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婴儿背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894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婴儿背带,包括本体腰带和背带,腰带和背带通过连接带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包括设有肩带和靠背,靠背向两侧延伸。通过将靠背设置成“T”字形,将其分为上靠背和下靠背,对靠背两侧延长线向内倾斜,倾斜角上下靠背弧度根据婴儿对应头部和胸部确有不同,避免卡脖以及提升舒适性,可拆卸结构,可以满足高度的调解已经不同坐姿下的需求。同时在背部设置背部连接带,分散肩部和腰部的受理点,增加了背带的安全性。增加了背带的安全性。增加了背带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婴儿背带


[0001]本技术属于母婴用品的
,具体涉及一种婴儿背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于国家政策对二胎的开放,很多家庭选择孕育二胎,婴儿的数量会大幅度增加,在日程生活中婴儿背带会是更多家庭日常带娃的选择,背带的被广泛运用过程中,现有的背带也存在诸多问题。婴儿背带一般依照抱的方式分为横抱、前抱、面向前式、面对面式和后背五种方式,其中,前抱和面向前式最为常见,但是,现有的婴儿靠背不能调节大小,背带太高容易卡住婴儿喉咙,手部也会被背带卡住,安全系数不高,同时受力点主要集中在腰部和肩膀,长时间也会倍感压力。
[0003]为解决常见的背带存在的问题,先设计一种可拆卸的儿童背带,可根据婴儿高度和婴儿坐立方式调节靠背高度,通过分散受理点减轻肩膀和腰部的承重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婴儿背带在使用中更舒适以及减轻压力的问题,使背带在日常使用中更舒适的问题,提供一种婴儿背带,通过在背带特殊形状以及可拆卸的方式,增加背部连接带减轻受力的方式解决。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婴儿背带,包括本体腰带和背带,腰带和背带通过连接带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包括设有肩带和靠背,靠背向两侧延伸。靠背的形状对背带在使用中的舒适性起到关键性作用,有利用婴儿头部与四肢的伸出,起到放松的作用。
[0006]进一步的,所述靠背呈T字形,分为上靠背与下靠背,所述上靠背与下靠背为可拆卸结构。靠背的形状设计呈T字形,有利于保护头部,方便手部、脚部从下部伸出,可拆卸结构,满足不同坐姿的状态,拆卸上靠背,给婴儿更多的活动空间,同时减少接触面积又能满足稳定的安全性,使背带更加透气与舒适。
[0007]进一步的,所述靠背两侧延长线向内倾斜,所述下靠背与水平面倾斜后所呈夹角8
°
—15
°
。靠背呈T字形,上部向内倾斜,有利于保护头部和身体,同时下靠背倾斜角度为8
°
—15
°
,符合婴儿手部垂下的角度,不会使手部有卡住的感觉,同时又能支撑手臂。T字形下部内凹的弧度符合婴儿坐立时大腿的根部,在兼顾舒适性的同时起到支撑的效果。
[0008]进一步的,所述肩带上包括设有减压带、背部连接带、移动扣。所述肩带呈“X”形,背部连接带位于中部。肩带主要用于固定婴儿与大人,减压带有助于缓解肩膀的压力,移动扣用于个人调解肩带的松紧,便于根据身高调动松紧大小。肩带呈“X”形,背部连接带位于中间,呈长条状,与脊柱方向一致,分散肩带、腰部带来的压力。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减压带位于肩带顶端,呈波浪线形条状凸起,条状凸起之间相隔3

