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9221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抗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包括地基面,所述地基面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柱,所述第一套柱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该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通过在地基面的上表面安装有第一套筒、第一套柱和第一压缩弹簧,通过将第一套筒套接在第一套柱的外表面,第二压缩弹簧套接在第一套筒的外表面,并将第一固定座固定在地基面上第一顶板连接在房体地面的下表面,能够承受纵向力的挤压,通过设置第一压缩弹簧能够对纵向的压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从而达到减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建筑抗震
,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装配式建筑在20世纪初就开始引起人们的兴趣,到六十年代终于实现,英、法、苏联等国首先作了尝试。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造速度快,而且生产成本较低,迅速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其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在现场完成大量的装配作业,比原始现浇作业大大减少,采用建筑、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理想状态是装修可随主体施工同步进行。但是传统的装配式建筑的抗震结构震动吸收部件较少,在地震发生时,抗震效果差,容易造成房屋损坏,导致抗震等级较低,因此需要在现有装配式建筑装置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以克服现有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
[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的减震抗震结构,包括地基面(1),其特征在于:所述地基面(1)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固定座(2),所述第一固定座(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柱(3),所述第一套柱(3)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一套筒(4),所述第一套筒(4)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顶板(5),所述第一套筒(4)的外表面固定安装有第一压缩弹簧(6),所述第一压缩弹簧(6)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固定座(2)的上表面,所述第一压缩弹簧(6)远离第一固定座(2)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一顶板(5)的下表面,第一顶板(5)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房体地面(7),所述房体地面(7)为矩形,所述房体地面(7)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支撑柱(8),所述地基面(1)的周边固定连接有安装板(9),所述安装板(9)靠近房体地面(7)一侧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10),所述安装槽(10)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二顶板(11),所述第二顶板(11)远离安装槽(10)底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套筒(12),所述第二套筒(12)的内部套接有第二套柱(13),所述第二套柱(13)远离第二套筒(1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三顶板(14),所述第二套筒(12)的外表面套接有第二压缩弹簧(15),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5)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二顶板(11)靠近第二套筒(12)的一侧,所述第二压缩弹簧(15)远离第二顶板(11)的一端固定安装在第三顶板(14)靠近第二套柱(13)的一侧,所述第三顶板(14)远离第二套柱(13)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房体地面(7)的一侧,所述房体地面(7)的边缘处固定连接有加长板(16),所述支撑柱(8)靠近房体地面(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固定座(1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福升章小玉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众阳建筑改造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