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9818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它包括线夹本体、连接板和线夹夹体,其特点在于:还包括弹簧,所述线夹本体的外周与连接板固连,所述线夹夹体置于线夹本体内并间隙配合,所述弹簧置于线夹本体设置的弧形凹槽内,弹簧的一端与线夹本体挂接、另一端与线夹夹体挂接。当导线扭转时,线夹夹体会随着导线旋转,保证了间隔棒线夹的扭转特性。线夹夹体的旋转带动连接片旋转,使分布在连接片两侧的弹簧发生压缩和拉伸,从而为导线提供反弹力,使导线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到原来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实现了在间隔棒线夹内为导线提供一个反弹力源,在保证了线夹扭转特性的同时,又能使线路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会因转动而卡住。常运行的情况下不会因转动而卡住。常运行的情况下不会因转动而卡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架空输电线路用防护器材,尤其涉及一种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

技术介绍

[0002]在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中,导线常常会承受扭矩的作用,目前有一种回转线夹技术,这种技术的主要用途在于使导线可以在覆冰的时候旋转,从而防止导线的不均匀覆冰,也就防止了导线的舞动。但是在线路的正常运行情况下,导线也经常会由于风荷载的作用而发生扭转,甚至在大风天气时,间隔棒会产生翻转,并且有时在外力消失后,导线仍然无法恢复原样。
[0003]现在关于间隔棒线夹的研究已经逐渐增多,但是现有的间隔棒线夹要么就是不可扭转的,要么就是可扭转但是扭转后无法使其恢复初始状态。对于不可扭转的间隔棒线夹,在大风天气和脱冰跳跃时,由于导线承受扭矩的作用,但线夹是不可扭转的,所以导线的扭转会直接传递到间隔棒上,容易引起间隔棒翻转。对于可扭转但是扭转后没有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如CN200910236876.5,采用了固定运动轨迹的四杆机构实现线夹夹头夹持导线,并以导线中心为轴实现自由转动,这种方式虽然防止了线夹在转动过程中存在的不连续或不顺畅的问题,但是由于连接组件较多,所以在输电线路的长期运行中这种线夹容易因为其中的个别组件出现损伤,失去其应有的转动特性。
[0004]还有目前比较常见的把扭转关节设置在夹头附近的间隔棒线夹,如CN200820108710.6,其采用的是夹体与本体分离的双层结构,转动关节由本体架和夹体组成,这样虽然保证了线夹扭转特性,但是这种间隔棒导线夹头中没有任何限制导线转动角度的措施,由于导线可以做无限角度的自由转动,容易导致在导线所承受的扭矩过大时,而使导线疲劳损伤,严重情况会引起断线事故,并且由于其在线夹夹体两侧设置有挡板,虽然起到了减小线夹夹体轴向位移的作用,但是线夹夹体与挡板的接触面积较大,可能会对内部线夹夹体的转动产生阻碍,容易引起转动的不顺畅和不连续。而同样采用了夹体与本体分离式结构的间隔棒回转线夹CN201010207171.3,由于其设置了有固定中心角度的弧形滑轨,所以具有限制导线无限角度转动的措施,且设置的转动关节由滑块与滑轨组成,相对于本体与盖板的分体结构,这种方式会使转动相对顺畅。以上的三种间隔棒线夹都是可扭转的,虽然减轻了导线的不均匀覆冰,但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由于导线会发生转动,而以上线夹都没有为导线提供一个反弹力,在外力消失后导线容易无法恢复原样,这样就必须要人工进行处理才能恢复,影响了线路运行的可靠性。而在上述的几种结构中添加一个为导线提供反弹力源的装置显然不切实际。因此,非常有必要专利技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间隔棒线夹,既能保证线夹的扭转特性,又能使线路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会因转动而卡住。
[0005]综上所述,在大风天气时和脱冰跳跃时很容易发生间隔棒翻转,导线扭绞,从而损伤导线,并且导线在外力消失后有时会无法恢复原样。所以为解决以上的几项问题,最重要地就是在保证线夹扭转特性的情况下,使其能够为导线提供一个反弹力源,在导线发生扭
转时,线夹提供的反弹力可以防止间隔棒翻转,并使导线在外力消失后恢复原样。因此结合以上关于间隔棒线夹的对比实例,研究一种同时具备连接组件简单,且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它既能保证间隔棒线夹的扭转特性,又能够使线路在正常运行的情况下不会因转动而卡住,还能够防止间隔棒翻转、导线扭绞,有效减轻导线舞动,并且使导线在外力消失后能够恢复原样,同时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成本低廉。通过在线夹本体与线夹夹体之间设置弹簧,来达到在导线扭转时为导线提供一个反弹力源的技术效果。
[0007]本专利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它包括线夹本体、连接板和线夹夹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所述线夹本体的外周与连接板固连,所述线夹夹体置于线夹本体内并间隙配合,所述弹簧置于线夹本体设置的弧形凹槽内,弹簧的一端与线夹本体挂接、另一端与线夹夹体挂接,连接板与间隔棒固连。
