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港澳专利>正文

一种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355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饭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锅主体,所述电饭锅主体的上端设置有锅盖,所述锅盖的上端设置有吸液装置,所述吸液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微型水泵,所述外壳的下端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微型水泵的下端设置有入液管,所述微型水泵的一侧设置有出液管,所述外壳的一端连接有防尘装置,所述防尘装置包括防尘壳,所述防尘壳内部靠近一端边缘处设置有卡槽,所述防尘壳的上端开设有开口,所述卡槽、开口之间活动连接有挡板。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饭煲,可以在不打开锅盖的情况下对锅内食物进行品尝,决定是否添加作料,能减少打开锅盖热量的散失,有利于快速做熟食物,可以对底部进行保护,便于转移搬运。便于转移搬运。便于转移搬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饭煲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饭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饭煲。

技术介绍

[0002]电饭煲,又称作电锅,电饭锅,是利用电能转变为热能的炊具,具有对食品进行蒸、煮、炖、煲、煨等多种操作功能,使用方便、安全可靠,不但能够把食物做熟,而且能够保温,使用起来清洁卫生,没有污染,省时省力,是家务劳动现代化不可缺少的用具之一;
[0003]专利号为CN210842612U的一项专利技术专利,公布了一种电饭煲,具体的,包括:锅体,该锅体为玻璃锅体;蒸汽发生装置;蒸汽传输管,该蒸汽传输管一端与所述蒸汽发生装置连接,另一端伸入所述锅体内。本公开实施例以蒸汽发生装置作为加热源,蒸汽发生装置生产工序简单,且组装方便,进而使电饭煲产品制造工序简化,内部结构简单,成本大幅下降,其次采用了玻璃材质锅体,实现可视化,使用户可以直接观察电饭煲食物烹饪过程中锅体中发生的变化,非常直观;
[0004]现有的电饭煲存在一些缺点,当用户在煮汤的过程中,需要对汤的味道进行品尝,然后决定是否添加作料,但是需要将锅盖打开,每次打开锅盖后锅内的水蒸气就会散出,在夏天使用电饭煲时,散出的蒸汽会提高煲汤人员承受的外界温度,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电饭煲。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饭煲,可以有效解决的现有的电饭煲存在一些缺点,当用户在煮汤的过程中,需要对汤的味道进行品尝,然后决定是否添加作料,但是需要将锅盖打开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r/>[0007]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锅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锅主体的上端设置有锅盖,所述锅盖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吸液装置,所述第一吸液装置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的外部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二外壳内部设置有第一收纳槽和第二收纳槽,所述第一收纳槽上方对应的第二外壳处设置有盖子,所述第一收纳槽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收纳槽内部设置有气囊、活塞和活塞杆。
[0008]优选的,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螺栓,所述固定板通过螺栓固定于锅盖的上端。
[0009]优选的,所述电饭锅主体的表面设置有提板,所述提板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提板关于电饭锅主体的上端中心对称,两组所述提板的上端与电饭锅主体的上端齐平,所述电饭锅主体、提板之间为固定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电饭锅主体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设置有三组。
[0011]优选的,所述气囊内部底端左侧设有入液管且气囊内部右端底侧设置有出液管,所述气囊外壁紧贴第一收纳槽内壁和活塞,所述入液管与出液管与贯穿于第一收纳槽且与外界相通,所述入液管的左侧靠近第一固定板,所述出液管右侧靠近第二固定板,所述活塞
与活塞杆相连接且活塞杆一直延伸到第二收纳槽;
[0012]优选的,所述活塞杆上设有齿条,所述活塞杆底端外壁装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另一端装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压紧在出液管的左侧,所述第二固定板与固定块底端对应的固定杆之间连接有弹簧,所述第二收纳槽内设置有转动装置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位于锅内,所述转动装置由扇叶、转轴和齿轮组成,所述转轴安装在第二收纳槽左端内部,所述转轴上方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所述转轴底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活塞杆上的齿条相互啮合;所述出气管设置在右侧,且出气管贯穿于第二收纳槽,所述出气管的出口处正对应扇叶表面。
[0013]优选的,所述第二收纳槽内设置有转动装置和出气管,所述出气管位于锅内,所述转动装置由扇叶、转轴和齿轮组成,所述转轴上方固定连接有若干扇叶,所述转轴底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活塞杆上的齿条相互啮合;所述出气管贯穿于第二收纳槽,且出气管的出口处正对应扇叶表面。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一种电饭煲,通过第一通孔可以将入液管的一端插入电饭锅主体的内部,从而可以将电饭锅主体内部的液体吸入微型水泵的内部,通过第二通孔可以将出液管的一端拉出,从而可以通过出液管将液体排出,不需要将锅盖打开,使用方便,且减少打开锅盖热量的散失,有利于快速做熟食物,此外,通过防尘壳可以对出液管进行遮蔽,防止灰尘沾染,通过螺栓可以将固定板固定在锅盖的上端,便于拆卸,通过挡板在开口的内部上下拉伸,可以将防尘壳一端的敞口打开,便于将出液管拉出,通过拉板可以便于拉动挡板,同时可以将开口的缺口堵住,将挡板卡在卡槽的内部,可以防止挡板倾倒,通过挡板可以将防尘壳的一端敞口堵住,同样起到防尘的作用,使用的效果相对于传统方式更好。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饭煲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饭煲的爆炸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饭煲的吸液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饭煲的转动装置的俯视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电饭煲的吸液装置的外表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电饭锅主体;2、支撑块;3、提板;4、锅盖;5、第二外壳;6、第二吸液装置;61、第二外壳;62、第一收纳槽;63、第二收纳槽;70、盖子;73、气囊;74、活塞;75、活塞杆;76、入液管;77、出液管;78、第一固定板;79、第二固定板;80、齿条;81、固定杆;82、固定块;83、弹簧;84、转动装置;85、出气管;86、扇叶;87、转轴;88、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2]如图1

