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火筒、其制造方法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94524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引火筒、其制造方法及其使用方法,引火筒包括固定部;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铰接,其中,所述活动部可绕铰接点转动并与所述固定部对接以形成内部引火腔;驱动部,至少一端与所述活动部铰接,并驱动所述活动部转动。通过活动部转动的结构并与固定部配合形成完整引火筒的安装方式,能够避免对含有火焰气流的切割,进一步地完成快速、准确且稳定、安全的引火筒安装,提高抢险作业的效率以及质量,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引火筒、其制造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油气井井喷抢险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火筒、其制造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当油气井井喷着火后,为了使抢险人员近距离接触井口而进行必要的抢险作业,按照现阶段的井喷抢险工艺流程,需要在井喷后的油气井井口上方安装一个引火筒。
[0003]现有引火筒结构均为单体固定式,每当需要安装引火筒时,引火筒的筒壁均要切割井喷后的强大气流,造成火焰乱串,不能快速、准确、稳定的完成引火筒的安装,影响抢险作业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现有引火筒结构均为单体固定式,造成火焰乱串,不能快速、准确、稳定的完成引火筒的安装,影响抢险作业的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5]为此,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引火筒;
[0006]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引火筒的制造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引火筒的使用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引火筒,包括固定部;活动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引火筒,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部;活动部,与所述固定部铰接,其中,所述活动部可绕铰接点转动并与所述固定部对接以形成内部引火腔;驱动部,至少一端与所述活动部铰接,并驱动所述活动部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呈半开结构,并形成第一铰接端和第一对接端;所述活动部呈半开结构,并形成第二铰接端和第二对接端;其中,所述固定部、活动部在第一铰接端、第二铰接端铰接并于第一对接端、第二对接端对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做退缩运动时,所述活动部绕铰接点转动,以使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分离;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做伸长运动时,所述活动部绕铰接点转动,以使第一对接端和第二对接端对接并形成所述内部引火腔。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火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部,与所述固定部连接,且所述驱动部的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安装部。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点设置两组或两组以上;当其为两组时,所述铰接点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中的其中两部分;当其为两组以上时,所述铰接点至少设置在所述固定部和所述活动部的上部、中部以及下部。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引火筒,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部引火腔包括:第一腔室,形成于所述内部引火腔的下部,该第一腔室配置为首先与含有火焰的气流接触;第二腔室,形成于所述内部引火腔的上部并与所述第一腔室连通,该第二腔室配置为引导含有火焰的气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引火筒,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明宇杨斌唐伟陈祖波廖玉华肖淋中李敏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宏华石油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