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水机构及卫浴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8713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冲水机构及卫浴设备,冲水机构包括活塞组件、主侧壳体、次侧壳体及复位驱动件。主侧壳体用于与所述活塞组件配合而形成空间大小可变的驱动腔。次侧壳体连接所述活塞组件,用于与所述活塞组件配合而形成空间大小可变的从动腔;在所述驱动腔扩张时,所述驱动腔向所述活塞组件传递压力作用,所述活塞组件深入所述次侧壳体移动而使所述从动腔的空间变小。复位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活塞组件。在向所述从动腔补充流体时,所述复位驱动件用于对所述活塞组件提供次侧复位作用力,以使所述活塞组件沿退出所述次侧壳体的方向移动。从而有利于从动腔恢复至排出流体前的容纳空间,让从动腔前后两次排流体的过程中所排出流体的体积一致。的体积一致。的体积一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冲水机构及卫浴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卫浴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冲水机构及卫浴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部分卫浴设备在使用完后需要利用水流清洁液池内壁或冲走污物。例如,马桶在使用后需要利用水流来冲刷清洗或冲走排泄物。
[0003]为提高出水效率,卫浴设备中一般设置相应的腔室来储备流体,在对液池排水时直接将腔室内储备的水排出至液池或虹吸管,以避免排水量受到自来水供给的限制。在排水时,一般利用活塞推板将腔室内的储备流体顶推出腔室。然而,在需要向腔室内补水时,由于活塞推板的活动可能受到阻力的影响,导致腔室的空间恢复受限,影响了下一次能够排出的储备流体的体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在需要向腔室内补水时,由于腔室的扩张可能受到阻力影响的问题,提供一种冲水机构及卫浴设备。
[0005]一种冲水机构,包括:
[0006]活塞组件;
[0007]主侧壳体,连接活塞组件,用于与所述活塞组件配合而形成空间大小可变的驱动腔;
[0008]次侧壳体,连接所述活塞组件,用于与所述活塞组件配合而形成空间大小可变的从动腔;在所述驱动腔扩张时,所述驱动腔向所述活塞组件传递压力作用,所述活塞组件深入所述次侧壳体移动而使所述从动腔的空间变小;
[0009]复位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活塞组件;在向所述从动腔补充流体时,所述复位驱动件用于对所述活塞组件提供次侧复位作用力,以使所述活塞组件沿退出所述次侧壳体的方向移动。
[0010]上述冲水机构,通过预先在从动腔中注入流体,使从动腔的内部空间充分扩张,同时预先排空驱动腔,让驱动腔处于收缩状态。产生驱动外力的流体供应源向收缩状态的驱动腔注入流体时,驱动腔因填充流体而产生空间扩张;驱动腔在扩展时将驱动外力传递至传动组件,通过传动组件的传递作用,使从动腔受压缩,让从动腔中的储备的流体被排出至卫浴设备的本体。在从动腔需要补充流体时,复位驱动件对活塞组件提供的复位作用力使活塞组件沿退出次侧壳体的方向移动,辅助活塞组件克服阻力移动,从而有利于从动腔恢复至排出流体前的容纳空间,让从动腔前后两次排流体的过程中所排出流体的体积一致。
[00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驱动件为配重块,且其重力作为所述次侧复位作用力。
[00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动板、过渡杆及从动板;所述主动板与所述主侧壳体配合形成所述驱动腔;所述从动板与所述次侧壳体配合形成所述
从动腔;所述复位驱动件连接在所述过渡杆上。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侧壳体与所述次侧壳体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复位驱动件连接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主侧壳体之间,且所述复位驱动件产生弹性拉力作为所述次侧复位作用力。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主动板及连接所述主动板的从动板;所述主动板与所述主侧壳体配合形成所述驱动腔;所述从动板与所述次侧壳体配合形成所述从动腔;所述复位驱动件连接所述从动板背向所述从动腔的一侧及所述主侧壳体。
[00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侧壳体内设有与所述驱动腔相隔离的收容槽,所述收容槽的开口朝向所述从动板背向所述从动腔的一侧;所述复位驱动件的局部容置于所述收容槽中。
[00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复位驱动件连接于所述从动板的复位支撑点;所述从动板的面积大于所述主动板的面积;所述复位支撑点处于所述主侧壳体的开口在所述从动板上的投影面之外。