[0008]进一步,所述间隔棒线夹的线夹夹体内设置橡胶垫并固连,导线穿过橡胶垫被夹持。
[0009]进一步,所述线夹本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轴杆,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凹相对设置,第一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轴杆固连,构成圆环柱型的线夹本体。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上下设置两个第一凸耳、第二端为平面,两个第一凸耳设置轴线与第一本体轴线平行的同轴通孔,在第一本体设置开口朝向圆心的第一圆弧形凹槽,第一圆弧形凹槽的两端均分别设置U型挂环。
[0011]进一步,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设置一个第二凸耳、第二端为平面,第二凸耳设置轴线与第二本体轴线平行的通孔,在第二本体设置开口朝向圆心的第二圆弧形凹槽,第二圆弧形凹槽的两端均分别设置U型挂环,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凹相对,第二本体第一端的第二凸耳伸入第一本体第一端的两个第一凸耳之间,所述轴杆同时穿装在两个第一凸耳设置的同轴通孔和第二凸耳设置的通孔内,从而将第一本体与第二本体固连为圆环柱型的线夹本体,其第一本体的第一圆弧形凹槽与第二本体的第二圆弧形凹槽相对应形成线夹本体的弧形凹槽。
[0012]进一步,所述线夹夹体由第一夹体和第二夹体组成,所述第一夹体为半圆环柱体,在第一夹体的外周柱面设置固连为一体的连接片,两个U型挂环均分别置于连接片的两侧并固连,所述第二夹体与所述第一夹体结构相同,所述第一夹体置于第一本体内,第一夹体外周表面与第一本体内周表面接触,第一夹体的连接片伸入第一本体的第一圆弧形凹槽内并间隙配合,从而将第一圆弧形凹槽分隔为第一个容腔和第二个容腔,第二夹体与第一夹体凹相对置于第二本体内,第二夹体外周表面与第二本体内周表面接触,第二夹体的连接片伸入第二本体的第二圆弧形凹槽内并间隙配合,从而将第二圆弧形凹槽分隔为第三个容腔和第四个容腔。
[0013]进一步,所述弹簧为四根,四根所述弹簧均分别置于第一个容腔、第二个容腔、第三个容腔和第四个容腔内,弹簧的一端挂接在第一圆弧形凹槽或第二圆弧形凹槽设置的U
型挂环上,弹簧的另一端挂接在第一夹体的连接片或第二夹体的连接片设置的U型挂环上。
[0014]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1.本专利技术的间隔棒线夹,由于线夹夹体外部的连接片设置在线夹本体内部的弧形凹槽内且与其间隙配合,因此保证了整体结构的扭转特性,能够有效减轻偏心覆冰加重引起的覆冰不均匀,从而减轻了导线舞动;
[0016]2.本专利技术的间隔棒线夹,线夹本体中的弧形凹槽对线夹夹体外部的连接片的轴向移动进行了限制,这样的好处在于线夹夹体的轴向位移不会过大,防止了线夹夹体与线夹本体分离,从而保证了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0017]3.本专利技术的间隔棒线夹,由于线夹本体与线夹夹体之间是使用弹簧相连接的,所以当子导线发生扭转时,线夹夹体连接片两侧的弹簧会出现一侧拉伸一侧压缩的现象,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它包括线夹本体、连接板和线夹夹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弹簧,所述线夹本体的外周与连接板固连,所述线夹夹体置于线夹本体内并间隙配合,所述弹簧置于线夹本体设置的弧形凹槽内,弹簧的一端与线夹本体挂接、另一端与线夹夹体挂接,连接板与间隔棒固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隔棒线夹的线夹夹体内设置橡胶垫并固连,导线穿过橡胶垫被夹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夹本体包括第一本体、第二本体和轴杆,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本体凹相对设置,第一本体的第一端与第二本体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轴杆固连,构成圆环柱型的线夹本体。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端上下设置两个第一凸耳、第二端为平面,两个第一凸耳设置轴线与第一本体轴线平行的同轴通孔,在第一本体设置开口朝向圆心的第一圆弧形凹槽,第一圆弧形凹槽的两端均分别设置U型挂环。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够提供反弹力的间隔棒线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一端设置一个第二凸耳、第二端为平面,第二凸耳设置轴线与第二本体轴线平行的通孔,在第二本体设置开口朝向圆心的第二圆弧形凹槽,第二圆弧形凹槽的两端均分别设置U型挂环,第二本体与第一本体凹相对,第二本体第一端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城颜召姜涛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电力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