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关祥帅专利>正文

一种可多方向行驶的电动童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9891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多方向行驶的电动童车,属于儿童玩具技术领域,包括童车本体,在所述童车本体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安装杆,在安装杆两端上均转动连接有一L型杆,在L型杆一端上转动连接有一滚轮,滚轮的轴线呈水平设置,前端左侧的滚轮腾空,在前端左侧的L型杆的直角处固定连接有一支杆,支杆与L型杆呈T型设置,在所述支杆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万向轮,在两根安装杆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前端右侧滚轮和后端两个滚轮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前端右侧的滚轮和后端左侧的滚轮为动力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提高了童车的行走方式,提高了童车的整体趣味性优点。高了童车的整体趣味性优点。高了童车的整体趣味性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多方向行驶的电动童车


[0001]本技术属于儿童玩具
,特别是一种可多方向行驶的电动童车。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电动童车(也称之为儿童电瓶车)活跃在国内各大中小城市的文化活动广场、生活小区里。作为仿真驾驶工具,电动童车可以锻炼孩子的方向感及学习、模仿成人的汽车驾驶技术,在提高儿童的手、眼、脑感知能力的同时又不失趣味性,目前正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中国父母的青睐。与儿童手推车、婴儿学步车等非电动童车相比,电动童车的独特之处在于主要依靠内置电池驱动,其在外观、操纵方面全面模拟汽车的功能,其适合于2至6、7岁的儿童使用。相对于功能简单,玩法单一的传统静态玩具和机械玩具,电动童车占有明显的优势,其既可以当做儿童的乘骑玩具,又可以帮助儿童学习、模仿成人的汽车驾驶,增强灵活应变能力。
[0003]然而,目前市面上大部分的电动童车只具有前进、转弯以及后退等正常的行驶功能,失却了很多趣味性,尤其是对年龄较小的儿童。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可多方向行驶的电动童车,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多方向行驶的电动童车,包括童车本体(1),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童车本体(1)下表面的前端和后端均固定连接有一安装杆(2),在安装杆(2)两端上均转动连接有一L型杆(3),在L型杆(3)一端上转动连接有一滚轮(4),滚轮(4)的轴线呈水平设置,前端左侧的滚轮(4)腾空,在前端左侧的L型杆(3)的直角处固定连接有一支杆(5),支杆(5)与L型杆(3)呈T型设置,在所述支杆(5)一端上固定连接有一万向轮(6),在两根安装杆(2)之间设有用于驱动前端右侧滚轮(4)和后端两个滚轮(4)同时转动的驱动机构(7),前端右侧的滚轮(4)和后端左侧的滚轮(4)为动力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多方向行驶的电动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分别固定连接在前端右侧L型杆(3)、后端的两侧L型杆(3)上的第一杆(8)、第二杆(9)和第三杆(10)、分别固定连接在第一杆(8)一端上、第二杆(9)一端和第三杆(10)一端上的第一板(11)、第二板(12)和第三板(1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两根安装杆(2)上的第一L型板(14)和第二L型板(15)、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L型板(14)一端和第一板(11)一端之间的第一连杆(16)、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二板(12)一端和第三板(13)一端之间的第二连杆(17)、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第一L型板(14)一端和第二L型板(15)一端之间的第三连杆(18)和设置在童车本体(1)上用于驱动第三连杆(18)前后移动的驱动件(19),所述第一L型板(14)一端与第一板(11)呈平行设置且第一L型板(14)另一端位于安装杆(2)正下方,所述第二L型板(15)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杆(17)上且第二L型板(15)的另一端位于安装杆(2)正下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多方向行驶的电动童车,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祥帅
申请(专利权)人:关祥帅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