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1140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包括依次连接在钻杆下端的扭转振动冲击器、纵向振动冲击器和钻头,扭转振动冲击器的扭冲外壳体内腔设有芯管,芯管的顶部支撑在上扶正器的中心,芯管上部圆周分布有芯管进水孔,芯管下部圆周分布有芯管出水孔,芯管的下端连接有上盘阀,上盘阀的下方设有下盘阀,芯管的中段外周设有扇形撞锤,扇形撞锤位于砧子的扇形腔中,扇形腔大于扇形撞锤的部分形成液压腔,芯管上设有竖向缝口与相应的液压腔相通;砧子上方固定有弹簧座,弹簧座顶部位于芯管进水孔的下方,弹簧座的内腔安装有与芯管相连的扭簧。该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可以充分地利用水力能量,使钻头旋转的同时产生纵向振动和周向扭矩,提高破岩效率。提高破岩效率。提高破岩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适用于中硬到硬地层的高效破岩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属于石油钻井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在石油资源日益匮乏和需求急剧增大这两大因素的推动下,新区的勘探开发不断扩大,随着石油勘探不断向深井、超深井发展,钻遇中、硬以上地层和研磨性地层越来越多。
[0003]采油井的深度不断加深,钻遇地层越来越复杂,动力沿程损失大,液柱对井底的压持效应明显,钻井速度慢,工具易损坏,从而导致钻井周期加长,钻井成本变高,严重制约了油气田开发的进程。因此提高深井、超深井钻速是目前国内外各油田的迫切需要。
[0004]振动冲击钻井技术是在常规旋转钻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钻井新技术,其在钻头的上面连接振动冲击器。工作过程中,冲击器就会产生纵向的周期性的冲击载荷,然后再通过钻头将载荷作用到地层上,达到冲击载荷和静压旋转共同作用破碎岩石的效果,由于振动冲击器的作用产生的周期性冲击载荷通过钻头作用到地层岩石上面,使得岩石产生体积破碎,从而大大提高了钻井的速度。另外,振动冲击器在工作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包括依次连接在钻杆下端的扭转振动冲击器、纵向振动冲击器和钻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振动冲击器包括扭冲外壳体,扭冲外壳体内腔设有芯管,所述芯管的顶部支撑在上扶正器的中心,所述上扶正器的圆周上均匀分布有过流孔,所述芯管的上部圆周均匀分布有芯管进水孔,所述芯管的下部圆周均匀分布有芯管出水孔,所述芯管的下端连接有上盘阀,所述上盘阀的下方设有下盘阀,所述芯管的中段外周中心对称设有扇形撞锤,所述扇形撞锤位于砧子的扇形腔中,所述扇形腔大于扇形撞锤的部分形成液压腔,所述芯管上设有竖向缝口与相应的液压腔相通;所述砧子的上方固定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顶部位于所述芯管进水孔的下方,所述弹簧座的内腔安装有与芯管相连的扭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砧子的下部外周旋接在六方套的上端口中,所述六方套的中段外螺纹与所述扭冲外壳体的下端口内螺纹相旋接,所述六方套下端的内六方口套装在扭冲下接头中段的六方榫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盘阀固定在所述六方套上部的第一内台肩上,所述下盘阀的下方设有上盖,所述上盖位于所述六方套的内腔,且上盖的下端口压在六方套上部的第二内台肩上,所述扭冲下接头的上端旋接在所述上盖中。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扶正器固定在所述扭冲外壳体上部的锥形内螺纹下方。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盘阀的叶片之间均匀设有动盘扇形过流槽,且上盘阀的一个叶片上设有防憋压孔,所述下盘阀的叶片之间均匀设有静盘扇形过流槽。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水力复合振动冲击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振动冲击器包括相互连接的纵冲外筒和纵冲下接头,所述纵冲外筒的内腔设有芯轴,所述芯轴的上部设有螺旋叶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小元樊继强严忠王委纪照生谷子昂
申请(专利权)人:中石化华东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