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特定建筑物热回收水汽能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9077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7
一种特定建筑物热回收水汽能发电装置,其包括水汽能风力发电系统、热空气梯级回收利用系统、水汽能利用系统、水汽能冷量储存利用系统。本发明专利技术充分利用特定建筑中生产工艺需要消耗大量能源产生热能、耗能后生产过程中释放大量余热加热厂房内的空气产生的余热热源,通过风管道回收等多种方式采集特定建筑中空气余热来蒸发水汽能风力发电系统立柱中喷雾出来的水汽达到水汽相变,利用水汽相变过程中体积膨胀1000倍以上、热空气往上升推动立柱型风机旋转发电,实行电能生产产品放出热能、回收热空气蒸发水雾膨胀推动风机发电达到能源的循环利用。这种特定建筑自身能源充分循环利用,能源利用率高、结构紧凑、运行管理方便,可广泛使用在需要大量电能或者热能、以及产品生产工艺过程中加热又需要冷却的场所。艺过程中加热又需要冷却的场所。艺过程中加热又需要冷却的场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特定建筑物热回收水汽能发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定建筑物热回收水汽能发电装置,能够利用建筑物内由于生产、生活而产生的大量废热所加热的空气内所含有的低温位热量,通过水汽相变的途径,转换为推动风机运行的能量,进而产生电能,从而达到为建筑物降温的同时也能为生产、生活提供部分电能。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国内工业用建筑内大量使用各种机械、加热设备、冶炼装置等,在生产工作的同时,释放出大量热量。这些废热往往直接加热周围空气,使建筑内空气温度升高,从而会造成工作环境恶化、影响工作效率、降低产品质量。为了降低废热带来的影响,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对之进行处理,同时也需要降低该区域内空气温度从而为操作人员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
[0003]从能源利用的角度来看,此部分热量虽然为低品位热源,但由于其热量来源稳定、热源数量大、产热位置固定、产热时间长等特点,该部分热源可以作为水升温蒸发的能源进行利用。在利用该部分热量的同时,需要尽可能地减少能源的消耗、提升周围环境品质。
[0004]在回收利用该工厂废热方面,目前行业内尚无统一标准及方法,往往仅简单地通过通风换气、辐射制冷、喷雾加湿等方法进行,往往仅考虑将该废热排出至建筑外,从而维持建筑工作区内温度达到标准即可,对该废热的利用几乎未见报道。特别是对此类建筑物内的低温空气余热回收蒸发水发生相变的报道没有。
[0005]现阶段已有的低温余热发电都是利用锅炉(加热炉)等排放的烟气(一般在140~180℃)、高炉渣、炼钢渣的冲渣水(温度在60~90℃)、循环冷却水(大部分在30~50℃)、油田采出水(在30~60℃)的热源。而在利用过程中主要不利因素在于低品位余热资源大部分含有腐蚀性的物质、有的低品位余热资源具有间歇性的特点,难于连续运行。同时,低品位热源直接用于常规发电,效率较低,技术还有待成熟,经济效益偏低。
[0006]液态水在自然状态下可蒸发为气态水蒸汽,在高温低湿情况下蒸发速率加快,而在工厂建筑内高温环境下液态水更易蒸发为水蒸汽从而带走热量,为此可以利用水

汽相变过程中的汽化潜热进行建筑物内的降温。同时,为了进一步利用该热量,可以将这部分水蒸发后吸收到水蒸汽内的低温位热量再次利用,通过热泵加热其他物质,取得更高温度介质(空气或水),实现热量品位的提升。
[0007]同时,由于在该建筑内实施的工作需要消耗大量电能,目前在我国实施双碳经济、践行节能环保工作的大背景下,如何利用各类可再生能源进行电力的转化获取成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新课题。风力发电是一种清洁的、无污染的发电模式,但目前只大规模地应用在大型室外山地的自然风电场所,前期的选址、设备投资与运行维护使其不适合于小型项目。而目前出现的小型垂直轴风力发电设备也仅用于小型场所,未得到大量的使用,并常常由于自然风力的不稳定、风场的转移而运行不利。为此必须对该风力发电设备提供稳定可靠的风力来源。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工业特定建筑使用过场中产生的废热对建筑内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同时利用水汽相变吸收、转移、提升该部分废热,同时利用该部分提升品位后的热量进行介质的加热,利用液态水变成气体过程中体积会膨胀1000倍以上,气体在加热过程中会自然上升,从而推动风力发电装置运转进行发电,达到在对建筑进行降温、除湿的同时,自发地产生电量的目的。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特定建筑物热回收水汽能发电装置,包括水汽能风力发电系统、热空气梯级回收利用系统、水汽能利用系统、水汽能冷量储存利用系统;
