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式智能冲碾组合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88352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中大面积强夯置换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可调式智能冲碾组合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00~平整场地,S200~强夯置换处理:第一步进行点夯施工,在置换锤夯击过程中,往夯坑中依次回填置换料,使其形成置换墩体,逐点施工,形成排列规则的置换墩体和夯间条带,夯间条带为相邻两排置换墩体的间隙形成的条带,施工完毕后,整平场地,依据置换墩体间距离,调整冲击碾压设备的钢轮宽度,钢轮宽度小于夯间条带的宽度。S300~可调式智能组合法冲击碾压。S400~垫层铺设。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桩间、夯间、置换墩间软弱部位处理难度大、施工周期长和工后沉降要求高的难题,且具有处理效果好、施工速度成倍提速、完工后基处场地沉降小等优点。基处场地沉降小等优点。基处场地沉降小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调式智能冲碾组合加固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中大面积强夯置换地基处理
,具体是一种可调式智能冲碾组合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工程建设中,应用各类桩、强夯、强夯置换、半置换施工中不足的地方在于,桩间、夯间土部位一直以来没有高效的处理方法,特别在强夯、强夯置换中,受夯锤直径大小的影响,传统的满夯方法在处理置换墩间和夯间软弱条带部位时,不但耗时费力、影响工期,而且无法全面处理到此部位,所以解决强夯置换行间土,以及表层浅土一直是此类工程中的难题,受此影响,在地基处理设计方案中,遇到淤泥质土、高饱和度粉土、软塑的粘性土、有软弱下卧层的填土等适合于强夯置换、半置换施工的大面积地基时,也往往会采用打各种类型桩等成本更高处理方式。
[0003]而可调式冲击碾压组合纵横交叉加固桩间、夯间土的施工方法,有效利用双方的优势,取长补短,征对性地弥补了桩、强夯、强夯置换法等不足的部分,提高了工程质量、大大缩短了施工工期。
[0004]桩、强夯、强夯置换法本身就具备工艺适应范围广、设备简单、经济效益好、施工效率高等特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式智能冲碾组合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00~平整场地,对原地面施工场地整平清理,如场地过于软弱,不适合强夯设备行走,则先铺设30~50cm厚度垫层,直至适合强夯施工,再整平放样;S200~强夯置换处理:第一步进行点夯施工,在置换锤夯击过程中,往夯坑中依次回填置换料,使其形成置换墩体(1),逐点施工,形成排列规则的置换墩体(1)和夯间条带(2),夯间条带(2)为相邻两排置换墩体的间隙形成的条带,施工完毕后,整平场地,依据置换墩体间距离,调整冲击碾压设备的钢轮宽度,钢轮宽度小于夯间条带(2)的宽度;S300~可调式智能组合法冲击碾压:强夯置换施工完成后,平整场地,用白灰线划出夯间条带(2)位置,依据夯点的排列特征设计出冲碾路线,冲击碾压设备沿着夯间条带位置进行纵横交叉碾压,冲击碾压设备的钢轮设置在夯间条带间;S400~垫层铺设:在步骤S300冲击碾压完成后,一次性铺设30~50cm厚度的垫层,满面碾压15遍以上,直至达到验收标准,正平场地后压路机收面,最后交工验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式智能冲碾组合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步骤S200中,强夯置换施工时,可以采取正方形或者三角形的布点形式,冲击碾压设备的钢轮宽度与主夯点的间距相适应,即墩体夯间距离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印旺李学东李继兵刘克祥张洁玙杨霖杨飞飞李萍李东晨王颖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机械化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