[00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活塞组件开设有安全流道,所述安全流道内设有卡口;所述活塞组件还包括安全塞体及过压弹性件;所述过压弹性件对所述安全塞体产生自所述从动腔至所述驱动腔的弹力,使所述安全塞体抵接所述卡口。
[00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侧壳体与所述次侧壳体之间的连接处为一体化设置。
[0019]一种卫浴设备,包括:本体及冲水机构;所述本体设有液池,所述液池底部设有排污口,所述从动腔排出的流体输出至所述本体的液池或排污口,以对所述液池的内壁进行冲洗或将污物自所述排污口排出。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的卫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控制阀处于通流状态;
[0022]图3为图2所示的排水装置的A处放大图;
[0023]图4为图2所示的排水装置的B处放大图;
[0024]图5为图2所示的排水装置的C处放大图;
[0025]图6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排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第一控制阀处于断流状态;
[0026]图7为图6中的溢流阀的立体示意图;
[0027]图8为图7所示的溢流阀的局部示意图;
[0028]图9为图8所示的溢流阀的D处放大图;
[0029]图10为图8所示的溢流阀的E处放大图。
[0030]附图标记:
[0031]100、卫浴设备;30、本体;31、液池;311、排污口;32、洗刷水路;321、出液孔;33、喷射水路;34、虹吸管;35、收容腔;70、排水装置;40、冲水机构;401、驱动腔;402、从动腔;41、主侧壳体;411、主侧通口;412、收容槽;42、次侧壳体;421、次侧通口;422、次侧柔性片;43、活塞组件;431、主动板;432、过渡杆;433、从动板;434、卸压流道;4341、卸压阀芯;4342、卸
压推块;435、安全流道;4351、卡口;4352、安全塞体;4353、过压弹性件;44、压缩传动件;45、液位检测件;46、复位驱动件;50、第一控制阀;51、主侧切换触发件;52、主侧输出腔;53、主侧内导口;54、主侧隔片;55、主侧输入腔;56、主侧导孔;57、主侧平衡管;20、溢流阀;21、主阀体;211、外接头;211a、入液口;211b、通流卡口;212、主阀壳;212a、出液口;212b、主流道;212c、泄流卡口;212d、泄流腔;212e、泄流口;212f、凸管;212g、控制口;22、阀芯组件;221、阀芯体;221a、通流导向架;221b、泄流导向架;222、第一防漏垫;223、第二防漏垫;23、延时组件;231、延时壳体;231a、第一分壳;231b、第二分壳;231c、节流座;231d、过渡孔;232、活塞件;232a、第一活塞块;232b、第二活塞块;233、传递件;234、调节腔;235、延时流道;236、密封柔性件;237、管体;238、第一弹性件;239、第二弹性件;24、节流组件;241、节流芯体;243、节流孔;244、节流防漏垫;242、节流盖;80、第二控制阀;81、次侧切换触发件;82、次侧输出腔;83、次侧内导口;84、次侧隔片;85、次侧输入腔;86、次侧平衡管;900、流体供应源。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组件;主侧壳体,连接活塞组件,用于与所述活塞组件配合而形成空间大小可变的驱动腔;次侧壳体,连接所述活塞组件,用于与所述活塞组件配合而形成空间大小可变的从动腔;在所述驱动腔扩张时,所述驱动腔向所述活塞组件传递压力作用,所述活塞组件深入所述次侧壳体移动而使所述从动腔的空间变小;复位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活塞组件;在向所述从动腔补充流体时,所述复位驱动件用于对所述活塞组件提供次侧复位作用力,以使所述活塞组件沿退出所述次侧壳体的方向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驱动件为配重块,且其重力作为所述次侧复位作用力。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依次连接的主动板、过渡杆及从动板;所述主动板与所述主侧壳体配合形成所述驱动腔;所述从动板与所述次侧壳体配合形成所述从动腔;所述复位驱动件连接在所述过渡杆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侧壳体与所述次侧壳体的开口相对设置,所述复位驱动件连接所述活塞组件与所述主侧壳体之间,且所述复位驱动件产生弹性拉力作为所述次侧复位作用力。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组件包括主动板及连接所述主动板的从动板;所述主动板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明曾健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恒致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