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灸疗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828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医灸疗器,属于中医医疗器械领域。包括底座、第一螺杆;底座内设有滑动部,第一螺杆位于底座上方,螺杆上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框体,支撑框体一端设有第二螺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与支撑框体之间通过设有第一连接件铰接,第二螺杆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支撑框体一端设有第三转杆,第三转杆一端设有第二齿轮,支撑框体一侧设有转盘、与转盘相对应的第四转杆,第二支撑杆一端设有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一端设有灸盘,灸盘一端设有第一灸桶、第二灸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中医灸疗器,能够艾灸器的使用高度、角度进行自由调节能够在使用过程在避免艾条烫伤皮肤,且使用完之后便于清洗。且使用完之后便于清洗。且使用完之后便于清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医灸疗器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中医灸疗器,属于中医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0002]中药即中医用药,为中国传统中医特有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药在中国古籍中通称“本草”,中药对于灸疗有着重要作用,但现有的中医灸疗器使用时不易调节灸疗器的高度、角度进行调节,且装置与人体间贴合的不够稳定,艾灸条燃烧后部分艾火脱落,容易烫伤皮肤,使用时的安全性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灸疗器,能够艾灸器的使用高度、角度进行自由调节能够在使用过程在避免艾条烫伤皮肤,且使用完之后便于清洗。
[0004]本技术提供一种中医灸疗器,其包括底座、第一螺杆;所述底座内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有万向轮、偏心轮、第一转杆组合成,所述第一转杆贯穿底座,所述偏心轮与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上设有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所述万向轮通过设有第二转杆与偏心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位于底座上方,所述螺杆上设有与第一螺杆相对应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框体,所述支撑框体贯穿第一螺杆,所述支撑框体一端设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医灸疗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第一螺杆;所述底座内设有滑动部,所述滑动部有万向轮、偏心轮、第一转杆组合成,所述第一转杆贯穿底座,所述偏心轮与第一转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杆上设有第一凸块、第二凸块,所述万向轮通过设有第二转杆与偏心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螺杆位于底座上方,所述螺杆上设有与第一螺杆相对应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设有支撑框体,所述支撑框体贯穿第一螺杆,所述支撑框体一端设有第二螺杆、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支撑框体之间通过设有第一连接件铰接,所述第二支撑杆贯穿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同轴心,所述第二螺杆一端设有第一齿轮,所述支撑框体一端设有第三转杆,所述第三转杆一端设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螺杆与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设有第一连接杆相连接,所述支撑框体一侧设有转盘、与转盘相对应的第四转杆,所述转盘与第一支撑杆之间设有第二连接杆相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一端设有第三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一端设有灸盘,所述灸盘一端设有第一灸桶、第二灸桶,所述第一灸桶上设有桶盖、通风口,所述第二灸桶上设有过滤板、橡胶垫。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中医灸疗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外侧设有与第一转杆相对应的第一开口,所述第一转杆贯穿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上设有与第一凸块相对应的第二开口、与第二凸块相对应的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凸块纵向分布在第一转杆上、第二凸块纵向分布在第一转杆上,所述第一凸块与第二土块之间错乱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月郑玲
申请(专利权)人:襄阳市中心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