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刀切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3524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刀切环,包括刀切环、限位卡槽以及与刀切环切合的环切刀片,所述刀切环的底部一端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用于对刀切环的卡接限位,所述刀切环包括外固定环、内固定环和刀切环底座,所述外固定环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的上端面外侧,所述内固定环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的上端面内侧,所述外固定环、内固定环和刀切环底座之间形成有凹筋槽,可有效避免环切刀片在切割时对刀切环的损伤同时,避免刀切环产生形变影响缝合钉的工作,导致影响手术质量。导致影响手术质量。导致影响手术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刀切环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刀切环。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自身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包皮过长是男性常见的生殖问题,包皮过长容易藏污纳垢导致炎症的发生,不仅危害患者自身健康,也会通过夫妻生活给伴侣带来不良影响。
[0003]通过专利检索,存在以下已知的现有技术方案:
[0004]公开号为CN108478263A,申请日:2018.04.09。该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皮环切缝合器及包皮环切缝合装置,涉及医疗器械
该包皮环切缝合器包括顶体、龟头座和外壳,外壳内沿其轴向间隙配合有滑动块,顶体包括顶出部和连接部,顶体位于外壳内,且其连接部与滑动块同轴连接,外壳上设有装钉环,装钉环上设有装钉槽,龟头座的缩口端通过连接件连接于外壳上,扩口端上套设有抵刀环,顶体内设有环状刀片,滑动块的外壁设有第一导向凸起,外壳内壁设有与第一导向凸起相匹配的第一导向槽;该包皮环切缝合装置包括缝合钉和上述包皮环切缝合器,缝合钉与装钉槽相匹配,装钉环上设有钉仓盖。该包皮环切缝合器的外壳与顶体之间同心度较高、手术效果好。
[0005]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装置存在部分不足,如图8所示,图8为现有技术中正在使用的刀切环剖面结构,该结构在使用时与环切刀片切合时状态如图9所示,在环切刀片切入刀切环时,刀片锋口实心切入,手术医生需花较大力气;同时刀切环受环刀片挤进的影响,刀切环外侧的产生变形后撞到缝合钉,导致缝合钉切入刀切环变形塑料,造成手术质量事故,影响手术效果。
[0006]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刀切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8]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刀切环,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9]二技术方案
[0010]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刀切环,包括刀切环、限位卡槽以及与刀切环切合的环切刀片,所述刀切环的底部一端开设有限位卡槽,所述限位卡槽用于对刀切环的卡接限位,所述刀切环包括外固定环、内固定环和刀切环底座,所述外固定环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的上端面外侧,所述内固定环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的上端面内侧,所述外固定环、内固定环和刀切环底座之间形成有凹筋槽。
[0011]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外固定环与凹筋槽相贴合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导槽。
[0012]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固定环与凹筋槽相贴合的一端设有第二引导槽。
[0013]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具体为倾斜面或圆弧面结构。
[0014]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内固定环与凹筋槽贴合的一侧设有气隙栅格,所述气隙栅格的内部嵌设有至少一组气隙。
[0015]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凹筋槽呈直角三角型凹筋槽,所述直角三角型凹筋槽的直角边与内固定环外壁贴合,所述直角三角型凹筋槽的斜角边与外固定环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外固定环的内壁形成有倾斜面。
[0016]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所述倾斜面与竖直面的夹角为锐角,且所述夹角的角度不小于气隙刀口角度与竖直面的斜角。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刀切环,通过设有凹筋槽,在手术医生切入刀切环时,受凹筋槽避空影响,手术医生可花较小力气,同时受凹筋槽避空影响,刀切环外侧的塑料变形变小,避免缝合钉切入刀切环,不会影响手术;
[0019]2、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刀切环,在外固定环和内固定环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在使用时由于刀切环和环切刀片同轴度偏差容易导致环切刀片难以精准切入凹筋槽的内部达到最佳的手术效果,进而设有第一引导槽和第二引导槽当环切刀片偏离时对环切刀片进行导向,提高切合时的容错率,同时避免环切刀片对刀切环的损伤;
[0020]3、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刀切环,通过将凹筋槽设置为直角三角型凹筋槽,防止环切刀片对凹筋槽底部的损伤,导致刀切环外侧变形,且凹筋槽内部斜面的倾角不小于环切刀片刀口与竖直面的斜角,在环切刀片切入时在斜面作用下,对环切刀片产生相内侧应力,避免环切刀片切割凹筋槽的底部,导致凹筋槽产生形变,也避免对环切刀片对刀切环外侧产生挤压导致刀切环的形变进而影响缝合钉的工作,并且为了防止环切刀片和凹筋槽切合时过于紧密,在内固定环的内壁设有环切刀片。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二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本技术的图3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5是本技术的刀切环和环切刀片切合状态示意图;
[0027]图6是本技术图5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8]图7是本技术的气隙栅格结构示意图;
[0029]图8是现有技术中刀切环结构示意图;
[0030]图9是现有技术中刀切环和环切刀片切换状态示意图。
[0031]图中:1、刀切环;2、外固定环;3、内固定环;4、限位卡槽;5、刀切环底座;6、凹筋槽;7、第一引导槽;8、第二引导槽;9、气隙栅格;10、环切刀片;11、气隙。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此过程中,为确保说明的明确性和便利性,我们可能对图示中线条的宽度或构成要素的大小进行夸张的标示。
[0033]另外,下文中的用语基于本技术中的功能而定义,可以根据使用者、运用者的意图或惯例而不同。因此,这些用语基于本说明书的全部内容进行定义。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和2所示一种刀切环,包括刀切环1、限位卡槽4以及与刀切环1切合的环切刀片10,刀切环1的底部一端开设有限位卡槽4,限位卡槽4用于对刀切环1的卡接限位,刀切环1包括外固定环2、内固定环3和刀切环底座5,外固定环2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5的上端面外侧,内固定环3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5的上端面内侧,外固定环2、内固定环3和刀切环底座5之间形成有凹筋槽6。
[0036]工作原理:在刀切环1和环切刀片10切合时,环切刀片10切入凹筋槽6的内部,切入更加省力,且对刀切环1产生的挤压应力较小。
[0037]实施例二
[0038]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如图3

7所示一种刀切环,包括刀切环1、限位卡槽4以及与刀切环1切合的环切刀片10,刀切环1的底部一端开设有限位卡槽4,限位卡槽4用于对刀切环1的卡接限位,刀切环1包括外固定环2、内固定环3和刀切环底座5,外固定环2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5的上端面外侧,内固定环3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5的上端面内侧,外固定环2、内固定环3和刀切环底座5之间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切环,包括刀切环(1)、限位卡槽(4)以及与刀切环(1)切合的环切刀片(10),所述刀切环(1)的底部一端开设有限位卡槽(4),所述限位卡槽(4)用于对刀切环(1)的卡接限位,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切环(1)包括外固定环(2)、内固定环(3)和刀切环底座(5),所述外固定环(2)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5)的上端面外侧,所述内固定环(3)固定连接在刀切环底座(5)的上端面内侧,所述外固定环(2)、内固定环(3)和刀切环底座(5)之间形成有凹筋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刀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固定环(2)与凹筋槽(6)相贴合的一端设有第一引导槽(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刀切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固定环(3)与凹筋槽(6)相贴合的一端设有第二引导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海王世游傅永鑫周晓平周宏伟吴盛勇权军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神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