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检查呼吸配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104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CT检查呼吸配合器,包括穿戴部分和操作部分,所述穿戴部分包括鼻梁、两个夹片座、两个夹片,所述操作部分包括导气管和充放气单元,所述夹片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充放气单元通过导气管分别和夹片座的内腔连通,所述夹片座分别设置于鼻梁的两端,所述夹片分别通过插杆插设于对应的夹片座中,充放气单元对夹片座进行充气时夹片被推出夹闭鼻孔使患者中断呼吸,充放气单元对夹片座进行放气时夹片被拉回使患者自由呼吸,患者可以自行操作充放气单元辅助本人在CT检查过程中进行屏气,不能自理的患者的家属可以通过操作充放气单元来推动夹片并远离接受CT检查的患者,避免受到辐射危害。免受到辐射危害。免受到辐射危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CT检查呼吸配合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CT检查呼吸配合器。

技术介绍

[0002]罹患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的老年病人在不断增多,这几类疾病需要CT增强检查确诊病灶,明确治疗方法,检查治疗效果,检查过程中CT机器本身会根据操作者点击机器按键发出语音指令,或者自动发出语音指令,患者听到语音指令后根据语音指令的内容进行屏气或者结束屏气。老年人由于听力下降、反应减慢、检查时紧张焦虑等原因,不能在检查过程中配合医生进行屏气,或者屏气时间不够,导致CT胸部、腹部等检查图像质量不佳,给放射科医生诊断带来不便,影响患者的诊断和后续治疗方案。有部分不能自理患者需要家人陪护检查,CT扫描时家属手捏患者鼻子帮助患者实现屏气动作,对患者家属会造成一定辐射危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CT检查呼吸配合器,协助患者在CT检查过程中进行屏气,避免不能自理患者的家属帮助患者屏气时受到辐射危害。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CT检查呼吸配合器,包括穿戴部分和操作部分,所述穿戴部分包括鼻梁、两个夹片座、两个夹片,所述操作部分包括导气管和充放气单元,所述夹片座为中空结构,所述充放气单元通过导气管分别和夹片座的内腔连通,所述夹片座分别设置于鼻梁的两端,所述夹片分别通过插杆插设于对应的夹片座中。
[0006]优选地,夹片座的内腔靠近夹片的一侧设有导向管,所述插杆插设于导向管的内孔,所述插杆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和导向管的内孔过盈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插杆的端部设有密封塞,所述密封塞和导向管的内孔过盈配合。
[0008]优选地,所述插杆端部设有阻挡块,所述阻挡块的直径大于导向管的内孔直径。
[0009]优选地,所述夹片座的内腔远离夹片的一侧设有弹簧,所述插杆端部和弹簧连接。
[0010]优选地,所述充放气单元包括空心的橡胶球,所述橡胶球通过导气管分别和夹片座的内腔连通。
[0011]优选地,所述穿戴部分还包括控制器单元、语音识别单元以及两个和夹片座一一对应的底座,所述底座设置于对应的夹片座和鼻梁之间,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控制器单元和语音识别单元设置于鼻梁一端的底座内腔中,所述充放气单元包括设置于橡胶球内腔的震动马达,所述控制器单元和语音识别单元、震动马达分别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穿戴部分还包括供电单元,所述供电单元设置于鼻梁一端的底座内腔中,所述供电单元和控制器单元、语音识别单元的供电端分别连接。
[0013]优选地,所述操作部分还包括信号发射单元,所述穿戴部分还包括控制器单元、信
号接收单元以及两个和夹片座一一对应的底座,所述信号发射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无线连接,所述底座设置于对应的夹片座和鼻梁之间,所述底座为中空结构,所述控制器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设置于鼻梁一端的底座内腔中,所述充放气单元包括设置于橡胶球内腔的震动马达,所述控制器单元和信号接收单元、震动马达分别连接。
[0014]优选地,所述鼻梁两侧分别设有耳挂、松紧带或魔术贴。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6]1.本技术将夹片插设于中空结构的夹片座,夹片座的内腔通过导气管和充放气单元连通,充放气单元对夹片座进行充气时夹片被推出夹闭鼻孔使患者中断呼吸,充放气单元对夹片座进行放气时夹片被拉回使患者自由呼吸,患者可以自行操作充放气单元辅助本人在CT检查过程中进行屏气,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家属可以通过操作充放气单元远离患者来推动夹片,避免受到辐射危害;
[0017]2.本技术的充放气单元通过空心的橡皮球进行充放气,便于手持操作,同时设置语音识别单元、控制器单元和震动马达,控制器单元通过语音识别单元接收语音指令后控制震动马达动作,便于听力不好的患者通过感知震动来了解对应的指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的A部分放大图。
[002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中电气结构连接方框图。
[002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中电气结构连接方框图。
[0023]图例说明:1

