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布体和具备该涂布体的涂布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771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9
提供涂布体和具备该涂布体的涂布工具,该涂布体在书写、描绘时使用,该涂布体在书写、描绘等时,能够相对于对象(书写或描绘或者涂布等的对象)容易地对准,该涂布体在涂布等时不易发生堵塞。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涂布体(1)由纵长棒状的涂布主体(2)形成,使所述涂布主体由磨削其顶端部的外周部而形成的涂布部(2a)和未被磨削的外周部所形成的杆部(2b)构成,使所述杆部(2b)的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多边形状。因而,提高所述涂布体的涂布部相对于涂布等的对象的对准精度,该涂布体在涂布等时不易发生堵塞,特别在作为化妆用的情况下,能够准确且精密地涂布化妆品。够准确且精密地涂布化妆品。够准确且精密地涂布化妆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涂布体和具备该涂布体的涂布工具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涂布体和具备该涂布体的涂布工具。
[0002]更详细地说,涉及以下涂布体和具备该涂布体的涂布工具:该涂布体在书写、描绘等时使用,该涂布体在书写、描绘等时,能够相对于对象容易地对准,也能够相对于在制成涂布工具时使用的加工治具等容易地对准。

技术介绍

[0003]以往,在书写、描绘的领域中,各种涂布工具被广泛地使用。
[0004]对于上述各种涂布工具,为了谋求各自的质量良好的涂布工具而时常进行针对材质、形状以及其制作方法的研究。
[0005]例如,在日本技术登录第3196621号公报(下述专利文献1)中,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实施更细致的化妆的化妆用笔的芯材。
[0006]该化妆用笔的芯材由纤维质形成,形成为沿着规定的轴线方向延伸,
[0007]该化妆用笔的芯材具有位于所述轴线方向上的一端侧的位置而成为笔尖的顶端部,
[0008]所述顶端部形成为在与所述轴线方向正交的规定方向上的厚度朝向顶端递减,
[0009]在所述顶端部的顶端面设有至少一个沿着所述轴线方向切入的切口。
[0010]而且,在日本特许第5716960号公报(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不需要用于从圆芯加工成矩形形状的磨削加工处理的化妆用的涂布体用原材料。
[0011]对于该化妆用的涂布体用原材料,利用以下制造方法进行制作:利用异形模具对在长度方向上对齐的尼龙的纤维束进行加热压缩,形成长边和短边的比为20~2:1且厚度为0.5~1.8mm的纤维集束体,该异形模具具有截面形状为至少横长椭圆形或圆角长方形、长方形、变形三角形或者侧视时呈水滴状的空孔,
[0012]通过合成树脂的浸渗将得到的纤维集束体粘接固定,形成长度6mm中的利用倾斜20
°
的压缩板进行的压缩试验而得到耐折弯强度为5~104.5g的具有期望的截面形状的扁平的纵长体。
[0013]现有技术文献
[0014]专利文献
[0015]专利文献1:日本技术登录第3196621号公报(技术权利要求书、图2、图3)
[0016]专利文献2:日本特许第5716960号公报(权利要求书、图1)

技术实现思路

[0017]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0018]上述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化妆用笔的芯材构成为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圆形状。
[0019]因而,对于该芯材,在书写、描绘时,存在以下问题:难以使该芯材的顶端部相对于
涂布对象准确地对准、难以使该芯材相对于在制成涂布工具时使用的加工治具等准确地对准。
[0020]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化妆用的涂布体用原材料由扁平的纵长体构成,其体积较小,因此,从墨等液体的贮存部吸取该液体的量是有限的。
[0021]而且,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化妆用的涂布体用原材料由扁平的纵长体构成,其厚度较薄,在作为涂布工具的涂布体使用时顶端部易于折弯,因此,在耐久性上需要改善。
[0022]并且,在作为眼线笔、眉笔等化妆用涂布工具,对皮肤部涂布的情况下,粉底、皮脂等附着于涂布体表面,有可能发生堵塞而难以排出墨。
[0023]以往,在构成涂布工具时,在涂布体的后端部安装有中继芯和用于暂时地保持墨等的暂时保持部。
[0024]然而,上述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化妆用的涂布体用原材料由扁平的纵长体构成,其厚度较薄,因此,难以在其后端部安装上述中继芯、暂时保持部。
[0025]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该现状而完成的,提供一种涂布体和具备该的涂布体的涂布工具,该涂布体在书写、描绘、化妆、涂布等(以下,也称为“涂布等”)时使用,该涂布体在涂布等时,能够相对于对象(涂布等的对象)容易地对准,也能够相对于在制成涂布工具时使用的加工治具等容易地对准,该涂布体在涂布等时不易发生堵塞。
[0026]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27]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28]一种涂布体,其由纵长棒状的涂布主体形成,其特征在于,
[0029]所述涂布主体由磨削其顶端部的外周部而形成的涂布部、和未被磨削的外周部所形成的杆部构成,
[0030]所述杆部的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多边形状。
[0031]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32]在技术方案1所述的涂布体中,其特征在于,
[0033]所述多边形是大致正方形或大致长方形。
[003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35]在技术方案1或2所述的涂布体中,其特征在于,
[0036]所述涂布部的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多边形状或其至少一个边部向外侧或者内侧鼓起而弯曲为圆弧状的形状、椭圆形或它们的组合。
[003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38]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体中,其特征在于,
[0039]所述涂布部形成为从所述杆部的顶端面朝向顶端侧突出,至少其顶端区域为纵长的扁平状。
[0040]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41]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体中,其特征在于,
[0042]所述涂布部形成为从所述杆部的顶端面的上下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或中央部朝向顶端侧突出,至少其顶端区域为纵长的扁平状。
[004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44]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体中,其特征在于,
[0045]所述涂布部形成为从所述杆部的顶端面的中央部朝向顶端侧突出,至少其顶端区域为纵长的扁平状。
[004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47]在技术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体中,其特征在于,
[0048]所述涂布部形成为从所述杆部的顶端面的下部朝向顶端侧突出,至少其顶端区域为纵长的扁平状。
[004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8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50]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体中,其特征在于,
[0051]所述涂布主体由纤维原材料构成。
[005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9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53]在技术方案1~7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体中,其特征在于,
[0054]所述涂布主体由以下构件构成:该构件是利用具有截面形状为大致多边形状的空孔的异形模具对将规定的纤维原材料在长度方向上对齐而得到的纤维束进行加热压缩,并通过合成树脂的浸渗将得到的纤维集束体粘接固定而得到的。
[005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0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56]在技术方案8或9所述的涂布体中,其特征在于,
[0057]所述涂布主体构成为,
[0058]在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横截面视图中,径向外周部的纤维密度高于中心部的纤维密度。
[0059]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1所记载的专利技术为,
[0060]在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涂布体,其由纵长棒状的涂布主体形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主体由磨削其顶端部的外周部而形成的涂布部、和未被磨削的外周部所形成的杆部构成,所述杆部的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多边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涂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边形是大致正方形或大致长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涂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部的与其轴线方向正交的截面形状为大致多边形状或其至少一个边部向外侧或者内侧鼓起而弯曲为圆弧状的形状、椭圆形或它们的组合。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部形成为从所述杆部的顶端面朝向顶端侧突出,至少其顶端区域为纵长的扁平状。5.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部形成为从所述杆部的顶端面的上下方向的一侧的端部或中央部朝向顶端侧突出,至少其顶端区域为纵长的扁平状。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涂布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涂布部形成为从所述杆部的顶端面的中央部朝向顶端侧突出,至少其顶端区域为纵长的扁平状。7.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松本直也
申请(专利权)人:奥贝库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