5所示,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锅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锅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锅盖4,所述锅盖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吸液装置6,所述第一吸液装置6包括第二外壳61,所述第二外壳61的外部设置有通孔90,所述第二外壳61内部设置有第一收纳槽62和
第二收纳槽63,所述第一收纳槽62上方对应的第二外壳61处设置有盖子70,所述第一收纳槽62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板78和第二固定板79,所述第一收纳槽62内部设置有气囊73、活塞74和活塞杆75。
[0023]具体的,设置第二外壳5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灰尘落入第二吸液装置66里;设置盖子70是为了方便取出气囊73便于清理。
[0024]本实施例中,固定板52的表面设置有螺栓,固定板52通过螺栓固定于锅盖4的上端。
[0025]具体的,通过螺栓可以将固定板52固定在锅盖4的上端,便于拆卸。
[0026]本实施例中,防尘壳61为L型的一端敞口结构,卡槽62是由两组竖板组成,两组竖板之间的距离与挡板64的宽度相同,两组竖板的长度与挡板64的长度相等,挡板64与防尘壳61的内壁之间为滑动连接。
[0027]具体的,将挡板64卡在卡槽62的内部,可以防止挡板64倾倒,通过挡板64可以将防尘壳61的一端敞口堵住,起到防尘的作用。
[0028]本实施例中,电饭锅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提板3,提板3设置有两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饭煲,包括电饭锅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锅主体(1)的上端设置有锅盖(4),所述锅盖(4)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吸液装置(6),所述第一吸液装置(6)包括第二外壳(5),所述第二外壳(5)的外部设置有通孔(90),所述第二外壳(5)内部设置有第一收纳槽(62)和第二收纳槽(63),所述第一收纳槽(62)上方对应的第二外壳(5)处设置有盖子(70),所述第一收纳槽(62)底端外表面设置有第一固定板(78)和第二固定板(79),所述第一收纳槽(62)内部设置有气囊(73)、活塞(74)和活塞杆(7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板(52)的表面设置有螺栓,所述固定板(52)通过螺栓固定于锅盖(4)的上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锅主体(1)的表面设置有提板(3),所述提板(3)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提板(3)关于电饭锅主体(1)的上端中心对称,两组所述提板(3)的上端与电饭锅主体(1)的上端齐平,所述电饭锅主体(1)、提板(3)之间为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锅主体(1)的下端设置有支撑块(2),所述支撑块(2)设置有三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饭煲,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73)内部底端左侧设有入液管(76)且气囊(73)内部右端底侧设置有出液管(77),所述气囊(73)外壁紧贴第一收纳槽(68)内壁和活塞(74),所述入液管(76)与出液管(77)与贯穿于第一收纳槽(68)且与外界相通,所述入液管(76)的左侧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港澳徐辉
申请(专利权)人:孙港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