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71921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包括底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通过伺服电机驱动第一螺纹杆正反向旋转,从而带动螺纹套左右移动,进而带动刮板在过滤网顶部左右移动,通过手摇轮、转动杆和凸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对隔板的高度进行调节,通过第二螺纹杆、圆管、内螺纹、第二齿轮和第一齿轮的相互配合利用隔板的上下移动启闭出料管,从而将絮凝剂倒进箱体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装置具有混合充分、节省劳动力和不易堵塞等特点。特点。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供热工程污水处理
,具体为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供热工程产生的污水含热量较高长期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且容易导致局部地区的热岛效应,对环境危害较高,因此供热工程在对污水排放时需要对污水进行处理。
[0003]现有的供热工程污水处理装置,在通过絮凝剂对污水进行混合精置时,混合不充分,难以使得污水被完全的净化,并且每次添加絮凝剂都需要通过人工添加,需要消耗大量劳动力,而在对污水进行处理时,需要通过过滤网进行过滤,污水中含有的固体杂质容易导致过滤网堵塞,影响过滤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混合不充分、浪费劳动力和易堵塞等缺陷,提供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所述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具有混合充分、节省劳动力和不易堵塞等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的右侧靠近底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的顶部靠近右侧处固定连接有换热器(16),所述换热器(16)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连通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16)的左侧设有箱体(2),所述箱体(2)的底部与底板(1)固定连接,所述箱体(2)的顶部靠近左侧处开设有进水口(10),所述箱体(2)的内腔靠近底部处设有隔板(3),所述隔板(3)的底部设有升降机构,所述箱体(2)的右侧靠近底部处插接有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位于隔板(3)的底部,所述出水管的右端插接在换热器(16)的左侧靠近顶部处,所述隔板(3)的顶部设有过滤网(4),所述过滤网(4)与箱体(2)的内腔侧壁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网(4)的顶部靠近左侧处设有刮板(24),所述刮板(2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螺纹套(7),所述螺纹套(7)的内腔贯穿设有第一螺纹杆(6),所述箱体(2)的左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密封轴承,所述箱体(2)的左侧靠近中间位置处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5),所述第一螺纹杆(6)的左端贯穿第一密封轴承的内腔,并与伺服电机(5)的动力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箱体(2)的顶部靠近右侧处设有絮凝剂放置箱(12),所述絮凝剂放置箱(1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L形杆(13),所述第一L形杆(13)远离絮凝剂放置箱(12)的一端与箱体(2)的顶部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凸轮(9),两个所述凸轮(9)的内腔共同贯穿设有转动杆(8),所述箱体(2)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轴承,所述转动杆(8)的右端插接在相邻的第二密封轴承,且所述转动杆(8)的左端贯穿相邻第二密封轴承,并固定连接有手摇轮(18)。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供热工程污水循环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摇轮(18)外侧开设有若干个卡槽(19),所述箱体(2)的左侧靠近底部处设有活动板(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景张雅静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环国投环保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