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注射件及含该注射件的输液器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射件及含该注射件的输液器。
技术介绍
[0002]输液器主要用于临床患者静脉输液,传统输液器可穿刺加药注射件大多设置在茂菲氏滴斗上,国家标准GB8368
‑
2018于2021年实施,标准要求注射件需设置在输液器管路末端,目前市面常见位于输液器末端的注射件形状均为Y型结构(图1),输液器排气时,均会在注射件内腔残留一段空气,当抖动或加药时,空气极易进入管路,形成气液混合气泡,并输入人体造成空气栓塞,危害人体健康。
[0003]专利技术专利CN 108785793 A注射件及含该注射件的输液器中公开的注射件(图2),进液通道、加药通道和出液通道相互串联成一个无死角的液体通道,以防止排气时气泡驻留在内腔。但实际使用时偶尔还会出现气泡残留在内腔的现象,其原因是进液通道和出液通道直径比加药通道直径尺寸差异大,排气时药液很难充分填满加药通道,空气易残留在加药通道内,同时注射件的外形较异形,医护人员手持加药时,容易刺偏扎到手。r/>
技术实现思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注射件,用于输液器中,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和设于所述本体中的垫片,所述本体包括依序连接的进液通道、加药通道和出液通道,所述进液通道的末端连接所述加药通道的始端,所述加药通道的末端连接所述出液通道的始端,所述加药通道的末端与所述出液通道的始端的连接处向外凸起形成一凸台,所述凸台中设有容纳槽,所述垫片设于所述容纳槽中;所述进液通道与加药通道的连接内弯处设有第一挡板,所述出液通道与加药通道的连接内弯处设有第二挡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面积为所述进液通道与加药通道的连接处截面积的1/4~3/4,所述第二挡板的面积为所述出液通道与加药通道的连接处截面积的1/4~3/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板的厚度为0.2mm~1.2mm,所述第二挡板的厚度为0.2mm~1.2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通道包括相连接的进液接头孔和进液孔,所述进液孔与所述加药通道连通;所述进液孔的直径与所述加药通道的直径相等或者相差不大于1.5mm,且小于所述进液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简玉梅,邱博,梅绍伟,杨剑,陈来龙,文宇豪,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