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俊秀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内镜转运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160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内镜转运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沿其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内镜托盘组件和第二内镜托盘组件,所述第一内镜托盘组件与所述车架在其高度方向上固定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与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举升到便于拿取内镜的高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新型内镜转运车,有效解决了传统内镜转运车的下层托盘拿取不便的问题。取不便的问题。取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内镜转运车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辅助医疗器械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型内镜转运车。

技术介绍

[0002]内镜,也叫内窥镜,经人体的天然孔道,或者是经手术做的小切口进入人体内。内镜是一种常用的医疗器械。由可弯曲部分、光源及一组镜头组成。使用时将内镜导入预检查的器官,可直接窥视有关部位的变化。内镜使用过程中,内镜镜身需多次在操作间与洗消间之间往复转运。
[0003]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进行内镜检查的患者越来越多,内镜的清洗消毒工作也日渐增多。WS507

2016《软式内镜清洗消毒技术规范》中明确要求内镜清洗消毒室应配有内镜及附件转送容器。内镜转运车是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主要用于医院内镜清洗室、供应室等,对使用或清洗消毒后的内镜的运输转运。
[0004]现有的内镜转运车中一般设置2层托盘放置内镜。拿取或放入下层托盘中的内镜时,内镜容易碰撞到上层托盘的底部,拿取不方便,若将托盘间距增大又占用空间,此外,在拿放下层托盘的内镜时,需要大幅度弯腰操作,非常不方便。此外,传统内镜转运车是手持开盖,对于换好检查手套的检查者来说,开盖关盖过程无形中增加手套污染的风险。因此,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成为本领域人员研究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内镜转运车,其解决传统内镜转运车的下层托盘拿取不便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7]一种新型内镜转运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沿其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内镜托盘组件和第二内镜托盘组件,所述第一内镜托盘组件与所述车架在其高度方向上固定布置,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与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举升到便于拿取内镜的高度。
[0008]可选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连接。
[0009]可选地,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包括第二内镜托盘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的口部边缘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第二盖体嵌设于所述滑动轨道中且能够沿所述滑动轨道滑移,从而能够在盖合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相互转化;所述第二内镜托盘与第二盖体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导向槽体,导向槽体中设置有销杆,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开盖定位柱,所述升降机构举升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过程中,所述销杆能够在与所述开盖定位柱抵接而使得第二盖体沿滑动轨道滑移而开启所述第二内镜托盘,且所述
销杆能够在导向槽体随第二内镜托盘组件的升降而滑移。
[0010]可选地,所述车架的底盘上设置有第二踩踏件,所述第二踩踏件连接有第二开关部件,所述第二开关部件用于控制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动作。
[0011]可选地,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还包括第二托盘底座,所述第二内镜托盘与所述第二托盘底座采用可拆卸连接。
[0012]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镜托盘组件包括第一内镜托盘和第一盖体,所述第一盖体还连接有拉绳,所述拉绳连接有卷绕动力机构,所述车架的底盘上还布置有第一踩踏件,所述第一踩踏件连接有第一开关部件,所述第一开关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卷绕动力机构正转和反转。
[0013]可选地,所述第一内镜托盘组件还包括第一托盘底座,所述第一内镜托盘与所述第一托盘底座采用可拆卸连接。
[0014]可选地,所述车架的底盘还设置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设置有用于充电的防水充电接头。
[0015]可选地,所述车架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上设置有可拆卸的护套。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7]1.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内镜托盘组件采用升降机构进行举升,能够在医护人员拿取内镜时,不用过度弯腰或者不用弯腰即可取放内镜,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取放不便的问题;
[0018]2.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内镜托盘组件和第二内镜托盘组件均采用无接触式打开设置,可有效防止已换手套的检查者因接触开盖而造成手套污染。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镜转运车的侧视结构简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镜转运车的第二内镜托盘组件举升过程中的侧视结构简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镜转运车的第二内镜托盘组件举升到位后的侧视结构简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新型内镜转运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为了方便表达,省略了第二内镜托盘组件及升降机构)
[0023]图标:100

车架,101

把手,102

护套,200

第一内镜托盘组件,201

第一盖体,202

第一内镜托盘,203

第一托盘底座,301

导向槽体,302

销杆,400

第二内镜托盘组件,401

开盖定位柱,402

第二盖体,403

第二内镜托盘,404

滑动轨道,500

升降机构,501

电动推杆,502

第一连杆,503

第二连杆,504

第二踩踏件,600

蓄电池,601

防水充电接头,701

第一踩踏件,702

拉绳。
具体实施方式
[0024]参照图1

4,一种新型内镜转运车,包括车架100,车架100上沿其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内镜托盘组件200和第二内镜托盘组件400,第一内镜托盘组件200与车架100在其高度方向上固定布置,第二内镜托盘组件400与车架100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500,用于将第二内镜托盘组件400举升到便于拿取内镜的高度。升降机构500可以采用丝杆
升降机或者剪叉式举升机,采用丝杆升降机时,只需要将第二内镜托盘组件400在水平方向上与第一内镜托盘组件200错开一定位置,举升后不会发生干涉即可;采用剪叉式举升机时,剪叉式举升机采用倾斜设置,往斜向上的方向举升即可,也能够实现举升同时避免与第一内镜托盘组件200干涉。
[0025]参照图1

3,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优选的升级机构,升降机构500包括第一连杆502、第二连杆503和电动推杆501,第一连杆502的一端与第二内镜托盘组件400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车架100铰接连接,第二连杆503的一端与第二内镜托盘组件400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车架100铰接连接,电动推杆501的一端与第一连杆502或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内镜转运车,包括车架,所述车架上沿其高度方向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第一内镜托盘组件和第二内镜托盘组件,所述第一内镜托盘组件与所述车架在其高度方向上固定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与所述车架之间设置有升降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举升到便于拿取内镜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内镜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电动推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连接,所述电动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或所述第二连杆铰接连接、另外一端与所述车架铰接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内镜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包括第二内镜托盘和第二盖体,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的口部边缘设置有滑动轨道,所述第二盖体嵌设于所述滑动轨道中且能够沿所述滑动轨道滑移,从而能够在盖合位置与开启位置之间相互转化;所述第二内镜托盘与第二盖体之间还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导向槽体,导向槽体中设置有销杆,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开盖定位柱,所述升降机构举升所述第二内镜托盘组件过程中,所述销杆能够在与所述开盖定位柱抵接而使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秀
申请(专利权)人:李俊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