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在水稻田画株行的工具
[0001]本技术涉及田间栽培
,具体涉及一种在水稻田画株行的工具。
技术介绍
[0002]清晰的、均匀的株行线是水稻种植所必须的。水稻育种及科研过程中,往往需要人工栽培种植上千份水稻品种或种质资源,为了便于品种之间位置区分和田间管理,在水稻插秧之前,田间工作者根据水稻种植安排选择一定距离的株行距,需要在水稻田提前画好株行线,以便把水稻秧苗插种在株行线的交叉点位置。较为常用的株行距为5寸*5寸、6寸*5寸或6寸*6寸,田间工作者或科研人员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择优选择一定的尺寸。现有的一些田间栽培株行距定位操作如徒手划定株行距,此方法操作时先设定固定的行距,按照所需距离手工划行,划定一次只能生成一行,然后在行距划定基础上再徒手打孔定位株距,此方法存在着因徒手操作原因,划定株行距时容易产生划线间距误差大,从而引起定植密度不固定的情况,以及人工投入较高,费时费力的缺点。有些种植地区参照大田播种的株行距设定方法,拉线划定,先在线绳上打结固定好间距,2人拉直线绳,固定好两端,再按照线绳上的间距划定株距,然后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在水稻田画株行的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拖杆(1)、拖杆底托(2)、第一线齿床(3)和第二线齿床(5),拖杆(1)一端与拖杆底托(2)一侧铰接,拖杆底托(2)另一侧分别连接相互对称的第一线齿床(3)、第二线齿床(5),所述第一线齿床(3)上均匀间隔分布多个第一画线齿(4),第二线齿床(5)上均匀间隔分布多个第二画线齿(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水稻田画株行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杆底托(2)为连接柱构成的长方体框架,包括四根高连接柱(21)、两根宽连接柱(22)和两根长连接柱(23),沿长度方向的两根高连接柱(21)一端通过连接块(25)与第一线齿床(3)连接,沿长度方向的另外两根高连接柱(21)一端通过连接块(25)与第二线齿床(5)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在水稻田画株行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根长连接柱(23)中部设置有连接杆(24),连接杆(24)中部设置有两块相互对称的铰接板(26),连接杆(24)与铰接板(26)为焊接或一体成型。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在水稻田画株行的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拖杆(1)与拖杆底托(2)通过两块相互平行对称的铰接板(26)铰接,两块铰接板(26)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挡板(27),挡板(27)与铰接板(26)共同组成侧边开口的用于容纳拖杆(1)的中空腔体。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水稻田画株行的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小龙,高崇峰,蒋佳斌,毛豪仁,段红霞,王星芳,
申请(专利权)人:刘小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