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血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73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血垫,包括容置有采血垫枕的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的第二垫枕与抵持部之间构成的“V”字型之尖端部具有供手掌插入的插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患者在采血过程中能将手肘搁置在第一垫枕,同时将前臂搁置在第二垫枕上,由于第二垫枕与壳体的抵持部形成倒置“V”字型并于“V”字型之尖端部具有供手掌插入的插口,为此在采血过程中仅需要将手掌插入的插口中,即可自行完成弯曲手掌的动作,从而实现在解除医护人员实行压手掌的动作的前提下,还能辅助患者弯曲手掌的采血垫。手掌的采血垫。手掌的采血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血垫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采血垫。

技术介绍

[0002]桡动脉为临床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和血气分析较常选择的动脉,桡动脉穿刺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必要步骤,其中,从桡动脉进行采血在临床采血过程中较为常见,相对于股动脉和颈动脉采血,对患者实施桡动脉采血更加方便和快捷;常规情况下,医护人员进行桡动脉采血时,患者手部无任何辅助垫(亦称为采血垫),如果患者手腕纤细,则不利于桡动脉的充分暴露,增加穿刺难度;如果手部衬垫其他物品,既不舒适,也不便于操作,对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也缺乏保障;另外,医护人员采血时将患者呈手指掌面向下压,手掌背曲呈反弓状,可以使穿刺部位皮肤自然绷紧,桡动脉血管亦相应拉直固定,行穿刺时不易滚动,此时桡动脉也更接近体表,易把握进针深度;为此,专利号为ZL201720271999.2的中国技术公开了《一种桡动脉采血垫枕》,该采血垫枕包括垫枕本体、角度调节板、弹簧、固定带I;所述角度调节板的一边转动连接在垫枕本体前侧面与其上底面相交的棱上;所述角度调节板与垫枕本体的前侧面之间设有弹簧;所述固定带I的一端连接在垫枕本体的左侧面上,所述固定带I绕过角度调节板的前面且另一端连接在垫枕本体的右侧面上;通过固定带I的松紧和弹簧形变来调节手背与前臂之间的夹角,以满足不同患者的手掌背曲程度;虽然该采血垫枕能够帮助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采血,但没有考虑到不同患者使用时可能会发生交叉感染的情况,而使用一次就对采血垫枕消毒一次会大大增加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另外,压手掌的动作会占用医护人员的一只手,增加医护人员的操作难度,为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在解除医护人员实行压手掌的动作的前提下,还能辅助患者弯曲手掌的采血垫。
[0004]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能适应性地根据患者的采血位置而改变其手掌弯曲度的采血垫。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减少在不同患者采血过程中发生交叉感染的采血垫。
[0006]本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采血垫,包括容置有采血垫枕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具有容置空间且在所述壳体顶部处局部开有供所述采血垫枕露出的敞口部,所述壳体顶部处还设置有供患者手掌抵住的抵持部;所述采血垫枕包括有:
[0007]第一垫枕,设置于所述壳体之敞口部远离所述抵持部一侧,用于支承患者的手肘;
[0008]第二垫枕,设置于所述壳体之敞口部靠近所述抵持部一侧,用于支承患者的前臂;
[0009]所述第二垫枕与所述抵持部形成倒置“V”字型,并且所述第二垫枕与所述抵持部
之间构成的“V”字型之尖端部还具有供手掌插入的插口。
[0010]为了能更好地抵住患者手掌,优选地,所述抵持部为截面大致呈倒置U型的本体,包括有两个竖向部以及连接两个竖向部的横向部,所述第二垫枕与所述横向部形成倒置“V”字型,患者的前臂搁置于所述第二垫枕时,患者手掌可以从所述插口插入,继而使得所述横向部能抵住患者手掌。
[0011]为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第二垫枕包括远离所述尖端部一端的基部,对应地,在所述壳体设置有与所述基部同轴的第一旋转轴;以及靠近所述尖端部一端的自由部,所述自由部能绕所述第一旋转轴向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转动,借助于转动所述自由部的方式能调节所述第二垫枕与所述抵持部之横向部之间的夹角A;当所述第二垫枕向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时,所述夹角A减小,继而使得患者在采血时手腕被抬高,手掌与前臂的弯曲程度更大。
[0012]为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优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有:
[0013]保持轴,设于所述采血垫枕的上游位置,用于卷绕未使用的垫纸;
[0014]卷取轴,设于所述采血垫枕的下游位置,用于卷曲使用后的所述垫纸而进行回收;
[0015]导向轴,沿着所述保持轴和所述卷取轴之间的所述垫纸的输送方向设置有至少一对,并用于架设所述垫纸,使得所述垫纸在保持轴和卷取轴之间被输送的过程中而保持于能覆盖住所述采血垫枕的状态。