5cm。波浪形减压带位于肩膀上方,波浪形肩带中间有海绵凸起,每条减压带之间相隔3

5cm,位置避开肩膀骨头的,防止骨头位置带来的疼痛感,同时间隙有利于透气。
[0010]进一步的,所述背部连接带呈长条形,所述移动扣可调节肩带的长度。背部长条形
连接带位于背部脊柱位置,此结构分散受理点,同时提高肩带雨肩膀与背部的贴合度,增加背带在使用中的安全性,移动扣与肩带相连,拉动移动扣可将肩带拉紧。
[0011]进一步的,所述腰带包括坐垫、支撑带,以及相互连接的连接扣。坐垫用于婴儿坐立,坐垫外端呈现一定的倾斜度。支撑带与坐垫通过连接扣相连,连接扣用于调解腰带的松紧度。
[0012]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带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嵌入支撑条。支撑条上设有沿脊柱位置对称的通孔,通孔内嵌入支撑条,支撑条硬度大于支撑带,起到更好的支撑脊柱周围的效果,分散腰部带来的压力。
[0013]进一步的,所述坐垫与水平面之间呈5
°
夹角。坐垫与水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符合婴儿还未长定型时腿部与臀部最舒适的角度,在使用背带的同时,不会影响婴儿腿部的发育。
[0014]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带包括磁性连接件。连接带设为磁性连接件,更有利于使用中的配给,同时也可以调节大小,贴合婴儿的身体。
[0015]本婴儿背带可有效解决在背带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根据婴儿高矮和坐姿调解婴儿背带的高度,导致背带勒住脖子和四肢,以及改善传统背带的受力点,减少肩带的压力。通过将靠背设置成“T”字形,将其分为上靠背和下靠背,对靠背两侧延长线向内倾斜,倾斜角上下靠背弧度根据婴儿对应头部和胸部确有不同,避免卡脖以及提升舒适性,可拆卸结构,可以满足高度的调解已经不同坐姿下的需求。同时在背部设置背部连接带,分散肩部和腰部的受理点,使大重量或者长时间使用也不会累,背部连接带的设置使背带与大人的身体更为贴合,增加了背带的安全性。使背带的使用舒适性更好。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一种婴儿背带的立体图;
[0017]图2是一种婴儿背带的后视图;
[0018]图3是一种婴儿背带的左视图;
[0019]图中,1腰带,11坐垫,12支撑带,121支撑条,13连接扣,2背带,21肩带,211减压带,212背部连接带,23靠背,231上靠背,232下靠背,3连接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描述说明,使得本技术更加清楚、明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技术还可以通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婴儿背带,包括腰带1和背带2,所示腰带1和背带2通过连接带3连接,所示背带2包括设有肩带21和靠背23,所示靠背23向两侧延伸。所示靠背23呈T字形,分为上靠背231与下靠背232,所示上靠背231与下靠背232为可拆卸结构。所示靠背23两侧延长线向内倾斜,所示下靠背232与水平面倾斜后所呈夹角8
°
—15
°

[002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婴儿背带,所示肩带21上包括设有减压带211、背部
连接带212、移动扣213,所示背部连接带212呈长条形,所示肩带21呈“X”形,所示背部连接带212位于中部。所示减压带211位于肩带21顶端,呈波浪线形条状凸起,条状凸起之间相隔3

5cm。
[002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婴儿背带,所示移动扣213可调节肩带21长度。所示腰带1包括坐垫11、支撑带12,以及相互连接的连接扣13,支撑带12上设有通孔,通孔内嵌入支撑条121,所示坐垫11与水平面之间呈5
°
夹角,所示连接带3包括磁性连接件。
[0024]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示所示靠背23为T字形,上靠背231与下靠背232均为T字形,但凹度的倾斜角度不同,内凹型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婴儿背带,包括腰带(1)和背带(2),所述腰带(1)和背带(2)通过连接带(3)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带(2)包括设有肩带(21)和靠背(23),所述靠背(23)向两侧延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3)呈T字形,分为上靠背(231)与下靠背(232),所述上靠背(231)与下靠背(232)为可拆卸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靠背(23)两侧延长线向内倾斜,所述下靠背(232)与水平面倾斜后所呈夹角8
°
—15
°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婴儿背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21)上包括设有减压带(211)、背部连接带(212)、移动扣(213),所述肩带(21)呈“X”形,所述背部连接带(212)位于中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阔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夕尔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