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血栓抽吸导管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新型血栓抽吸导管。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超过恶性肿瘤,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心血管疾病人数达到2.3亿,其中,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已超过200万人,每年至少新发50至80万例,并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每年死于急性心肌梗塞的人数超过100万。据预测,2015年至2030年,中国将新增2100万急性冠状动脉患者,发生至少700万例心源性死亡。
[0003]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病理基础,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局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而血栓形成取决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易损斑块容易出现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生。目前,针对AMI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对梗塞相关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进行血运重建,而直接行PCI治疗,置入支架后,在球囊或支架的挤压下,一方面,血小板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吸导管包括主管路(1)以及设置于主管路一侧的支管路(2),所述主管路(1)与支管路(2)通过三通管(3)连接,所述主管路(1)包括顺次连接的双腔管(4)、扩口管(5)以及复合管(6),所述三通管(3)另一端口还设置有固定阀(7),所述主管路(1)内贯穿设置有金属搅丝(8)和收缩丝(9),所述金属搅丝(8)一端设置有螺旋线圈(11),所述金属搅丝(8)另一端以及收缩丝(9)一端均穿过固定阀(7),且金属搅丝(8)另一端与一手柄(10)适配连接,所述支管路(2)一端连接有连接管(12),所述连接管(12)一端连接有旋塞阀(13),所述旋塞阀(13)一端适配地与一注射器(14)相连接;所述双腔管(4)包括外管(15)以及偏心设置于外管腔道中的内管(16),所述外管(15)腔道用于输送血栓物质,所述内管(16)腔道用于安装导引丝;所述扩口管(5)的扩口部截面腔道结构与双腔管(4)截面腔道结构相同,该扩口管(5)扩口部与复合管(6)以及双腔管的外管(15)适配连接,从而使得外管(15)腔道与复合管(6)相连,该扩口管(5)另一端设置为导引丝的进口端并与内管(16)腔道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管(6)为三段复合结构,包括依次连接的前端部复合管(17)、中间端复合管(18)和后端部复合管(19),所述前端部复合管(17)从内至外包括依次叠设的前端部内层(17
‑
1)、前端部夹层(17
‑
2)以及前端部外层(17
‑
3),所述中间端复合管(18)从内至外包括依次叠设的中间端内层(18
‑
1)、中间端夹层(18
‑
2)以及中间端外层(18
‑
3),所述后端部复合管(19)从内至外包括依次叠设的后端部内层(19
‑
1)、后端部夹层(19
‑
2)以及后端部外层(19
‑
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血栓抽吸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部内层(17
‑
1)、中间端内层(18
‑
1)、后端部内层(19
‑
1)均为聚四氟乙烯膜层,所述前端部外层(17
‑
3)、中间端外层(18
‑
3)、后端部外层(19
技术研发人员:顾兴中,周健华,全祎,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泰州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