[0016]为了避免垫纸在保持轴和卷取轴之间被输送的过程中而保持于能覆盖住采血垫枕的状态,从而也将供手掌插入的插口也一同覆盖住,优选地,所述壳体于所述抵持部之其中一个竖向部上设置有折弯单元,使得所述垫纸在沿着所述保持轴和所述卷取轴的输送过程中能于所述插口处发生折弯。这样插口处能覆盖有垫纸,从而能避免患者手掌与抵持部之间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
[0017]其中折弯单元的结构可有多种,从结构简单的角度考虑,优选地,所述抵持部的横向部自上而下逐渐向所述卷曲轴所在方向倾斜,所述折弯单元包括有位于所述横向部之上端的第一导向轴,位于所述横向部之下端的第二导向轴以及位于第一导向轴和第二导向轴之间的第三导向轴,所述第三导向轴相较所述第二导向轴更靠近所述第二垫枕的自由部,从而实现垫纸在被输送的过程中,能依次绕过所述第二导向轴、第三导向轴以及第一导向轴后经所述卷取轴卷曲回收。
[0018]为了减少操作者的工作量,可以采用自动卷绕的方式来卷取垫纸,优选地,还包括有驱动器,该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卷取轴相连,用于驱动所述卷取轴卷曲使用后的垫纸进行回收。
[0019]为了使得垫纸能自动被卷取,避免操作者在使用时忘记更换垫纸,可以增加检测元件,优选地,所述第二垫枕内还包括有检测元件以及控制器,所述检测元件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垫枕上是否搁置有患者前臂,而所述控制器则用于接收检测元件的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器转动。
[00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患者在采血过程中能将手肘搁置在第一垫枕,同时将前臂搁置在第二垫枕上,由于第二垫枕与壳体的抵持部形成倒置“V”字型并于“V”字型之尖端部具有供手掌插入的插口,为此在采血过程中仅需要将手掌插入的插口中,即可自行完成弯曲手掌的动作,从而实现在解除医护人员实行压手掌的动作的前提下,
还能辅助患者弯曲手掌的采血垫。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实施例中采血垫的整体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的剖视图;
[0023]图3为图2中略去垫纸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4为本实施例中采血垫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如图1~4所示,为本实施例的最佳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采血垫包括容置有采血垫枕1的壳体2,壳体2具有容置空间21且在壳体2顶部处局部开有供采血垫枕1露出的敞口部22,壳体2顶部处还设置有供患者手掌抵住的抵持部23;采血垫枕1包括有设置于壳体2之敞口部22远离抵持部23一侧、用于支承患者的手肘的第一垫枕11;设置于壳体2之敞口部22靠近抵持部23一侧、用于支承患者的前臂的第二垫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血垫,包括容置有采血垫枕(1)的壳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具有容置空间(21)且在所述壳体(2)顶部处局部开有供所述采血垫枕(1)露出的敞口部(22),所述壳体(2)顶部处还具有供患者手掌抵住的抵持部(23);所述采血垫枕(1)包括有:第一垫枕(11),设置于所述壳体(2)之敞口部(22)远离所述抵持部(23)一侧,用于支承患者的手肘;第二垫枕(12),设置于所述壳体(2)之敞口部(22)靠近所述抵持部(23)一侧,用于支承患者的前臂;所述第二垫枕(12)与所述抵持部(23)形成倒置“V”字型,并且所述第二垫枕(12)与所述抵持部(23)之间构成的“V”字型之尖端部(3)还具有供手掌插入的插口(3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血垫,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持部(23)为截面大致呈倒置U型的本体,包括有两个竖向部(231)以及连接两个竖向部(231)的横向部(232),所述第二垫枕(12)与所述横向部(232)形成倒置“V”字型,患者的前臂搁置于所述第二垫枕(12)时,患者手掌可以从所述插口(31)插入,继而使得所述横向部(232)能抵住患者手掌。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血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枕(12)包括远离所述尖端部(3)一端的基部(121),对应地,在所述壳体(2)设置有与所述基部(121)同轴的第一旋转轴(24);以及靠近所述尖端部(3)一端的自由部(122),所述自由部(122)能绕所述第一旋转轴(24)向第一方向D1、与所述第一方向D1相反的第二方向D2转动,借助于转动所述自由部(122)的方式能调节所述第二垫枕(11)与所述抵持部(23)之横向部(232)之间的夹角A;当所述第二垫枕(12)向所述第一方向D1转动时,所述夹角A减小,继而使得患者在采血时手腕被抬高,手掌与前臂的弯曲程度更大。4.根据权利要求2

3任意一项所述的采血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还包括有: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璐艳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市海曙区第二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