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针外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147518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2: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克氏针外固定装置,在该固定装置中,将固定架、固定块和抱紧部集成在每一个导向架上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固定单体,每一固定单体上具有至少两个克氏针安装位,通过多个固定单体实现对多根克氏针的有效固定。能够将一个固定单体安装在至少两根克氏针上,不受克氏针打入角度的限制。由于上下两个固定架的设置,使得固定在同一根克氏针的两个固定块彼此限制了转动,实现了对固定块的锁定,能够维持骨位,防止复位后骨折再移位,通过设置瓣状结构的抱紧部对每根克氏针进行固定,利用抱紧瓣的可挤压张开并反向抱紧的特征,实现对不同直径克氏针的固定,不受克氏针粗细的限制,实用范围广,推广价值高。推广价值高。推广价值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克氏针外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克氏针外固定装置,适用于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辅助复位治疗。

技术介绍

[0002]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骨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是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cm以内的骨折,由于肱骨髁上部位前有冠突窝,后有鹰嘴窝,两窝之间仅隔一层极薄的骨板,是肱骨的薄弱点,因此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0003]采用手法复位夹板外固定保守治疗要求高,复位成功后夹板固定再移位发生率高,常遗留肘内外翻畸形,且Volkmann血性肌挛缩时有发生。而采用切开手术治疗,创伤大、出血多,有损伤周围神经、血管的风险,并发症多,并遗留手术瘢痕,影响美观。而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手法复位辅助克氏针固定,从骨折近端打入两根或三根克氏针,因固定可靠、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后能及早行功能锻炼,关节功能恢复好,无手术瘢痕,也减少了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有创性损伤,已成为一种趋势,为医患所接受并广泛开展。
[0004]现有微创交叉克氏针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一般在植入克氏针后,未再施加适当、有效的固定手段。因此,植入的克氏针很容易因外力碰撞或患者活动产生偏移,使复位术后骨折再移位,造成针道感染、畸形愈合等情况,对病人造成伤害。
[0005]在中国技术专利CN201922175588.5中公开了一种交叉克氏针外固定装置,可适用于对不同直径克氏针进行固定,但至少还存在以下使用缺陷:
[0006]第一,由于在打入克氏针时,往往是凭借医生的经验操作,很容易导致克氏针的方向偏移,造成两根或三根克氏针之间不平行,在空间上呈角度。而该公开的交叉克氏针外固定装置上的穿孔的轴线均平行设置,无法将两根呈角度的克氏针固定;
[0007]第二,该公开的交叉克氏针外固定装置上的多个穿孔的大小等大调节,也无法将两个粗细不同的克氏针固定;
[0008]第三,穿孔大小的调节依靠弹簧提供作用力,力的稳定性较差,从而降低了装置与克氏针间固定强度,依旧存在克氏针发生位移的情况;
[0009]第四,无法将三根克氏针进行外固定,存在使用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克氏针外固定装置,能够粗细不同的两根以上的克氏针在体外固定为一体、且不受克氏针打入角度限制。
[001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0012]克氏针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3]多个导向架,导向架的数量不少于待固定的克氏针的数量,多个导向架上下设置;
[0014]于每一导向架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架,相邻的两个固定架间的距离可调并能够与
导向架锁定;
[0015]于每一固定架上设有一个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借助转轴可转动的设于固定架上,所述转轴与固定架的调节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固定块上开设有供克氏针向下穿过的穿孔;及
[0016]抱紧部,同轴固定于穿孔的上方,所述抱紧部具有环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抱紧瓣,多个抱紧瓣向上汇集形成的孔径通过一锁紧部的调节能够小于克氏针的直径;
[0017]每根克氏针通过两导向架上对应的两个固定块固定。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抱紧部上方的外表面呈圆锥台面,所述锁紧部包括于抱紧部上套设的锁紧帽,所述锁紧帽的内壁同样呈圆锥台面,且锁紧帽内壁上端的直径小于抱紧部顶端的直径。
[0019]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抱紧部下方的外表面呈带螺纹的圆柱面,所述锁紧帽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与抱紧部螺纹连接的连接套。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锁紧帽上具有带棱的旋转部。
