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深度数据监测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4056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深度数据监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顶部的第一检测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麻醉深度监测技术领域。该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深度数据监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将刺痛环套入手指,将插入刺针上的生物传感器插入手掌,然后把头罩戴在患者的头上,启动电动机带动转盘使转动杆转动,转动杆带动联动杆使滑动块带动套筒移动,伸缩杆的输出杆沿着限位槽转动,然后启动伸缩杆带动刺痛针扎入患者的手指,同理,更改伸缩杆输出杆的角度,进而更改刺痛针的扎入位置,从而根据BIS值和骨骼肌张力值进行对比参照,从而增加判断患者的麻醉深度的准确性,进而增加麻醉药物用量的准确性。加麻醉药物用量的准确性。加麻醉药物用量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深度数据监测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麻醉深度监测
,具体为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深度数据监测设备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麻醉深度是指全麻过程中使患者处于无意识状态且对伤害性刺激的反应降至最低的程度,麻醉过深导致脑部功能的抑制,并且会严重影响循环系统的生理稳定,导致严重的麻醉意外,还会因用药的过量导致手术成本的提高,麻醉过浅容易出现术中知晓,导致生命体征不稳定及严重的患者术后焦虑,麻醉深度能避免术中知晓等并发症,能精确地给予适量麻醉药物,避免昂贵麻醉药品的浪费,减少麻醉后恢复室的滞留时间或出院时间,从而控制医疗成本。
[0003]随着近年来脑电监测技术的发展,脑电双频指数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是公认能较好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变化的方法,可作为常用且可靠的麻醉深度监测方法应用于临,BIS是在脑电图频率谱和功率谱的基础上增加对位相和谐波的非线性分析得出的混合信息拟合的数字,BIS是麻醉镇静深度监测的指标,能较好监测大脑皮质功能状态及其变化,对预测体动、术中知晓以及意识的消失和恢复具有一定的灵敏度,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深度数据监测设备,包括底座(1)和设置在底座(1)顶部的第一检测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壳体(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挂板(3),所述第一挂板(3)的底部通过绳索固定连接有刺痛环(4),所述刺痛环(4)外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安装架(5),两个所述安装架(5)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滑槽板(6),所述滑槽板(6)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动块(7),所述滑动块(7)的顶部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有套筒(8),所述套筒(8)的内表面滑动连接有伸缩杆(9),所述伸缩杆(9)的一端依次贯穿套筒(8)和刺痛环(4)并固定连接有刺痛针(10),所述刺痛环(4)正面开设有限位槽(11),所述限位槽(11)的内表面且位于伸缩杆(9)输出杆的外周滑动连接有变向滑块(12),两个所述安装架(5)相对的一侧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电动机(13),所述电动机(1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盘(14),所述转盘(14)正面的偏心处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有转动杆(15),所述转动杆(15)的一端通过转动块转动连接有联动杆(16),所述联动杆(16)的一端贯穿滑槽板(6)并与滑动块(7)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滑槽板(6)的背面开设有与联动杆(16)相适配的联动滑槽(17),一个所述安装架(5)的一侧通过绳索固定连接有生物传感器(18),所述生物传感器(18)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插入刺针(1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深度数据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壳体(2)的顶部通过固定架固定连接有第二检测壳体(20),所述第二检测壳体(20)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挂板(2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麻醉科临床用麻醉深度数据监测设备,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虹夏明徐天意金晨昱周韧王杰曹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