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926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包括薄膜、支撑框架、补湿设施、弧形支架、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基质层、地暖件和控制器;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面平铺地暖件,并在该地暖件上覆盖基质层;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插于基质层;所述弧形支架安装于支撑框架;所述薄膜覆盖包裹弧形支架及支撑框架,而所述薄膜、弧形支架与支撑框架构成苗床空间;所述补湿设施、湿度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苗床空间内;所述控制器安装于该苗床空间的外侧;其中,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地暖件电连接、湿度传感器、补湿设施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适时调控苗床内包括基质温度与空间湿度,促进所扦插木本植物苗木生长发育等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扦插苗床。

技术介绍

[0002]木本植物(woody plant)是指根和茎因增粗生长形成大量的木质部,而细胞壁也多数木质化的坚固的植物。植物体木质部发达,茎坚硬,多年生。
[0003]木本植物的繁殖方式包括种子繁殖和无性繁殖。种子繁殖除种子供应问题外,还存在生长周期长,发芽率低,种间差异大,不易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等缺点,不利于优良苗木快速大规模生产,子代苗木的产量和质量无性保证。无性繁殖包括扦插、组培、嫁接、压条及分根等方式,其应用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全能性,无性繁殖获得的苗木其遗传性和母株基本一致,能保持母本优良性状,苗木生长整齐一致,有利于种质资源的保存,并加快苗木的生长,应用前境十分广阔。无性繁殖的各种方式中,扦插繁殖可以低成本且大规模地快速生产苗木,是生产实践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
[0004]然而,现有的扦插苗床基本上是开放式的,管理难度大,无法进行精细的管理,其中扦插苗生长的环境变化激烈,苗床内的湿度难以观测并及时调控,同时所用扦插基质的温度没有调控设计及相关装置,苗床基质供气往往不足,导致木本植物扦插难生根,即使生根其根系不发达,抗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
[0006]为了实现上述本技术的目的,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包括薄膜、支撑框架、补湿设施、弧形支架、湿度传感器、土壤温度传感器、基质层、地暖件和控制器;所述支撑框架的底面平铺地暖件,并在该地暖件上覆盖基质层;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插于基质层;所述弧形支架安装于支撑框架;所述薄膜覆盖包裹弧形支架及支撑框架,而所述薄膜、弧形支架与支撑框架构成苗床空间;所述补湿设施、湿度传感器均安装于所述苗床空间内;所述控制器安装于该苗床空间的外侧;其中,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地暖件、湿度传感器、补湿设施均与控制器电连接。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本方案使用的控制模块及其与之相连的各装置的动作控制属于成熟的单片机技术,可以轻易的从市场上购买得到,经简单调试后即可使用。
[0008]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湿设施包括补湿管、补湿阀、分配管和喷头;所述分配管安装于弧形支架,且从该分配管引出至少一个喷头;所述补湿管安装于支撑框架,并向分配管延伸连接;所述补湿阀安装于补湿管;其中,所述补湿阀与控制器电连接。
[0009]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还包括支管;所述分配管与喷头通过支管连接。
[0010]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喷头采用雾化喷头。
[0011]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弧形支架包括至少两根弧形弯杆;所述至少两根弧形弯杆并行间隔安装于支撑框架。
[0012]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还包括防虫网;所述防虫网设置于地暖件的底部。
[0013]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本技术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还包括支撑网;所述支撑网安装于地暖件的顶部。
[0014]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基质层的厚度为6~10cm。
[0015]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框架的高度为20~30cm。
[0016]作为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薄膜采用透光性薄膜。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进步:
[0018]1.本技术能有效调节苗床空间内的湿度及温度;而薄膜、弧形支架及支撑框架构成苗床空间,薄膜于支撑框架的底部折弯部分,该部分用支撑框架挤压,薄膜折弯后还沿支撑框架的底部向四周延伸,该延伸部分采用泥土覆盖固定,从而能利于提高苗床空间的气密性;且苗床空间内安装有土壤温度传感器、地暖件电连接、湿度传感器、补湿设施;土壤温度传感器监测基质层的温度,地暖件加热基质层调节基质层的温度,湿度传感器监测苗床空间内的湿度,补湿设施向苗床空间内补湿;土壤温度传感器、地暖件电连接、湿度传感器、补湿设施均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控制器对补湿设施及地暖件控制调节,能实现调节苗床空间内的温度及湿度;为扦插苗提供较好的栽培环境,从而能利于扦插苗生长发育,进而能利于提高扦插苗的成活率。
[0019]2.本技术中弧形支架和支撑框架采用包括覆盖包裹,薄膜采用松弛方式覆盖,能便于薄膜受到苗床空间的气压向外挤压膨胀时有膨胀余量,避免薄膜绷紧,保护薄膜。
[0020]3.本技术中补湿设施采用雾化喷头向外喷水补湿;雾化喷头能将水以雾化的形式向外喷出,利于向苗床空间内补湿。
[0021]4.本技术中设有防虫滤网,防虫滤网铺设于苗床空间的底部,能有效防止害虫从苗床空间的底部进入基质层,能降低害虫对扦插苗的生长影响。
附图说明
[00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0023]图1为本技术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技术中防虫滤网、地暖件及支撑网之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图2中防虫滤网、地暖件及支撑网之间的展开式结构示意图;
[0026]图4为本技术中弧形支架安装于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5为本技术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6为本技术的弧形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中各部件名称及序号:1

栽培地,2

薄膜,3

支撑框架,4

补湿管,41

补湿阀,5

弧形支架,51

弧形弯杆,6

分配管,7

支管,8

湿度传感器,9

喷头,10

支撑网,11

地暖件,12

防虫网,13

基质层,14

土壤温度传感器,15

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申请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31]实施例1:
[0032]如图1至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其特征在于:包括薄膜(2)、支撑框架(3)、补湿设施、弧形支架(5)、湿度传感器(8)、土壤温度传感器(14)、基质层(13)、地暖件(11)和控制器(15);所述支撑框架(3)的底面平铺地暖件(11),并在该地暖件(11)上覆盖基质层(13);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14)插于基质层(13);所述弧形支架(5)安装于支撑框架(3);所述薄膜(2)覆盖包裹弧形支架(5)及支撑框架(3),而所述薄膜(2)、弧形支架(5)与支撑框架(3)构成苗床空间;所述补湿设施、湿度传感器(8)均安装于所述苗床空间内;所述控制器(15)安装于该苗床空间的外侧;其中,所述土壤温度传感器(14)、地暖件(11)、湿度传感器(8)、补湿设施均与控制器(15)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木本植物的架空式控温控湿扦插苗床,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湿设施包括补湿管(4)、补湿阀(41)、分配管(6)和喷头(9);所述分配管(6)安装于弧形支架(5),且从该分配管(6)引出至少一个喷头(9);所述补湿管(4)安装于支撑框架(3),并向分配管(6)延伸连接;所述补湿阀(41)安装于补湿管(4);其中,所述补湿阀(41)与控制器(15)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昌叁陈荣魏秋兰梁文汇杨卓颖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壮族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