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空气监测
,尤其涉及一种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大气污染形势严峻,城市群呈现局地和区域污染相叠加、多种污染物相互耦合的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特征。为综合掌握区域污染特征,满足精细描述和追因溯源的监测管理需求,依靠单一的观测手段和方法,无法实现大气污染过程的有效观测。发展基于地基高分辨在线集成测量技术、车载和机载走航观测技术、自由对流层与边界层物质能量交换的探测技术、卫星遥测技术,对多尺度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制定统一的技术规范,发展建立健全规范化、统一化的立体监测网络成为大气污染及成分监测的迫切需求与必然趋势。
[0003]目前,对于基于多平台多手段的大气污染立体化监测技术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相应的技术支撑较为薄弱。
[0004]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现有的单一监测手段无法获取的大气环境问题,而基于多平台多手段的大气污染立体化监测技术缺乏统一的技术规范,相应的技术支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方法包括:步骤一,获取监测区域内的空气质量、污染源信息、气象条件及其他相关基础数据资料;步骤二,对监测区域内的历史空气质量数据、气象数据及其他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地形地貌、城市发展、植被覆盖及其他信息,利用空气质量扩散模型进行污染物扩散模拟,确定主要污染物分布和扩散轨迹,判定区域内的主要污染传输通道;步骤三,确定研究区域内的观测布点方案,并根据空气质量模型模拟及其他手段进行比较验证;步骤四,在空气质量监测网的架构基础上构建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网络,在主要传输通道组建颗粒物组分观测网、光化学污染观测网和地基遥感系统;在主要污染源集中排放区域通过车载走航、无人机、系留气艇搭载观测设备进行综合观测,获取区域内从地面到垂直空间内的污染物分布并开展区域传输分析;步骤五,结合卫星反演、气象场与污染源模拟方法,进行区域内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获取区域内污染物分布特征,判断城市间互相传输关系,确定颗粒物输送通量,进行重污染特征分析与预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一之前还需进行:进行观测设备的性能验证、溯源校准。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区域内污染物分布特征之前还需进行:针对同一监测要素,通过对各类平台和手段的监测仪器开展交叉比对实现监测数据的校验;对观测数据进行数据有效性判断、异常数据剔除、质控数据剔除。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对同一监测要素,通过对各类平台和手段的监测仪器开展交叉比对实现监测数据的校验还包括:利用地基观测数据或其他卫星数据,进行空间匹配,对卫星反演结果进行比对验证;地基、车载、机载MAX
‑
DOAS/扫描成像DOAS观测结果之间进行交叉比对,空间匹配后,与地基站点气体监测仪观测结果进行对比;无人机载、系留气艇搭载的PM、O3、黑碳、粒径谱及其他传感器观测数据的交叉比对;系留气艇观测的污染物和气象参数垂直廓线与地基雷达观测廓线进行交叉对比。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大气污染天空地一体化实时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五中,所述结合卫星反演、气象场与污染源模拟方法,进行区域内天空地一体化综合观测包括:(1)进行数据融合与集成,基于集成数据进行空气质量指标统计、站点AQI日历的同比分析和环比分析、空气质量参数的时间序列分析、频率直方分析、污染特征分析
‑
同比分析、污染特征分析
‑
环比分析、污染玫瑰图分析、相关性分析、数据质控,并生成空气质量日报、月报和重污染过程分析报告;(2)进行监测数据时间序列可视化、二维或三维分布可视化、卫星遥感反演产品接收、解析和展示,基于气象参数的风玫瑰/污染风玫瑰分析、环流形势分析、气象参数三维分布可视化;
(3)进行污染个例后向轨迹分析、前向轨迹分析、可选时间段后向轨迹聚类分析、后向轨迹PSCF/CWT分析,激光雷达组网传输过程分析;(4)进行污染过程模式源解析、采样分析源解析、单颗粒质谱源解析结果分析、污染特征综合分析。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余家燕,李礼,石光明,杨复沫,翟崇治,唐晓,黄伟,罗彬,张巍,陈阳,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省生态环境监测总站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