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和车辆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1492316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变速器油底壳、泵腔、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三油泵,其中,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与所述泵腔相连,且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分别连接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执行油路,所述第三油泵与所述变速器油底壳相连,且所述第三油泵连接润滑油路以提供冷却和/或润滑。通过应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更准确的控制离合器的扭矩传递,实现流量的准确分配,从而提升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从而提升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从而提升运行的稳定性和经济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和车辆


[0001]本技术涉及车辆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和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自动变速器已经广泛应用于乘用汽车,主要分为四种类型:手自一体式自动变速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液力自动变速器和无极变速自动变速器。双离合自动变速器由于结构紧凑,燃油经济性好,换挡品质优越等优点,已成为当前自动变速器领域研究的热点。
[0003]相关技术中,双离合自动变速器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变速器挡位数少,不利于燃油经济性的进一步提升;电磁阀数量多,对整箱的清洁度要求高,进而增加成本;离合器压力控制精度低,高转速下油压波动大;电子泵前端的吸油口布置在变速器齿轮腔体,容易造成液压油路波动,进而影响扭矩交互的稳定性,影响驾驶感受;离合器润滑流量采用比例电磁阀进行调节,增加整箱采购成本;离合器与变速器的润滑油液处在同一个腔体里,离合器的拖曳扭矩大造成整箱效率低等。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包括:变速器油底壳、泵腔、第一油泵、第二油泵、第三油泵,其中,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与所述泵腔相连,且所述第一油泵和所述第二油泵分别连接包括第一离合器和第二离合器的执行油路,所述第三油泵与所述变速器油底壳相连,且所述第三油泵连接润滑油路以提供冷却和/或润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离合器油底壳、第四油泵,所述第四油泵分别连接所述离合器油底壳和所述泵腔,以将离合器油底壳的油液泵送至所述泵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泵和所述第四油泵均为机械泵;和/或所述第三油泵和所述第四油泵为双连泵。4.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泵腔与所述变速器油底壳相连,且被构造成所述泵腔内的油液达到预定高度后溢流至所述变速器底壳。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控制系统还包括:限压阀,所述限压阀分别与所述第三油泵的入口和出口相连,以接通和断开所述第三油泵的入口和出口,且所述限压阀的控制端连接所述第三油泵的出口,以在所述第三油泵的出口油压达到预定值时驱动所述限压阀接通所述第三油泵的入口和出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油泵的入口与所述变速器油底壳之间连接有吸滤器;和/或所述第三油泵的出口与所述润滑油路之间连接有压滤器。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离合变速器的液压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登辉张巍唐广清谭鑫
申请(专利权)人:蜂巢传动科技河北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