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性力调节进料机构及实现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858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2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歇性力调节进料机构及使用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传动结构、力调节机构和进料角度自调节机构,具体包括弧形齿驱动块、U型滑块、固定底座、导向滚轮、滚轮定位轴、主动滚轮以及中心轴、主动轮、同步带、导轮、导向轴轮、曲型转向轴、转向轴底座;本发明专利技术针对各类旋转进料的工况,能够适应不同的进给速度以及调节不同的进给力,而且能够减少缠绕物对被包裹物的作用力,被包裹物不被物料扭曲变形以及物料自身形变,从而提升进料工况的工作性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能,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间歇性力调节进料机构及实现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自动化生产领域,针对各类旋转进料的工况,提出一种间歇性力调节进料机构及实现方法,本专利技术能够调节了胶带等缠绕物对被包裹线束的作用力,保证线束不被缠绕物扭曲变形以及缠绕物自身形变导致使用寿命降低。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内需进一步扩大,市场对线束有着巨大的刚性需求,线束行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0003]线束是指由铜材冲制而成的接触件端子(连接器)与电线电缆压接后,外面再塑压绝缘体或外加金属壳体等,以线束捆扎形成连接电路的组件。为了便于安装、维修,确保电气设备能在最恶劣的条件下工作,各电气设备所用的不同规格、不同颜色的电线通过合理的安排,将其合为一体,并用绝缘材料把电线捆扎成束,这样既完整,又可靠。就汽车行业而言,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再加上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和经济性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上的电器配置、功能也越来越多,电气件越来越多,连接各个电器件的线束也越来越复杂,而且汽车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0004]汽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间歇性力调节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传动结构、力调节机构和进料角度自调节机构,具体包括弧形齿驱动块(1)、U型滑块(2)、固定底座(3)、导向滚轮(4)、滚轮定位轴(5)、主动滚轮(6)以及中心轴(7)、主动轮(8)、同步带(9)、导轮(10)、导向轴轮(11)、曲型转向轴(12)、转向轴底座(13);所述的力调节机构中包括U型滑块(2)、固定底座(3)、导向滚轮(4)、滚轮定位轴(5)、主动滚轮(6)以及中心轴(7);固定底座(3)上表面左右两侧设置有通槽(15),U型滑块(2)两端固定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的底端设置有与通槽(15)相匹配的导柱(16),且该导柱(16)的底部设置有螺纹,滑动块的导柱(16)能够沿通槽(15)进行滑动调节,当调节到适当位置时,通过导柱(16)的底部螺纹对当前位置进行固定;U型滑块(2)两端的上表面设置有螺纹孔,同时滑动块也设置有螺纹通孔,两侧的两根滚轮定位轴(5)先通过滑动块的螺纹通孔,后与U型滑块(2)两端的螺纹孔进行螺纹联接;导向滚轮(4)与与滚轮定位轴(5)实现同轴联接;主动导轮6的中心轴(7)与主动滚轮(6)的同轴固定联接,中心轴(7)与固定底座(3)通过轴承实现同轴联接;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弧形齿驱动块(1)、主动轮(8)、同步带(9)、导轮(10);弧形齿驱动块(1)固定在壳体表面、旋转体的一侧且其固定位置与旋转体同轴心;固定底座(3)靠近旋转体的底部设置有圆弧形凸起(14),能够与旋转体的边契合,通过螺钉将固定底座(3)与旋转体固定;固定底座(3)下方表面设置有三个定位轴,其分布情况为中间的定位轴沿固定底座中心轴分布,左右两侧定位轴偏离中心轴指定距离,导轮(10)通过轴承与左右两侧定位轴同轴联接,主动轮(8)通过轴承与中间定位轴同轴联接;同步带(9)绕在左右两侧导轮上,相对于导轮(10),同步带(9)的光滑面朝向导轮(10)而带有齿形的一面朝向外侧,主动轮(8)在同步带(9)外侧并压紧同步带(9);所述的进料角度自调节机构包括导向轴轮(11)、曲型转向轴(12)、转向轴底座(13);曲型转向轴(12)一端与导向轴轮(11)同轴联接,形成第一个旋转自由度;曲型转向轴(12)的另一端通过轴承与转向轴底座(13)的通孔形成同轴联接,转向轴底座(13)固定在旋转体的侧面,曲型转向轴(12)绕转向轴底座(13)旋转,形成第二个旋转自由度机构,从而使得进料角度自调节机构形成一个两自由度旋转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性力调节进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弧形齿驱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武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