鼻梁、2

夹片座、3

夹片、4

导气管、5

充放气单元、6

插杆、7

底座、21

导向管、51

橡胶球、52

震动马达、61

密封圈、62

密封塞、63

阻挡块、101

控制器单元、102

语音识别单元、103

供电单元、104

信号接收单元、105

信号发射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出一种CT检查呼吸配合器,包括穿戴部分和操作部分,所述穿戴部分包括鼻梁1、两个夹片座2、两个夹片3,所述操作部分包括导气管4和充放气单元5,所述夹片座2为中空结构,所述充放气单元5通过导气管4分别和夹片座2的内腔连通,所述夹片座2分别设置于鼻梁1的两端,所述夹片3分别通过插杆6插设于对应的夹片座2中,鼻梁1和夹片3之间形成可以容纳患者鼻翼的空间。
[0027]本实施例中,导气管4为Y型的中空橡胶管,两个出气端分别和夹片座2连通,进气端和充放气单元5连通,从而可以同时为两个夹片座2的内腔充气和放气,充气时空气通过导气管4进入夹片座2,然后夹片3由于夹片座2内部压强大于外部被推动挤压鼻翼,最终夹闭鼻孔使患者中断呼吸,放气时夹片座2中的空气通过导气管4被吸出,然后夹片3由于夹片座2内部压强小于外部被拉回,鼻翼不再受到压迫,使患者回复自由呼吸。
[0028]本实施例中的夹片3采用硅胶材质,使得患者佩戴舒适,夹片3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腰形或者矩形。
[0029]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导气管4可以采用不同长度的Y型中空橡胶管套件,例如长度分别为50cm、100cm、120cm,对于能够自理的患者,可以采用长度较短Y型中空橡胶管,从而自行操作充放气单元5辅助本人在CT检查过程中进行屏气,对于不能自理的患者,可以采用长度较长的Y型中空橡胶管,从而拉开充放气单元5和患者的距离,家属也通过操作充放气单元5远离患者来推动夹片3,避免受到辐射危害。
[0030]在本实施例的基础上,导气管4还可以采用长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CT检查呼吸配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穿戴部分和操作部分,所述穿戴部分包括鼻梁(1)、两个夹片座(2)、两个夹片(3),所述操作部分包括导气管(4)和充放气单元(5),所述夹片座(2)为中空结构,所述充放气单元(5)通过导气管(4)分别和夹片座(2)的内腔连通,所述夹片座(2)分别设置于鼻梁(1)的两端,所述夹片(3)分别通过插杆(6)插设于对应的夹片座(2)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检查呼吸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座(2)的内腔靠近夹片(3)的一侧设有导向管(21),所述插杆(6)插设于导向管(21)的内孔,所述插杆(6)的外侧套设有密封圈(61),所述密封圈(61)和导向管(21)的内孔过盈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检查呼吸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6)的端部设有密封塞(62),所述密封塞(62)和导向管(21)的内孔过盈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CT检查呼吸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杆(6)端部设有阻挡块(63),所述阻挡块(63)的直径大于导向管(21)的内孔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检查呼吸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片座(2)的内腔远离夹片(3)的一侧设有弹簧(22),所述插杆(6)端部和弹簧(22)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CT检查呼吸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放气单元(5)包括空心的橡胶球(51),所述橡胶球(51)通过导气管(4)分别和夹片座(2)的内腔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CT检查呼吸配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部分还包括控制器单元(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慧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