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北斗网格的同行人员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同行人员识别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的同行人员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技术介绍
[0002]涉及同行人员识别的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场景,如安防领域、互联网社交等。
[0003]目前,识别指定人的同行人员普遍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利用摄像头的人脸识别技术,判断任一人是否与指定人连续出现在一张图像中,由于在现实中摄像头抓拍到人脸并进行准确识别的条件比较苛刻,往往由于角度、遮挡等原因无法获取足够的人脸部的数据而导致识别错误、失败,从而大大降低了同行人员识别的准确率。
[0004]同时,在事后的判断时,得到的数据往往是一个时间段的所有人的轨迹数据,这就需要一种快速的方法从一大堆的轨迹数据中提取同行人。
[0005]因此目前亟需一种能够快速准确识别同行人员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的同行人员识别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能够快速准确地识别同行人员。
[0007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的同行人员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北斗网格位置码的地球剖分网格编码技术,对被监控区域进行网格剖分与编码,获得网格地图;S2:将人员轨迹进行网格化,得到轨迹网格区域,轨迹网格区域中网格大小与所述网格地图的网格大小相同;每个轨迹网格区域中所有网格组成轨迹网格集合;S3:判断两人员的轨迹网格集合中的轨迹网格是否相遇,如相遇网格数超过设定阈值,则判定两人员为同行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轨迹网格区域中所有网格组成轨迹网格集合,具体采用如下步骤:针对每个人员对应轨迹网格区域构建状态关系索引表;所述状态关系索引表包括人员身份标识码ID、时刻t、以及人员状态p;所述人员状态p即为时刻t人员所处的轨迹网格编码;根据所构建的状态关系索引表,确定待分析时间段内所有离散时刻的人员状态p,组成轨迹网格集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两人员的轨迹网格集合中的轨迹网格是否相遇,具体地,采用如下方法:两人员的轨迹网格集合分别为L1和L2;第一人员轨迹网格集合L1={(p
1n
,t
1n
)|n=1...N};N为第一人员的轨迹网格总数;t
1n
为第一人员的第n个轨迹网格对应的时刻;p
1n
为第一人员的第n个轨迹网格对应的人员状态;第二人员轨迹网格集合L2={(p
2m
,t
2m
)|m=1...M};M为第二人员的轨迹网格总数;t
2m
为第二人员的第m个轨迹网格对应的时刻;p
2m
为第二人员的第m个轨迹网格对应的人员状态;判断L1和L2中是否存在相遇网格,若存在,且相遇网格的数量超过设定阈值则判定两人员为同行人;所述设定阈值设定为:r
×
min(length(L1),Length(L2));其中length(L1)表示L1的长度;length(L2)表示L2的长度;r为设定的比例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L1和L2中是否存在相遇网格,具体方法为:针对第一人员轨迹网格集合中的第n个轨迹网格(p
1n
,t
1n
),以及第二人员轨迹网格集合中的第m个轨迹网格(p
2m
,t
2m
),若同时满足如下四个条件,则二者为相遇网格:条件a:|distance(p
1n
,p
2m
)|<dist;其中|distance(p
1n
,p
2m
)表示p
1n
,p
2m
的距离(可以采用二者中心点之间的直线距离);dist为预设的距离阈值;条件b:|t
1n
‑
t
2m
|<tim;其中tim为预设的时间阈值;条件c:p
2m
是L2中满足条件b且距离p
1n
最近的轨迹网格;条件d:若满足条件c的p
2m
数目超过1个,则从中选取|t
1n
‑
t
2m
|最小的网格为p
1n
的相遇网格。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的时间阈值tim设置为15秒。6.一种基于北斗网格的同行人员识别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朔,任伏虎,刘越,王鹏,刘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北斗伏羲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