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14814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从墙体的无水面开孔,无水面开孔直径大于防水套管翼环外径,开孔深度为L/2;从墙体的迎水面开孔,迎水面开孔直径大于防水套管外径,开孔深度为L/2;从墙体L/2处向迎水面方向开孔,开孔直径等于翼环外径,开孔深度为b/2;从墙体无水面开孔一侧放入防水套管,防水套管的翼环位于L/2位置处;在防水套管外壁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油麻;油麻填料内外侧分别使用石棉膨胀水泥封堵;在墙体迎水面开孔处涂抹防水油膏,防水油膏厚度与墙体迎水面侧防水卷材的厚度一致,且不小于4mm。该施工方法可在浇筑完成的墙体上安装防水套管,安装过程方便,安装完成后不存在漏水、渗水隐患。渗水隐患。渗水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防水结构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防水套管又叫穿墙套管,穿墙管,防水套管分为刚性防水套管和柔性防水套管。两者主要是使用的地方不一样,柔性防水套管主要用在人防墙,水池等要求防护很高的地方,刚性防水套管一般用在地下室等管道需穿管道的位置。
[0003]管道穿越地下室外墙、水池侧壁的常规安装方法是在混凝土浇筑前预埋防水套管,预埋完成后,墙体使用混凝土一次浇筑成型,在完成管道安装后,防水套管设置相应封堵措施,可有效防止墙体渗水。
[0004]在实际工程施工中,经常遇到混凝土墙体已浇筑完成,但漏埋防水套管,以及需要在墙体上新增管道的意外情况,此时需要在已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墙体上新开孔洞,新开的孔洞无防水套管,管道安装后墙体存在漏水、渗水隐患,因此,急需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该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可在浇筑完成的墙体上安装防水套管,开孔位置灵活,安装过程方便,安装完成后不存在漏水、渗水隐患。
[000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定义墙体厚度为L;翼环厚度为b;第一步,从墙体的无水面开孔,无水面开孔直径大于防水套管翼环外径,且两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开孔深度为L/2。
[0007]第二步,从墙体的迎水面开孔,迎水面开孔中心与无水面开孔中心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相同;迎水面开孔直径大于防水套管外径,且两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开孔深度为L/2;迎水面开孔直径须小于防水套管翼环外径。
[0008]第三步,从墙体L/2处向迎水面方向开孔,开孔直径等于翼环外径,开孔深度为b/2。
[0009]第四步,从墙体无水面开孔一侧放入防水套管,使防水套管中心和无水面开孔中心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相同;防水套管的翼环位于L/2位置处,与墙体贴合。
[0010]第五步,在防水套管外壁与混凝土墙体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油麻,填充时以翼环两侧为界,分别向墙体无水面和迎水面各填充L/6厚度;填充油麻时需要分层、多次填充,填料应紧密捣实。
[0011]第六步,油麻填料至无水面墙体之间、油麻填料至迎水面墙体之间的空隙分别使用石棉膨胀水泥填充。
[0012]第七步,在墙体迎水面开孔处涂抹防水油膏,防水油膏厚度与墙体迎水面侧防水卷材的厚度一致,且不小于4mm。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防水套管(30)穿墙处须为混凝土墙壁;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局部改用混凝土墙壁,其浇筑直径应比翼环(33)直径大,且两者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穿管处墙体厚度L应大于300mm,否则应使墙体一边加厚或者两边加厚;加厚部分直径大于翼环直径,两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迎水面和无水面分别开孔完成后,需清理孔洞内多余的混凝土渣,并将开孔的混凝土接触面凿毛。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石棉膨胀水泥填料应在1h内用完;石棉膨胀水泥养护需在24h以上,方可进行通水试验。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新增防水套管为刚性防水套管时,在刚性防水套管中间位置设置一个翼环,翼环与刚性防水套管外管壁焊接;在刚性防水套管中间位置设置挡圈,挡圈与刚性防水套管内壁焊接。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优选,新增防水套管为柔性防水套管时,在柔性防水套管中间位置设置翼环,墙体无水面一端和墙体迎水面一端分别设置无水面法兰和迎水面法兰;翼环、无水面法兰和迎水面法兰与柔性防水套管外管壁焊接;在迎水面一侧和无水面一侧的柔性防水套管上设置挡圈,挡圈与柔性防水套管内壁焊接。
[0019]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可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墙体上设置新增管道和防水套管,施工位置灵活方便,不受场地限制。
