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野外转运笼
[0001]本技术涉及动物野外转运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野外转运笼。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转运笼不便于运输,在野化培训与野外引种时,使用较不方便。
[0003]有鉴于此,研发设计出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野外转运笼显得尤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野外转运笼,其具有能够拆卸,便于运输的特点。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野外转运笼,其包括顶板、底板、门板、背板及两张侧板;
[0007]所述底板分别与所述背板及两张所述侧板各自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板分别与所述背板及两张所述侧板各自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顶板、所述底板、所述背板及两张所述侧板共同围成具有开口的转运空间;所述门板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转运空间的开口处,以封闭所述转运空间。
[0008]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侧板的一端边缘设有卡槽,两个所述侧板上各自的所述卡槽相对设置,所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野外转运笼,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1)、底板(12)、门板(13)、背板(14)及两张侧板(15);所述底板(12)分别与所述背板(14)及两张所述侧板(15)各自的底部可拆卸地连接,所述顶板(11)分别与所述背板(14)及两张所述侧板(15)各自的顶部可拆卸地连接,以使所述顶板(11)、所述底板(12)、所述背板(14)及两张所述侧板(15)共同围成具有开口的转运空间(151);所述门板(13)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转运空间(151)的开口处,以封闭所述转运空间(1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转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板(15)的一端边缘设有卡槽(153),两个所述侧板(15)上各自的所述卡槽(153)相对设置,所述门板(13)的两条边缘分别可滑动地设置于两个卡槽(153)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野外转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153)顶端设有开口,所述门板(13)能够由所述卡槽(153)顶端滑出所述卡槽(15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野外转运笼,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板(13)的顶部设有第一锁定部(131),所述顶板(11)的外侧面设有第二锁定部(115),所述第一锁定部(131)能够与所述第二锁定部(115)配合,以锁定所述门板(13)于所述卡槽(153)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野外转运笼,其特征在于,两张所述侧板(15)相对设置,所述背板(14)与所述门板(13)相对设置;所述背板(1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代福,刘晓强,何胜山,刘苇萍,李德生,高强,彭渤钧,杜欧,周佳,崔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