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隐埋层的BRT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81720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隐埋层的BRT,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隐埋层的BRT及其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力半导体器件
,涉及一种具有隐埋层的BRT,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种具有隐埋层的BRT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基区电阻控制晶闸管(BRT)是在现有MOS控制晶闸管(MCT)的基础上开发的另一种MOS栅控晶闸管。相对于MCT而言,虽然BRT的制作工艺大大简化,但在低电流下仍存在一种非常严重的电压折回(Snapback)现象,导致其开通速度较慢,开通损耗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隐埋层的BRT,解决了现有技术的BRT由于结构的局限,导致开通速度较慢,开通损耗较大的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种具有隐埋层的BRT的制造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隐埋层的BRT,以n

漂移区作为衬底,在n

漂移区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p基区,在p基区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n
+
阴极区;在n
/>漂移区上部的p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隐埋层的BRT,其特征在于:以n

漂移区作为衬底,在n

漂移区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p基区,在p基区上部中间位置设置有n
+
阴极区;在n

漂移区上部的p基区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p基区两侧相接触的隐埋层;在隐埋层上方靠外侧设置有p
++
分流区,两侧的p
++
分流区上表面的铝层与n
+
阴极区上表面中间位置的铝层相连构成阴极K;部分n
+
阴极区、p基区及部分p
++
分流区的上表面共同设置有一层栅氧化层,在栅氧化层上表面设置有重掺杂的多晶硅层,该多晶硅层作为栅极G;在阴极K与栅极G之间设置有磷硅玻璃层PSG;在n

漂移区下表面设置有nFS层,在nFS层下表面设置有p
+
阳极区,在p
+
阳极区的下表面设置有多层的金属化阳极A;该隐埋层选用N型的掺杂层作为载流子存储层,简称隐埋N型载流子存储层;或者选用隐埋二氧化硅层作为载流子阻挡层,简称埋氧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埋层的BR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隐埋N型载流子存储层的浓度是2
×
10
15
cm
‑3~9
×
10
15
cm
‑3,厚度是0.6μm~2μ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埋层的BR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隐埋N型载流子存储层与p基区的横向间距偏差Δx是

0.25μm~1.5μm;隐埋N型载流子存储层与p
++
分流区的纵向间距Δy是0.5μm~2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埋层的BR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隐埋二氧化硅层的厚度是0.5μ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隐埋层的BRT,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隐埋二氧化硅层与p基区的横向间距偏差Δx是

0.5μm~1.5μm;隐埋二氧化硅层与p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彩琳杨武华刘园园张如亮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