[0010]水汽能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水管路系统、风管路系统,风力发电机包括立柱型风机F1、发电设备F2、立柱F3、立柱底座F4,其中立柱型风机F1设置在多根立柱F3所包围的区域内进行垂直旋转从而带动发电设备F2进行发电,立柱F3安装在立柱底座F4上,整个发电机安装在室外。水管路系统包括水管Z0、喷雾装置Z1、水泵Z2。水管路系统中的水管Z0设置在立柱F3内部或外部,在立柱F3上设置有喷雾装置Z1,水管Z0与喷雾装置Z1相连,可通过水管Z0将水从喷雾装置Z1喷出至立柱型风机F1下方周围。风管路系统包括引风口S1、风管S2、风机S3。引风口S1设置在特定建筑J1室内,通过风管S2将引风口S1与风机S3相连,风机S3通过风管S2与立柱底座F4相连,立柱底座F4开有送风口S4,风机S3将空气从引风口S1吸入,通过风管S2送至立柱底座F4的送风口S4排出;
[0011]热空气梯级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水汽能热泵主机S5、室内换热器S6、室外换热器S7、风管S2,其中室内换热器S6放置在室内热源J0上方,直接吸收室内热空气热量,水汽能热泵主机S5的蒸发器与室内换热器S6通过管路连接,从室内换热器S6内吸收热量,水汽能热泵主机S5冷凝器与室外换热器S7相连,通过室外换热器S7将风管S2内的空气加热,被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风管S2进入到立柱底座F4,经过立柱底座送风口S4排出;
[0012]水汽能利用系统包括喷雾装置Z1、水泵Z2、雨水收集装置Z3、中水处理装置Z4、太阳能加热器Z5,其中中水处理装置Z4布置在室内,通过管路Z6与太阳能加热器Z5相连;雨水收集装置Z3布置在室外,通过管路与中水处理装置Z4相连:太阳能加热器Z5布置在室外,通过管路Z6与水泵Z2相连;水泵Z2通过管路Z6与水管Z0相连;
[0013]水汽能冷量储存利用系统包括冷凝水接盘L1、中水处理装置Z4、凝水管路L2,其中冷凝水接盘L1布置在室内换热器S6下方,容纳由室内换热器S6表面滴落的冷凝水,冷凝水接盘L1通过凝水管路L2与中水处理装置Z4相连,将收集到的冷凝水集中在中水处理装置Z4内。
[0014]进一步,立柱型风机F1为多层多角度受风的风机;
[0015]进一步,喷雾装置Z1为各类型喷嘴,在与喷雾装置相连的管路上装有水泵,喷嘴安装在水管上,喷嘴的喷水方向朝下;
[0016]进一步,发电系统与冷热回收利用系统设有温湿度探头,通过温湿度探头感知外界温度、湿度;
[0017]进一步,立柱F3可为空心也可为实心,水管Z0可设置在立柱F3内部也可设置在立柱F3外部;
[0018]进一步,立柱型风机F1、发电设备F2可由多根立柱F3提供支撑,也可由自身提供支
撑;
[0019]进一步,立柱F3可设置为四根、六根等多根立柱,布置在立柱型风机周围。
[0020]本专利技术将水汽能发电系统、热空气梯级回收利用系统、水汽能冷量储存利用系统结合在一起,在回收了建筑内热量的同时,通过水

汽相变为途径,利用热空气或热湿空气体积膨胀上升驱动风力发电设备进行发电,从而同时解决了建筑物热环境问题、所需电量问题、能源循环利用问题。
[0021]本专利技术安装方便,结构紧凑,集成率高,适用范围广,可广泛使用在各种需要制冷、供热、耗电的场所;热能利用率高,光热转换强,综合经济指标较高,可根据建筑物内工作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特定建筑物热回收水汽能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汽能风力发电系统、热空气梯级回收利用系统、水汽能利用系统、水汽能冷量储存利用系统;所述水汽能风力发电系统包括风力发电机、水管路系统、风管路系统,风力发电机包括立柱型风机(F1)、发电设备(F2)、立柱(F3)、立柱底座(F4),其中立柱型风机(F1)设置在多根立柱(F3)所包围的区域内进行垂直旋转从而带动发电设备(F2)进行发电,立柱(F3)安装在立柱底座(F4)上,整个发电机安装在室外。水管路系统包括水管(Z0)、喷雾装置(Z1)、水泵(Z2)。水管路系统中的水管(Z0)设置在立柱(F3)内部或外部,在立柱(F3)上设置有喷雾装置(Z1),水管(Z0)与喷雾装置(Z1)相连,可通过水管(Z0)将水从喷雾装置(Z1)喷出至立柱型风机(F1)下方周围。风管路系统包括引风口(S1)、风管(S1)、风机(S3)。引风口(S1)设置在特定建筑J1室内,通过风管(S1)将引风口(S1)与风机(S3)相连,风机(S3)通过风管(S1)与立柱底座(F4)相连,立柱底座(F4)开有送风口(S4),风机(S3)将空气从引风口(S1)吸入,通过风管(S1)送至立柱底座(F4)的送风口(S4)排出;所述热空气梯级回收利用系统包括水汽能热泵主机(S5)、室内换热器(S6)、室外换热器(S7)、风管(S1),其中室内换热器(S6)放置在室内热源(J0)上方,直接吸收室内热空气热量,水汽能热泵主机(S5)的蒸发器与室内换热器(S6)通过管路连接,从室内换热器(S6)内吸收热量,水汽能热泵主机(S5)冷凝器与室外换热器(S7)相连,通过室外换热器(S7)将风管(S1)内的空气加热,被加热后的空气通过风管(S1)进入到立柱底座(F4),经过立柱底座送风口(S4)排出;所述水汽能利用系统包括喷雾装置(Z1)、水泵(Z2)、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和成剑林李若凰罗会明陈复华陈水龙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东尤水汽能节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