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耳鼻喉检查用脚托
[0001]本技术涉及耳鼻喉科设备,特别是一种耳鼻喉检查用脚托。
技术介绍
[0002]耳鼻咽喉原名“五官科”,后经历卫生部改革之后正式命名为“耳鼻咽喉科”耳鼻咽喉科疾病的分类主要从耳朵、鼻子、咽喉这几个部位常发生的一些疾病来分,在患者进行检查或者进行简单的治疗时,会躺在检查椅的上方配合检查。例如公开号为CN111956443A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医疗器械用耳鼻喉科检查椅,包括底板,底板的上表面前后两侧设有支撑柱,支撑柱的顶部设有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前后两侧滑动连接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的左侧设有坐板,第二导向杆的右侧设有第一转动座,第一转动座的右侧转动连接靠板的下部,所述坐板的左端前后两侧转动连接第一转动杆的上端,第一转动杆的下端设有脚踏,所述支撑柱的中部设有第一固定板。在耳鼻喉科看诊时,由于耳鼻喉科涉及耳科、喉科、鼻科等不同部位的检查,对患者在检查时的坐姿和状态也有不同的要求,有时候要求患者全身放松,保持下肢垂悬、不受力的状态,有时候也要求患者处于正常的坐姿状态,即膝盖处于弯曲,身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耳鼻喉检查用脚托,设置有底座(1),底座(1)上设有支座(2),支座(2)上设有座椅(3),座椅(3)上具有靠背(4)和腿部支撑垫(5),其特征在于:所述腿部支撑垫(5)上设有腔体(7),腔体(7)的一侧设有直板(8),直板(8)上设有方槽(9),所述的腔体(7)内设有卡扣轴(11),卡扣轴(11)上设有卡扣(12),卡扣(12)上设有连接孔(13),卡扣轴(11)的轴体上套设有第一扭簧(14);所述的腔体(7)内设有通槽(25),通槽(25)内间隙配合有移动杆件(15),移动杆件(15)的底部设有连接柱(16),连接柱(16)与连接孔(13)相契合,移动杆件(15)的沿通槽(25)伸出直板(8)外;设置在圆孔(10)内,所述的腔体(7)内设有压块轴(17),压块轴(17)上套设有第二扭簧(18),所述的腔体(7)内设有脚托块(19),脚托块(19)的一侧设置在方槽(9)内,脚托块(19)的另一侧与第二扭簧(18)的一端相紧贴;所述的腔体(7)的底侧设有移动槽(22),所述的脚托...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