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763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首尾相邻,所述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连接杆和闭合板,所述连接杆贯穿连接柱,所述闭合板位于连接柱的侧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存的支撑梁通过铁钉连接或榫接,不利于长距离安装,影响安全性的问题。影响安全性的问题。影响安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支撑梁拼接
,具体为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木屋不仅冬暖夏凉、抗潮保湿、透气性强,还蕴涵着醇厚的文化气息,淳朴典雅;梅雨季节能调节湿度,当湿度大时木屋能自动吸潮,干燥时又会从自身的细胞中释放水分,起到天然调节的作用;木材还有抗菌、杀菌、防虫的作用,因此木屋享有“会呼吸的房屋”的美誉,因此木屋逐渐成为居住用房,为了加强木屋的安全性,在木屋建设时需要通过支撑梁为屋顶提供支撑,但是需要将多个支撑梁通过铁钉连接或榫接,当支撑梁长距离拼接且缺乏墙板支撑时容易断裂并脱离,影响安全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技术专利技术人设计本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旨在改善现存的支撑梁通过铁钉连接或榫接,不利于长距离安装,影响安全性的问题。
[0004]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首尾相邻,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连接机构包括连接柱、连接杆和闭合板,连接杆贯穿连接柱,闭合板位于连接柱的侧边。
[0006]进一步的,第一支撑梁靠近第二支撑梁的端面垂直固定连接有插柱,插柱为多边形结构,插柱的端面垂直开设有螺纹槽,插柱的设置便于与插槽配合连接第一支撑梁和连接柱,并限制第一支撑梁和连接柱的运动,螺纹槽的设置便于为连接杆的具有螺纹结构的一端插入第一支撑梁内,并通过连接杆转动调节第一支撑梁和连接柱的相对位置。
[0007]进一步的,连接柱两端端面垂直开设有插槽,插槽为多边形结构,连接柱的弧形侧面开设有凹槽,凹槽为扇形结构,凹槽内侧壁垂直开设有穿孔,穿孔与插槽相通,凹槽的两端开设有卡接槽,插槽的设置便于为插柱的插入提供空间,凹槽的设置便于辅助工具(比如摇杆)的活动提供足够空间,且在辅助工具的作用带动连接杆的转动,穿孔的设置便于为连接杆穿过提供通道,以便为连接杆的转动提供支撑,卡接槽的设置便于为闭合板两端的安装提供空间,以便将闭合板稳定的安装在凹槽的敞口位置,螺纹凹槽、第一连接槽和第二连接槽的设置便于通过螺栓将闭合板稳定的安装在连接柱上。
[0008]进一步的,闭合板位于凹槽内,且闭合板为弧形结构,闭合板的两端开设有第二连接槽。
[0009]进一步的,连接杆位于凹槽内,且连接杆的两端穿过穿孔伸入插槽内,连接杆的弧形侧面位于插槽内的区域设置有螺纹结构,连接杆的弧形侧面位于凹槽内的区域开设有插接槽,连接杆两端的螺纹结构为相反的螺纹,以便通过连接杆的转动带动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相互靠近或远离,为木屋的建设提供便利,螺纹结构的设置便于与螺纹槽配合使
连接柱与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稳定连接,插接槽的设置便于为辅助工具(比如摇杆)的插入体用空间,以便通过辅助工具的运动带动连接杆转动。
[0010]进一步的,第二支撑梁与第一支撑梁的结构相同,插柱插入插槽内,同时连接杆具有螺纹结构的一端插入螺纹槽内。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设置便于为木屋内为多段支撑梁提供连接装置,以便将多段需要连接的支撑梁稳定连接,改变现存的支撑梁通过铁钉连接或榫节方式,以便将相邻的支撑梁稳定连接,并防止相邻支撑梁的交接处未托置在木屋的墙板上并在重力的作用下分离,且便于根据需要快速拆装,连接机构的设置便于通过其作用稳定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且便于根据木屋建设需要调节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相对位置,防止因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长度不等影响木屋的建设,连接柱的设置便于套设在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上,进而托置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使其稳定连接,防止当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连接处未放置在木屋的墙板上并在重力的作用相互分离,连接杆的设置便于通过其作用连接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并通过且作用调节第一支撑梁和第二支撑梁的相对位置。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3]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支撑梁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连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的连接柱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本技术的闭合板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本技术的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第一支撑梁;11、插柱;12、螺纹槽;2、连接机构;21、连接柱;211、凹槽;212、插槽;213、穿孔;214、卡接槽;22、闭合板;221、第二连接槽;23、连接杆;231、螺纹结构;232、插接槽;3、第二支撑梁。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
[0021]实施例:参照图1

图6所示: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1和第
二支撑梁3,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3首尾相邻,第一支撑梁1靠近第二支撑梁3的端面垂直固定连接有插柱11,插柱11为多边形结构,插柱11的端面垂直开设有螺纹槽12,第二支撑梁3与第一支撑梁1的结构相同,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3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2,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柱21、连接杆23和闭合板22,连接杆23贯穿连接柱21,闭合板22位于连接柱21的侧边,连接柱21两端端面垂直开设有插槽212,插槽22为多边形结构,连接柱21的弧形侧面开设有凹槽211,凹槽211为扇形结构,凹槽211内侧壁垂直开设有穿孔213,穿孔213与插槽212相通,凹槽211的两端开设有卡接槽214,卡接槽214的底面垂直开设有螺纹凹槽同时侧面开设有第一连接槽,闭合板22位于凹槽211内,且闭合板22为弧形结构,闭合板22的两端开设有第二连接槽221,连接杆23位于凹槽211内,且连接杆23的两端穿过穿孔213伸入插槽212内,连接杆23的弧形侧面位于插槽212内的区域设置有螺纹结构231,连接杆23的弧形侧面位于凹槽211内的区域开设有插接槽232,插柱11插入插槽212内,同时连接杆23具有螺纹结构231的一端插入螺纹槽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包括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3),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3)首尾相邻,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和第二支撑梁(3)之间设置有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连接柱(21)、连接杆(23)和闭合板(22),所述连接杆(23)贯穿连接柱(21),所述闭合板(22)位于连接柱(21)的侧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靠近第二支撑梁(3)的端面垂直固定连接有插柱(11),所述插柱(11)为多边形结构,所述插柱(11)的端面垂直开设有螺纹槽(1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木屋支撑梁拼接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21)两端端面垂直开设有插槽(212),所述插槽(212)为多边形结构,所述连接柱(21)的弧形侧面开设有凹槽(211),所述凹槽(211)为扇形结构,所述凹槽(211)内侧壁垂直开设有穿孔(21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士民
申请(专利权)人:绥芬河市炜达木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