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桩基础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6378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桩基础结构,包括土工格栅,所述土工格栅的下方设有毛石层,所述土工格栅底部中心处插接有第二桩体,所述土工格栅底部靠近四角处均插接有第一桩体,所述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底端均贯穿毛石层,所述第一桩体和第二桩体的外侧边缘分别套设有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均位于毛石层的下方,所述第二套环的外侧边缘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杆,且所述第一连接杆与第二套环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远离第二套环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所述第一圆环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二连接杆。设有第二连接杆。设有第二连接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桩基础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为一种复合桩基础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桩基础是通过承台把若干根桩的顶部联结成整体,共同承受动静荷载的一种深基础,而桩是设置于土中的竖直或倾斜的基础构件,其作用在于穿越软弱的高压缩性土层或水,将桩所承受的荷载传递到更硬、更密实或压缩性较小的地基持力层上,我们通常将桩基础中的桩称为基桩,其中复合桩基是由桩体和桩间土共同承担荷载的桩基础。普通桩基础中,上部结构荷载通过基础底板传递给桩体再通过侧摩阻力和桩端端承力传递给地基土体,上部结构荷载全部由桩体承担,在复合桩基中,上部荷载首先由承台传给桩体,当桩体达到极限承载力,发生一定的沉降时,荷载才开始逐渐向桩间土转移,并且最终桩体与桩间土之间有明确的荷载分担,复合桩基将桩体的承载力用到极限,然后利用其较大的沉降来使桩间土来承担一部分的荷载,以减少工程桩的使用数量,从而达到节省造价的目的。
[0003]现有的复合桩在施工时,其桩体普遍采用钢管,并在钢管内部铺设钢筋,浇注有混凝土使之形成整体,以此提高桩体的抗剪力,然而在承受外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桩基础结构,包括土工格栅(1),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格栅(1)的下方设有毛石层(2),所述土工格栅(1)底部中心处插接有第二桩体(5),所述土工格栅(1)底部靠近四角处均插接有第一桩体(3),所述第一桩体(3)和第二桩体(5)底端均贯穿毛石层(2),所述第一桩体(3)和第二桩体(5)的外侧边缘分别套设有第一套环(4)和第二套环(6),所述第一套环(4)和第二套环(6)均位于毛石层(2)的下方,所述第二套环(6)的外侧边缘设有四个第一连接杆(7),且所述第一连接杆(7)与第二套环(6)之间为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7)远离第二套环(6)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挡板(11),所述第一挡板(1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环(12),所述第一圆环(12)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二连接杆(8),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一端活动连接有第二挡板(13),所述第二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相邻的第一套环(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挡板(1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环(14),所述第二圆环(14)套设在相邻的第一连接杆(7)的外侧边缘。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的顶部均设有若干个固定架(9),所述固定架(9)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插杆(10),所述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连接杆(8)上均开设有若干个插孔(17),所述插杆(10)的底端贯穿相邻的插孔(1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桩基础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杆(7)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晗沈维成彭申凯钱申春徐磊崔健危明徐先明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省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