[0020]2.防水套管安装完成后不存在漏水、渗水隐患。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的刚性防水套管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的柔性防水套管结构示意图。
[0023]其中有:10.墙体;11.无水面墙体;12.无水面开孔;13.迎水面墙体;14.迎水面开孔;15.防水卷材;20.油麻;21.石棉膨胀水泥;22.防水油膏;30.防水套管;31.刚性防水套管;32.柔性防水套管;33.翼环;34.无水面法兰;35.迎水面法兰;36.挡圈。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较佳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5]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左侧”、“右侧”、“上部”、“下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第一”、“第二”等并不表示零部件的重要程度,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本实施例中
采用的具体尺寸只是为了举例说明技术方案,并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6]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定义墙体10的厚度为L;翼环33的厚度为b;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步,在无水面墙体11上开孔,无水面开孔12的直径大于翼环33的外径,且两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无水面开孔12的开孔深度为L/2;第二步,在迎水面墙体13上开孔,迎水面开孔14中心与无水面开孔12中心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相同;迎水面开孔14的直径大于防水套管30外径,且两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迎水面开孔14的开孔深度为L/2;迎水面开孔14的直径须小于翼环33外径;第三步,从墙体10的L/2处向迎水面墙体13方向开孔,开孔直径等于翼环33外径,开孔深度为b/2;第四步,从无水面开孔12一侧放入防水套管30,使防水套管30中心和无水面开孔12中心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相同;防水套管30的翼环33位于墙体10的L/2位置处,与墙体10贴合;第五步,在防水套管30外壁与墙体10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油麻20,填充时以翼环33两侧为界,分别向无水面墙体11方向和迎水面墙体13方向各填充L/6厚度;第六步,油麻20至无水面墙体11之间、油麻20至迎水面墙体13之间的空隙分别使用石棉膨胀水泥21填充;第七步,在保证缝内各接触面无锈蚀、漆皮、污物,且干净、干燥时,于墙体10的迎水面开孔14处涂抹防水油膏22,防水油膏22厚度与墙体10上防水卷材15的厚度一致,且不小于4mm。
[0027]防水套管30穿墙处须为混凝土墙壁;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局部改用混凝土墙壁,其浇筑直径应比翼环33直径大,且两者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
[002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定义墙体(10)的厚度为L;翼环(33)的厚度为b;第一步,在无水面墙体(11)上开孔,无水面开孔(12)的直径大于翼环(33)的外径,且两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无水面开孔(12)的开孔深度为L/2;第二步,在迎水面墙体(13)上开孔,迎水面开孔(14)中心与无水面开孔(12)中心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相同;迎水面开孔(14)的直径大于防水套管(30)外径,且两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迎水面开孔(14)的开孔深度为L/2;迎水面开孔(14)的直径须小于翼环(33)外径;第三步,从墙体(10)L/2处向迎水面墙体(13)方向开孔,开孔直径等于翼环(33)外径,开孔深度为b/2;第四步,从无水面开孔(12)一侧放入防水套管(30),使防水套管(30)中心和无水面开孔(12)中心距离水平地面的高度相同;防水套管(30)的翼环(33)位于墙体(10)L/2位置处,与墙体(10)贴合;第五步,在防水套管(30)外壁与墙体(10)之间的缝隙内填充油麻(20),填充时以翼环(33)两侧为界,分别向无水面墙体(11)方向和迎水面墙体(13)方向各填充L/6厚度;第六步,油麻(20)至无水面墙体(11)之间、油麻(20)至迎水面墙体(13)之间的空隙分别使用石棉膨胀水泥(21)填充;第七步,在墙体(10)的迎水面开孔(14)处涂抹防水油膏(22),防水油膏(22)厚度与墙体(10)上防水卷材(15)的厚度一致,且不小于4mm。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防水套管(30)穿墙处须为混凝土墙壁;如遇非混凝土墙壁时,应局部改用混凝土墙壁,其浇筑直径应比翼环(33)直径大,且两者直径之差不小于200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新增防水套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玉宝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