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90028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且公开了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管所述安装管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呈倾斜状。该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积液在安装管内由上至下流动的时候会先穿过单向活瓣,然后积液会推动挡板的右端下降而发生顺时针转动,这样积液可以穿过挡板与安装管之间的缝隙,可以使得积液的单向流动更加顺畅,不会受到阻挡,而在患者床下活动引流袋不慎高于置管口时,单向活瓣和挡板可有效防止已引流出的液体再穿过安装管倒流至胸、腹腔,以免发生逆行感染,使得整个引流装置使用起来更加安全。起来更加安全。起来更加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

技术介绍

[0002]当患者胸、腹腔积液需要置管引流时,临床上为了减少创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往往会选择中心静脉导管来引流,需要将中心静脉导管与引流袋连接在一起配合使用,但现有一次性引流袋与中心静脉导管不匹配,需要在引流管外接一个三通管,外接一截自制无菌橡胶管,再接一次性引流袋。橡胶管与三通管连接不牢固,很容易脱开,存在很大的风险隐患;三通管外形不规则且材质硬,压在病人身下,局部皮肤易出现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增加病人痛苦,且在行引流管冲洗或封管时,还需要打开三通装置,操作不方便的同时还增加了感染机会。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解决了现有的引流袋在使用时会增加病人痛苦且易发生感染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包括袋体,所述袋体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管。
[0006]所述安装管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呈倾斜状,且安装管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卡槽,所述挡板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侧的卡槽内,所述安装管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右端与挡板的左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管顶端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单向活瓣。
[0007]所述安装管的顶部安装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上安装有调节件,所述导流管的左侧壁安装有位于调节件上方的斜管,所述斜管的端部连着圆形硅胶材质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
[0008]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头。
[0009]进一步的,所述袋体的底部安装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的内部安装有密封头。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的长度设置为120cm。
[0011]进一步的,所述挡板位于转动轴左侧的一端比其位于转动轴右侧的一端长度短。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3]1、该技术,积液在安装管内由上至下流动的时候会先穿过单向活瓣,然后积液会推动挡板的右端下降而发生顺时针转动,这样积液可以穿过挡板与安装管之间的缝隙,可以使得积液的单向流动更加顺畅,不会收到阻挡,而在患者床活动引流袋不慎高于置管口时,单向活瓣和挡板可有效防止已引流出的液体再穿过安装管倒流至胸、腹腔,以免发生逆行感染,使得整个引流装置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0014]2、该技术,而斜管与导流管一体化加工形成且呈倒的“Y”形,长度约为3cm的斜管末端连着圆形硅胶材质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可有效降低局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并且冲封管时直接消毒此圆形硅胶材质的密闭接头后,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保持了引流装置的密闭,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中A的放大图。
[0017]图中:1、袋体;2、连接管;3、安装管;4、转动轴;5、挡板;6、卡槽;7、支撑弹簧;8、单向活瓣;9、导流管;10、调节件;11、斜管;12、无针密闭输液接头;13、螺纹连接头;14、排液管;15、密封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参看图1

2: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包括袋体1,袋体1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2,连接管2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管3,袋体1选用常用的引流袋,可以用来储存导流出的积液,安装管3的顶部与导流管9连接,这样,积液可以顺着安装管3和连接管2进入到袋体1内,使得积液的导流更加顺畅。
[0020]安装管3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4,转动轴4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挡板5,挡板5位于转动轴4左侧的一端比其位于转动轴4右侧的一端长度短,挡板5呈倾斜状,且安装管3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卡槽6,卡槽6的长度设置在可以不阻挡挡板5转动,挡板5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侧的卡槽6内,安装管3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7,支撑弹簧7的右端与挡板5的左端底部固定连接,安装管3顶端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单向活瓣8,积液在安装管3内由上至下流动的时候会先穿过单向活瓣8,然后积液会推动挡板5的右端顺时针转动,挡板5的右端下降,挡板5的右端和挡板5的左端均与安装管3的内壁之间产生间隙,这样积液可以穿过挡板5与安装管3之间的缝隙,胸水中的絮状物也能顺畅的穿过此间隙,可以使得积液的单向流动更加顺畅,不会受阻挡,而且在患者下床活动引流袋不慎高于置管口时,单向活瓣8和挡板5可有效防止已引流出的液体再穿过安装管3倒流至胸、腹腔,以免发生逆行感染,使得整个引流装置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0021]安装管3的顶部安装有导流管9,导流管9的长度设置为120cm,导流管9上安装有调节件10,导流管9的左侧壁安装有位于调节件10上方的斜管11,斜管11的末端连着圆形硅胶材质的无针密闭输液接头12,导流管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螺纹连接头13,螺纹连接头13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这样,中心静脉导管处导出的积液可以更加有效的进入到导流管9内,调节件10选用在注射装置上常用的调节流速的结构,通过调节件10可人为控制放液的速度,以免放液速度过快过多引起复张性肺水肿、虚脱等不良反应,而斜管11与导流管9一体化加
工形成且呈倒的“Y”形,长度约为3cm的斜管11末端连着圆形硅胶材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12,可有效降低局部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的风险,并且冲封管时直接消毒此圆形硅胶材质无针密闭输液接头12,连接注射器或输液器,保持了引流装置的密闭,可以有效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风险,而且引流袋还能与中心静脉导管相匹配,不仅限于引流胸、腹腔积液,适用范围更大,利于推广使用。
[0022]综上,本技术在使用时,螺纹连接头13与中心静脉导管连接,这样,中心静脉导管处导出的积液可以顺利流入至导流管9外,螺纹口连接还有效避免了接口处脱开,积液从导流管9进入到安装管3内,积液在安装管内由上至下流动的时候会先穿过单向活瓣8,然后积液会推动挡板5的右端下降而发生顺时针转动,这样积液可以穿过挡板与安装管之间的缝隙,顺着连接管2进入到袋体内1。
[0023]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中心静脉导管的一次性引流袋,包括袋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袋体(1)的顶部安装有连接管(2),所述连接管(2)的顶部安装有安装管(3),所述安装管(3)的内部安装有转动轴(4),所述转动轴(4)的外部转动连接有挡板(5),所述挡板(5)呈倾斜状,且安装管(3)的左右两侧内壁均开设有卡槽(6),所述挡板(5)的左右两端分别延伸至两侧的卡槽(6)内,所述安装管(3)的左侧内壁固定连接有支撑弹簧(7),所述支撑弹簧(7)的右端与挡板(5)的左端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管(3)顶端的内壁设置有多个单向活瓣(8);所述安装管(3)的顶部安装有导流管(9),所述导流管(9)上安装有调节件(10),所述导流管(9)的左侧壁安装有位于调节件(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彩华罗家友白植琴
申请(专利权)人:湖州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