(8),且通孔(8)内部固定安装有单向阀(9),所述储油罐(5)外侧固定连通有通气管(10),且通气管(10)设置在隔热层(3)内部,所述储油罐(5)内部填充有导热油(11),所述隔热层(3)内部开设有环槽(12),且环槽(12)内部镶嵌有橡胶垫圈(13),所述储油罐(5)底部贯穿开口(14)与锁紧件(15)螺纹连接,且开口(14)开设在杯身(1)底部,所述活塞杆(16)贯穿储油罐(5)底部与活塞板(6)固定连接,且活塞杆(16)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7),所述锁紧件(15)外侧转动连接有旋转件(18),所述螺纹杆(17)底部固定在旋转件(18)一侧;所述连接套(19)底部与杯身(1)顶部螺纹连接,且连接套(19)与杯身(1)之间设置有环片(20),所述杯身(1)内部悬空有外茶漏(21),且外茶漏(21)内部贴合设置有内茶漏(22),所述外茶漏(21)与环片(20)之间以及连接套(19)与内茶漏(22)之间均通过连接杆(23)固定连接,且外茶漏(21)外侧开设有第二滤网(24),同时内茶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碧峰李向东赵晓新曹炳风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那美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