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打窝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8098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打窝器,包括浮体,所述浮体内部为中空,所述浮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远离的侧面且靠近两端处均设有投食孔,所述投食孔均与浮体内部相联通,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远离的侧面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底面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浮体内部联通,所述凹槽内设有塞盖,所述浮体两侧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均套接设有发出声音的振动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均设有套环,所述浮体前后侧面均设有减少水阻力的翅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能吸引鱼鱼群停留或跟随的从而提高垂钓效率。随的从而提高垂钓效率。随的从而提高垂钓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打窝器


[0001]本技术涉及垂钓
,具体是指一种打窝器。

技术介绍

[0002]打窝器,是指在垂钓时投放诱饵所使用的工具,又被称呼为撒饵器。其可将诱饵准确地撒往钓点,这对在草丛中、深水处垂钓时尤为重要,可使诱饵集中在一处,增强诱鱼效果。但是现有的打窝器尤其是海上垂钓使用的打窝器,仅有装载饵料及回收的功能,且必须在固定的地点打窝,这就需要人们提前巡视踩点,在进行打窝操作,有时候因为各种原因,可能一个鱼儿也吸音不来,这样打窝方式还是太过繁琐略太过被动,如果能将远处的鱼儿吸引到一个地点从而形成打窝点,则会事半功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能吸引鱼鱼群停留或跟随的从而提高垂钓效率的打窝器。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打窝器,包括浮体,所述浮体内部为中空,所述浮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远离的侧面且靠近两端处均设有投食孔,所述投食孔均与浮体内部相联通,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远离的侧面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底面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浮体内部联通,所述凹槽内设有塞盖,所述浮体两侧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均套接设有发出声音的振动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均设有套环,所述浮体前后侧面均设有减少水阻力的翅膀。
[0005]进一步地,所述浮体为椭球型。
[0006]进一步地,所述投食孔至少设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浮体的前后侧。
[0007]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器包括连接杆均套接设有的两个珠子,所述珠子设为塑料。
[0008]进一步地,所述珠子均设有荧光层。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为相对称。
[0010]进一步地,所述浮体外侧面套接设有反光带。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椭球型的浮体加前后侧面的翅膀形成潜水艇外形,利用空气力学原理,加快其自身的旋转速度,增强浮体内腔的食物或香气产品气味分散,使得香气吸引鱼群,鱼群跟随本技术产品从而形成窝点,便于垂钓;两个珠子相互振动,发出声响,吸引鱼群;珠子有荧光层、浮体有反光带,从视线上吸引鱼群,增强诱鱼效果。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一种打窝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一种打窝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4]如图所示:1、浮体,2、上壳体,3、下壳体,4、投食孔,5、凹槽,6、通孔,7、珠子,8、反
光带,9、塞盖,10、连接杆,11、振动器,12、套环,13、翅膀。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6]结合附图1、图2,一种打窝器,包括浮体1,所述浮体1内部为中空,所述浮体1包括上壳体2和下壳体3,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3相远离的侧面且靠近两端处均设有投食孔4,所述投食孔4均与浮体1内部相联通,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3相远离的侧面均设有凹槽5,所述凹槽5内底面均设有通孔6,所述通孔6与浮体1内部联通,所述凹槽5内设有塞盖9,所述浮体1两侧均设有连接杆10,所述连接杆10均套接设有发出声音的振动器11,所述连接杆10的自由端均设有套环12,所述浮体1前后侧面均设有减少水阻力的翅膀13。
[0017]所述浮体1为椭球型。
[0018]所述投食孔4至少设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浮体1的前后侧。
[0019]所述振动器11包括连接杆10均套接设有的两个珠子7,所述珠子7设为塑料。
[0020]所述珠子7均设有荧光层。
[0021]所述上壳体2和下壳体3为相对称。
[0022]所述浮体1外侧面套接设有反光带8。
[0023]本技术在具体实施时,香味产品或鱼食通过投食孔4投入到浮体1内腔中,鱼食的香气从投食孔4和通孔6散发出,椭球型的浮体1加前后侧面的翅膀13形成潜水艇外形(优选的翅膀13可弯折其性质,弯折翅膀13改变浮体1行驶方向),利用空气力学原理,则会加快旋转速度,增强浮体1内腔的食物或香气产品的气味分散,使得香气吸引鱼群,停留或鱼群随本技术产品形式痕迹从而形成窝点,便于垂钓;两个珠子7相互碰撞振动,发出声响,吸引鱼群;珠子7有荧光层、浮体有反光带,从视线上吸引鱼群,增强诱鱼效果。
[0024]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增加鱼食的香气因为鱼的气味对鱼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它有助于它们找到食物;增强流动腔的气味分散也就是增加鱼食的香气气味分散,有助于鱼食或香味产品留下更强的气味,让鱼群紧跟本技术产品。
[0025]将本技术产品外部图案或颜色模拟鱼的天然捕食~脯鱼、蜻鱼、沙丁鱼,适合垂钓情况。可以使用经过验证的闪光技术在本技术产品上添加反光带诱鱼。
[0026]振动器11产生声音,鱼的听觉很灵敏,两个珠子7产生振动,发出咔达声,即使鱼儿很远,也会听到“哗跸”的声音,鱼是自然好奇的暂停游动,不会乱跑,有助于网捕捞。
[0027]塞盖9,可以是浮体1内腔的食物或者香气物件不会散发太快,以保持香味可以缓慢散发;塞盖9不需封闭住凹槽5和通孔6,只需将凹槽5填满即可。
[0028]翅膀13可以弯折调整形状造型改变旋转速率,也可以将反光带添加到翅膀13上适用于各种形式的船钓三文鱼海缯鱼、炖菜和湖鱼等。
[0029]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打窝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浮体,所述浮体内部为中空,所述浮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远离的侧面且靠近两端处均设有投食孔,所述投食孔均与浮体内部相联通,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相远离的侧面均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底面均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与浮体内部联通,所述凹槽内设有塞盖,所述浮体两侧均设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均套接设有发出声音的振动器,所述连接杆的自由端均设有套环,所述浮体前后侧面均设有减少水阻力的翅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打窝器,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建春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猎王体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