[002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向架呈长方形的框架式结构,于其长度方向上形成有滑道,于滑道内滑动设有两个固定架。
[00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向架上沿其长度方向可转动的设有调节螺杆,每一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调节块,两个调节块分别与两个固定架固定,且两个调节块上螺纹的旋向相反。
[002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向架上开设有以某点为圆心呈放射状环向均布的三条滑道,每一滑道内滑动设有一个固定架。
[0024]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向架上沿每一滑道的长度方向可转动的设有一根调节螺杆,于每一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一个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对应的固定架固定。
[002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滑道的两内侧壁上均开设有导向槽,所述固定架的两端可滑动的位于导向槽内。
[002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于,固定同一根克氏针的两导向架中,位于上方的导向架的上表面还可拆卸的固定有防护套,所述防护套围绕抱紧部设置并高于抱紧部。
[00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0028]在该固定装置中,将固定架、固定块和抱紧部集成在每一个导向架上形成至少两个独立的固定单体,每一固定单体上具有至少两个克氏针安装位,通过多个固定单体实现对多根克氏针的有效固定。
[0029]在安装每一固定单体时,将其中一根克氏针作为基准针并与固定单体安装,根据其余待固定克氏针的位置,使固定单体绕该基准针旋转可适应克氏针间的前后成角调整,相邻两固定架的间距可调可适应两根克氏针间的距离调整,固定块通过转轴旋转可适应克氏针间的侧向成角调整,从而实现将一个固定单体安装在至少两根克氏针上,不受克氏针打入角度的限制。
[0030]另外,由于上下两个固定架的设置,使得固定在同一根克氏针的两个固定块彼此限制了转动,实现了对固定块的锁定,保证了固定装置安装的稳定性,不用单独对每个固定块锁定,操作方便,且锁定牢固可靠,能够维持骨位,防止复位后骨折再移位,有效防止畸形愈合、感染,促进愈合。
[0031]在该装置中,通过设置瓣状结构的抱紧部对每根克氏针进行固定,利用抱紧瓣的可挤压张开并反向抱紧的特征,实现对不同直径克氏针的固定,使该装置能够同时将不同直径的多根克氏针连接为一体,不受克氏针粗细的限制,实用范围广,推广价值高。
附图说明
[0032]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33]图1是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2是本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35]图3是本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36]图4是本装置中固定单体的一结构示意图;
[0037]图5是本装置中克氏针安装位的结构示意图;
[0038]图6是本装置中固定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7是本装置中固定单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克氏针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导向架(1),导向架(1)的数量不少于待固定的克氏针的数量,多个导向架(1)上下设置;于每一导向架(1)上设有至少两个固定架(2),相邻的两个固定架(2)间的距离可调并能够与导向架(1)锁定;于每一固定架(2)上设有一个固定块(3),所述固定块(3)借助转轴(31)可转动的设于固定架(2)上,所述转轴(31)与固定架(2)的调节方向垂直设置,所述固定块(3)上开设有供克氏针向下穿过的穿孔;及抱紧部(4),同轴固定于穿孔的上方,所述抱紧部(4)具有环向间隔设置的多个抱紧瓣,多个抱紧瓣向上汇集形成的孔径通过一锁紧部的调节能够小于克氏针的直径;每根克氏针通过两导向架(1)上对应的两个固定块(3)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克氏针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部(4)上方的外表面呈圆锥台面,所述锁紧部包括于抱紧部(4)上套设的锁紧帽(5),所述锁紧帽(5)的内壁同样呈圆锥台面,且锁紧帽(5)内壁上端的直径小于抱紧部(4)顶端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克氏针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紧部(4)下方的外表面呈带螺纹的圆柱面,所述锁紧帽(5)的底部向下延伸有与抱紧部(4)螺纹连接的连接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克氏针外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帽(5)上具有带棱的旋转部。5.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红芝马利杰金霖陈伟张英泽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