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160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在局部处设有抗菌除臭薄膜,所述局部处从上到下依序具有抗菌除臭薄膜、热熔胶层及布料层,抗菌除臭薄膜依序具有基材层、离型层、树脂层、反射层及纳米银层,基材层上复合离型层,离型层上复合树脂层,树脂层为纳米光栅结构,树脂层上复合反射层,反射层上复合纳米银层,抗菌除臭薄膜的纳米银层通过热熔胶层与布料层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纳米银分布在纳米光栅结构的表面,分布面积大且分布致密,抗菌效果强;并且采用纳米银单质作为抗菌除臭材料对人体无危害,安全性高。安全性高。安全性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


[0001]本技术涉及纺织的
,尤其涉及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衣物的舒适度和各种功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并不仅仅局限于衣物蔽体的层面,而是向多功能、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例如抗菌除臭。
[0003]面料的抗菌除臭功能是近年来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门领域。抗菌分为溶出性和非溶出性两大类。
[0004]溶出性抗菌主要通过抗菌助剂整理和微胶囊整理剂两种方式进行。抗菌助剂整理后的抗菌剂直接附着在织物纤维的表面,耐洗和抗菌的耐久性能较差;微胶囊功能整理剂整理常使用粘合剂或反应性交联剂使抗菌微胶囊固着在织物纤维的表面,织物具有较持久的缓释的抗菌功能。以上两种溶出性抗菌方式抗菌剂都通过溶出银离子,通过一定浓度的银离子与细菌发生作用,最终使细菌死亡,但相应地,一定浓度的银离子对人体同样存在危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溶出的银离子越来越少,抗菌除臭的效果也逐渐变差,因而安全性和使用效果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0005]非溶出性抗菌主要有共混法和后整理法两种方式,共混法即首先在成纤高聚物溶液中添加抗菌材料,混合均匀后采用熔融纺丝的形式制作而成的,纤维本身就具备了持久的抗菌功效,后整理法是通过对面料进行纳米功能性后整理,使纳米级的抗菌材料原位聚合在纤维内部,有效解决纳米级粒子的分散和团聚问题,面料具有较好和较持久的抗菌功效。非溶出性抗菌和溶出性抗菌比较,在抗菌效果的耐洗和耐持久性以及安全性方面有了明显改善,因而近年来广受市场推崇。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专门针对非溶出性抗菌服装进行研究,开发设计了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以提高纳米银单质在纺织品上运用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000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在局部处设有抗菌除臭薄膜,局部处从上到下依序具有抗菌除臭薄膜、热熔胶层及布料层,抗菌除臭薄膜依序具有基材层、离型层、树脂层、反射层及纳米银层,基材层上复合离型层,离型层上复合树脂层,树脂层为纳米光栅结构,树脂层上复合反射层,反射层上复合纳米银层,抗菌除臭薄膜的纳米银层通过热熔胶层与布料层复合。
[0010]进一步地,所述纳米银层的厚度为10

100nm。
[0011]进一步地,所述树脂层的纳米光栅结构的线条宽度为20

100nm,高度为50

200nm,
光栅间距为20

400nm,树脂层的材质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
[0012]进一步地,所述反射层为铝金属薄膜,铝金属薄膜的厚度为10

200nm。
[0013]进一步地,所述基材层为PET材质,PET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英文名为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基材层的厚度为10

200μm。
[0014]进一步地,所述离型层的材质为石蜡、有机硅离型剂、含氟离型剂或者纤维素离型剂的一种或者几种;离型层的厚度为1

30μm。
[0015]进一步地,所述热熔胶层的材质为TPU、PO、PES或PA,TPU为聚氨酯热塑性树脂,PO为聚烯烃热塑性树脂,PES为聚醚砜热塑性树脂,PA为聚酰胺热塑性树脂;热熔胶层的厚度为50

100μm。
[0016]进一步地,所述抗菌除臭服装是上衣,局部处是指衣领及腋下。
[0017]进一步地,所述抗菌除臭服装是裤子,局部处是指裤裆。
[0018]进一步地,所述抗菌除臭服装是帽子,局部处是指帽围。
[0019]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在服装容易有汗渍产生的局部处,例如腋下、衣领、裤子的裤裆、帽子的帽围等部位,通过热熔胶层复合有抗菌除臭薄膜,使用时将基材层脱离,最终局部处依序包括布料层、热熔胶层、纳米银层、反射层以及树脂层,纳米银层为纳米银单质组成,树脂层为纳米光栅结构,通过将纳米银单质复合在纳米光栅结构表面,纳米光栅结构有利于增加纳米银单质分布的表面积,且达到纳米级的银单质表面积急剧增大,具有广谱的抗菌效果,抗菌效果强;并且本技术采用纳米银单质作为抗菌除臭材料对人体无危害,安全性高。
[0020]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
[0022]图2是本技术的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的使用状态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在上衣上的运用示意图;
[0025]图5是本技术的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在帽子上的运用示意图;
[0026]图6是本技术的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在裤子上的运用示意图。
[0027]标号说明:
[0028]抗菌除臭薄膜1、热熔胶层2、布料层3、基材层11、离型层12、树脂层13、反射层14、纳米银层15;
[0029]衣领10、腋下20、帽围30、裤裆40。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
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0032]如图1至图2所示,是本技术揭示的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在局部处设有抗菌除臭薄膜1,局部处为服装中较易产生汗渍的部位,如图4所示的上衣的衣领10及腋下20部位;如图5所示的帽子的帽围30等;如如图6所示的裤子的裤裆40等位置等,本文不对服装的类型进行列举。通过在特定区域设置抗菌除臭薄膜1,节约成本,保证人体穿着的舒适度。局部处从上到下依序具有抗菌除臭薄膜1、热熔胶层2及布料层3,所述抗菌除臭薄膜1依序具有基材层11、离型层12、树脂层13、反射层14及纳米银层15,基材层11上复合离型层12,离型层12上复合树脂层13,树脂层13为纳米光栅结构,树脂层13上复合反射层14,反射层14上复合纳米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在局部处设有抗菌除臭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处从上到下依序具有抗菌除臭薄膜、热熔胶层及布料层,抗菌除臭薄膜依序具有基材层、离型层、树脂层、反射层及纳米银层,PET基材层上复合离型层,离型层上复合树脂层,树脂层为纳米光栅结构,树脂层上复合反射层,反射层上复合纳米银层,抗菌除臭薄膜的纳米银层通过热熔胶层与布料层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银层的厚度为10

100n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树脂层的纳米光栅结构的线条宽度为20

100nm,高度为50

200nm,光栅间距为20

400nm,树脂层的材质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构的抗菌除臭服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层为铝金属薄膜,铝金属薄膜的厚度为10

200n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含纳米银光栅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宏墩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欧罗巴服饰织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