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
[0001]本技术涉及燃气灶具的燃烧器,尤其涉及一种燃烧器火盖以及应用有该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面上的灶具多为双环火燃烧器,即具有内环火和外环火,其中,为了使得内环的火焰与锅底接触面积增大,热效率提升,达到节能目的,现有专利中公开了一种专利号为ZL201620759629.9(授权公告号为CN205807511U)的中国技术专利《一种双旋火燃烧器》,其公开了一种包括有炉头座,炉头座上设有外燃气道和内燃气道,外燃气道上安装有外分火盖,外分火盖的内侧设有第一内环锥面,第一内环锥面上按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外旋火条形孔,内燃气道上安装有内分火盖,所述分火盖的内侧设有第二内环锥面,第二内环锥面上按圆周方向设有多个内旋火条形孔;采用该结构的燃烧器,由于内分火器采用旋火结构;相同炉头座尺寸下,内环的火焰与锅底接触面积增大,热效率提升,达到节能目的,但由于内旋火条形孔的开孔面积大,在产生旋火过程中需要更多的二次空气进行补充,以进行充分燃烧,为此,需要对现有的双旋火燃烧器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有火盖本体(1),所述火盖本体(1)的环形周壁(11)沿周向间隔地设有主火孔(111),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的环形周壁(11)的底部具有用于向所述主火孔(111)补充二次空气的补充槽,并且所述环形周壁(11)的底部具有环形内台阶(112),所述补充槽包括有位于台阶之上第一壁面(112a)的第一补充槽(1121)以及位于台阶之下第二壁面(112b)的第二补充槽(112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充槽(1121)与所述主火孔(111)交错地间隔设置,并且各个所述第二补充槽(1122)与各个所述第一补充槽(1121)一一对齐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火盖本体(1)还包括有与所述环形周壁(11)相对的外周壁(12)以及连接环形周壁(11)和外周壁(12)的顶壁(13),所述环形周壁(11)、外周壁(12)与顶壁(13)共同围成与所述主火孔(111)连通的第一混气腔(14),所述火盖本体(1)外围还设置有第二火盖(2),所述第二火盖(2)通过沿周向间隔设置的传火室(3)将二者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火室(3)包括有直接与所述火盖本体(1)的外周壁(12)以及所述第二火盖(2)相连的第一侧壁(31)、第二侧壁(32)以及连接第一侧壁(31)和第二侧壁(32)的底壁(33),所述传火室(3)的内侧开口(34)开设在所述环形周壁(11)上,所述传火室(3)的外侧开口(35)与所述第二火盖(2)相流体连通,所述传火室(3)的底壁(33)开设有供外部二次空气流入所述传火室(3)的入气孔(36)。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气孔(36)呈喇叭口朝下的喇叭状。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传火室(3)的第一侧壁(31)局部具有内凹的第一凹槽(311),对应地,所述第二侧壁(32)局部具有内凹的第二凹槽(321),所述第一凹槽(311)和第二凹槽(321)共同构成与所述入气孔(36)相连通的入气通道(323)。7.根据权利要求4~6任意一项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火盖(2)包括有用于与所述第二侧壁(32)直接相连的第一内环状壁(21)、与第一内环状壁(21)相对设置的第二内环状壁(22)以及连接第一内环状壁(21)、第一内环状壁(21)的环状顶壁(23),并且第一内环状壁(21)、第二内环状壁(22)以及环状顶壁(23)共同围成第二混气腔(24),所述环状顶壁(23)上开设有至少两个与所述第二混气腔(24)相连通的出火孔(23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环状壁(21)对应所述传火室(3)的部分具有连通所述第二混气腔(24)的进气孔(211)。9.一种应用有如权利要求3~8任意一项所述燃烧器火盖的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基座(4),所述基座(4)上设置有与所述火盖本体(1)相连通的第一燃气通道(41)和与所述第二火盖(2)相连通的第二燃气通道(42);连接体(5),设置在所述基座(4)之上,包括有中央具有中央孔(51)的环状本体,所述环状本体上表面自所述中央孔(51)周缘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柯情,刘晓刚,王帅东,叶佳辉,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