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捣棒标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1463245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12-18 11: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振捣棒标尺,整体为伞形,包括第一圆环、第三圆环、支撑骨架以及可调紧固件,第一圆环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插点间距;第三圆环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距离侧模板的最大距离;支撑骨架包括若干以振捣棒为中心辐向设置的支撑肋条,支撑肋条的顶端通过可调紧固件与振捣棒固定,中间与第一圆环、第三圆环接触位置分别固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第一圆环,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第一圆环内圆半径确定下一振捣位置,克服了传统混凝土振捣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振”、“过振”等现象;通过设置第三圆环,在振捣靠近侧模的混凝土时,施工人员可以根据第三圆环的内圆半径确定振捣位置,避免碰撞钢筋、芯管、吊环、预埋件等。预埋件等。预埋件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振捣棒标尺


[0001]本技术属于混凝土施工
,特别涉及一种振捣棒标尺。

技术介绍

[0002]混泥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去除混在内部的气泡,需要通过插入振捣棒,以振动的方式去除里面的空气,从而保证浇筑质量。振动器插点要均匀排列,可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动,不应混用,以免造成混乱而发生漏振,每次移动位置的距离优选为振动棒作用半径的1.4倍。
[0003]目前,一般采用插入式振捣棒,通过振捣手的经验和目测等主观判断,将混凝土中的气泡排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以保证混凝土构件的强度,由于在振捣过程中过预依赖工人的经验,缺乏可计量的标尺,无法准备把握振捣位置间距,振捣位置间距过大,即为少振捣或振捣不到位,导致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漏振”现象,造成混凝土表面气泡过多,出现蜂窝麻面,影响混凝土构件的表面观感质量,严重时影响混凝土强度;振捣位置间距过小,导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振捣棒标尺,其特征在于:整体为伞形,包括第一圆环(1)、第三圆环(3)、支撑骨架(4)以及可调紧固件(5),所述第一圆环(1)设于底部,为大圆环,其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插点间距;所述第三圆环(3)设于顶部,为小圆环,其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距离侧模板的最大距离;所述第一圆环(1)、第三圆环(3)和振捣棒共轴设置;所述支撑骨架(4)包括若干以振捣棒为中心辐向设置的支撑肋条,所述支撑肋条的顶端通过可调紧固件(5)与振捣棒固定,中间与第一圆环(1)、第三圆环(3)接触位置分别固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振捣棒标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环(1)内圆半径设置为振捣棒作用半径的1.4倍,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申森张涛王梓臣陈超李春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